继8月份降低再贴现利率50个基点和9月份降低基准利率50个基点之后,10月31日美联储同时降低再贴现利率和基准利率25个基点,这样在次级贷款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美联储已经事实上进入了降息通道。为什么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达到3.9%的基本面下,美国通胀反而不成为主要问题,并且“降息对通货膨胀风险正面影响约略与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风险相平衡”,美联储的政策指向是什么?
美联储降息的政策指向
首先影响美联储降息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实体经济指标,而且市场预期往往也是建立在美国实体经济指标变动的前提之下。2007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非常之低只有0.6%,但在第二季度大幅反弹至3.4%,第三季度GDP增长初值是3.9%,在这期间除失业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以外,实体经济其他各项具体指标参差不齐,美国出口更是在第三季度大幅增长16.2%,非农数据也是波动向好,总体上是伴随美元汇率逐步走低而实体经济指标逐步上升,正如美联储降息声明中所谓的“以稳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而美联储在年初实体经济指标初步上升的阶段仍旧维持5.25%的利率不变,直至次贷危机之后,反而伴随实体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不断降低利率水平。这只能反映出在美元汇率连续走低这样一个过程中,美国实体经济指标向好是板上钉钉的事,美联储单为实体经济指标而变动利率政策的解释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很牵强的。在第二季和第三季出口和GDP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美联储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的政策指向,既有不断下滑仍未见底的房市,又有需要不断注资、受次贷危机牵连的大型金融机构。
特别是在近来情况非常紧张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美联储两次降息都将基准利率与再贴现利率之差控制在50个点这样的低水平下,相比美联储坚持利率不变坐视房贷企业纷纷倒闭,对于票据市场的支持就不言而喻,所以在美元汇率与实体经济指标互动而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美联储降息的政策指向是大型金融机构和核心金融市场。从这一点上看,房产市场也只是美国核心金融市场的衍生市场,其见底回升甚至要取决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和核心金融市场状况的好转。
市场预期与互动
次贷款危机爆发之后市场对伯南克的评价褒贬不一,其焦点不外集中于伯南克与格林斯潘的差异以及美联储降息的节奏上,美联储的降息过程实际上也是拖后的,与格林斯潘时代紧急降息风格截然不同,正是这些差异招致了市场对伯南克的批评和“裹挟”,也使伯南克是否走出格林斯潘窠臼的问题扑朔迷离。由于在美元汇率连续有序地走低这样一个过程中,对美国实体经济指标已经不存在担忧,所以建立在实体经济指标前提下的市场预期就与美联储出现了分歧,这是伯南克招致批评和“被迫降息”观点的由来。
但从镇静坐视泡沫破灭、大幅降息以及调整基准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差等政策,从毫不顾惜大量房贷企业纷纷倒闭来看,伯南克的政策视野更开阔,政策工具也更灵活,政策决心也更坚定。所以尽管在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虽然如历史一样走进了降息通道,但伯南克与格林斯潘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伯南克并没有落入格林斯潘的窠臼,相反却赢得了包括格林斯潘和副总统切尼在内的美国政要的一致尊重。
在预期互动的因素中,还包括美联储与欧盟央行等的博弈协调。9月18日美联储降息之前,伯南克受邀赴德国央行发表关于全球失衡的演讲,这是欧美之间就货币政策协调所举行的最直接的对话,而现在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之后欧美利差就由1.25%急剧缩小至0.50%,美国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利差也继续扩大,在欧洲和加澳各国普遍担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以及美联储担忧“近期经济发展增速有所减缓”的情况下,美国没有美元升值的额外担忧,就在货币政策上获得了主动领先地位。
严密监控通胀的题外话
美国在第二季和第三季经济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第二季度通胀水平还出现了温和放缓,虽然美联储在声明中明确指出“近期能源、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又再次加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还是认为“降息对通货膨胀风险正面影响约略与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风险相平衡”,与欧盟和澳加等国仍然因为通胀风险上升而维持利率不变相比,美国与欧盟等国之间的通胀差异为什么会如此显著呢?
欧美之间的这种在通胀上的显著差异,以及通胀水平变化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等问题,与货币升值密切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美国通胀之所以温和放缓与美元连续走软几乎是同步的,而欧盟和澳加等国为本币升值带来的通胀压力所困扰,只能说明本币升值与通胀之间有着高度相关的联系,如同人民币升值而国内通胀压力随之走高一样,美联储“密切监控通胀”的题外话,不外就是提醒货币政策决策者,尽管理论上还无法较为完美地解释,但必须要将通胀压力与本币升值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