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娱乐界最引人关注的事情,恐怕就是“菲鹏离婚”。关注“菲鹏离婚”的人,远远比关注茶叶的多得多,也要比关注某个茶叶品牌的人要多得多。中国茶叶行业已经进入了“圈智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三圈时代”,卖茶不是简简单单的“叶子换票子”,卖茶难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棘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弄清楚为何“菲鹏离婚”比茶叶更吸引人。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稍不留神,我们就会盲目跟风。痛苦着名人的痛苦,快乐着名人的快乐。这是一种心理消费,一种对名人“言行”的心理消费。越是有名的人,越容易被人跟风“消费”,王菲和李亚鹏都是知名度极高的娱乐明星,其一言一行自然更容易被跟风。再碰到离婚这样的大事,自然是更受关注。这种跟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例如,有一部分人,希望在别人的不幸中找到幸福,这种心态也许是出于幸灾乐祸,也可能出于一种“共鸣”,原来明星也会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大家都一样嘛!这份“共鸣”也许是很多人需要的,至少让其感到“不再孤独”。再如,有一部分人看到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似乎自己不去插几句就显得自己落伍了,OUT了。自信心不强的人,很害怕自己被人鄙视,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或评论。为了强化自己的信心,显示出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起来。茶为国饮的宣传或茶叶品牌的宣传若能借助这一心理,自然就会获得更加迅速的传播,《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一书对白茶娶妃的剖析,就涉及到这一层面的原因。第二,几乎人人都希望在娱乐中释放压力。压力越大,越需要释放,谁都不想被“压死”!娱乐可以让人的压力获得短暂的释放。明星的各类新闻也好,绯闻也罢,很容易被当作是一种“娱乐”来消费,尽管“菲鹏离婚”之类的事情不该被当作娱乐,毕竟离婚是痛苦的,至少是经历过痛苦的,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给予同情和祝福,祝福他们能够早日走出痛苦,找到自己的幸福。对于消费者而言,娱乐之后又会陷入一片迷茫。压力不能靠娱乐来彻底解决,压力越大,其背后的欲望越多越复杂,就越需要正确的信仰来疏导欲望、化解欲望。在信仰中,或者在信仰的引导下,我们更容易释放自己的压力。茶叶是一片片很奇妙的“叶子”,喝茶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但在错误的消费观念影响下,喝茶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压力,这是茶叶界的一种“畸形现象”,若不及时修正,必然会影响到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哪些现象是“畸形的”?过度偏离价值规律的茶叶价格,过度繁琐的泡饮方式,过度玄乎的茶叶文化,过度奢侈的茶叶包装,过度渲染的茶叶概念等等,http://china.aihuau.com/都是“畸形的”。真理一定是简单的,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把一件事弄得太复杂,抛开心理层面的原因,要么是其本人理解不透彻,要么就是其表达不清楚,所以我们在《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中强调快速卖茶必须在第一秒吸引消费者,然后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合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宿菲菲离婚 为何“菲鹏离婚”比茶叶更吸引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8495491843.jpeg)
第三,通俗但不普通,则更有力量。结婚也好,离婚也罢,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非常通俗,谁都能明白。但是,王菲和李亚鹏的“离婚”注定是一件通俗但不普通的事情,因为名人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自然也就衍生出无数的神秘元素,吸引着人去探一探究竟:二人为何离婚?为什么平静离婚?有没有第三者?谁先变心的?离婚后何去何从?王菲会不会出家?这些笼罩着光环的通俗问题,吸引了各路媒体,也吸引了各类读者,聚集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自然又会形成了更大的吸引力。茶叶推广如何吸引媒体和读者?茶叶品牌宣传如何吸引媒体和读者?同样可以借鉴这类事情的通俗性,同时增加一些不普通的元素,强化神秘性。但是,必须指出,离婚没有赢家,纵然赢得了一些,也一定会输了另一些。茶叶推广或茶叶品牌宣传不能赢得了关注度,却落得个“茶叶”与“消费者”离婚。万事万物都有两个面,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完美只是神话,残缺才是现实,在残缺中拥有幸福才是真实而又美丽的人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个“情”不仅仅是亲情和爱情,也不仅仅是友情,更包括一种在孤独中渴望被理解、被关爱的情愫,一种压抑中渴求释放和解脱的“豁达之情”。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茶叶市场的总产量早已高于消费量,但是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却在连续数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很显然,中国茶叶行业的产能已经进入“相对过剩”阶段了。茶叶和茶叶品牌必须快速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让更多人喜欢喝茶、爱上喝茶,才能顺利解决茶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难题。如此来看,此时的热点事件“菲鹏离婚”无疑给中国茶叶界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为何“菲鹏离婚”比茶叶更吸引人?除了上述分析,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群策群力,继续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学以致用,辅助卖茶,一同普及“茶为国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