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模仿失败的例子 失败研究:贸然转入陌生领域 失败从盲目开始



  一家处在成长期的小型广告公司,因为在未做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贸然转入陌生领域,代理运作一家媒体,一连串失误之后,公司全年业绩大幅度下降,公司濒临倒闭。

案例主角

案例主角是位于山东沿海地区某城市的一家小型广告公司(文中称A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40平米的办公室一间;主要业务是灯箱、路牌等户外媒体广告的代理发布,和楼书、彩页、手提袋等边缘媒体的平面广告设计和制作。人员6名,业主(文中称K经理)30岁左右,平面设计出身,同时兼任公司经理、业务员和设计员;其他人员分别为负责日常事务的前台一名、专职设计人员一名,工程施工人员两名,创意人员一名。年营业额近100万元。

盲目涉足大众媒体

2003年夏季,A公司的K经理发现,手中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大众媒体,缺乏经营的主动权,许多时候是在给他人做嫁衣裳,这已经成为公司业绩跳跃式发展的障碍。由此,公司的K经理下决心要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媒体”。K经理认为,如果手中有一份较为权威的大众媒体,就可以把业务范围大幅度拓宽,公司的盈利点将增多,在与其他广告公司的竞争中,可以凭借媒体优势抢得市场先机。

2003年7-8月份,A公司在与省内数家媒体接触之后,决定与一家刚刚诞生不久的经济类媒体合作,并于当年年底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的大体内容为:A公司负责在所在地城市买断式发行该报纸2000份,A公司获准在当地每期出版并加印一个带有DM性质的4个有地方特色的版面,地方版广告收入全部归A公司所有,A公司每年向报社缴纳管理费和报款共计约20万元。

当时,K经理豪情万丈。他乐观地认为,对于一座拥有几十万常住人口的城市而言,2000份的发行量太少。他坚信,以他的能力,让这座城市消化掉2000份报纸乃小菜一碟。于是,在最后签订协议时,他主动把报纸发行量从2000份增加到了3000份,这一下子就增加了报款数万元。从报社回来之后,K经理更是大刀阔斧地招聘了数名文字人员,从主编到记者、编辑一应俱全,每人月工资从1000元到2000元不等。

点评:许多广告公司都有强烈的“媒体情结”,这个情结的产生,一方面与广告公司深知大众媒体广告“一本万利”的“内幕”有关并心向往之,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广告公司对自己的人力资源过于自信。其实,一份大众媒体之所以有丰厚的广告收入,首先是因为其构筑在新闻内容之上的影响力,而恰恰媒体为构筑这种影响力所付出的巨额成本,却往往为广告公司所习惯性忽略。带着这个巨大的盲点贸然运作大众媒体,广告公司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K经理对大众媒体广告运作极度陌生,对大众媒体广告经营前景盲目乐观,甚至错误地将运作媒体等同于办报,这不免为日后的失败打下了伏笔。

本末倒置出师不利

2004年初,在给报社交上近6万元的第一笔费用之后,合作进入实际性阶段:每期的3000份报纸源源不断地运抵那座规模不算很大的城市,前期以赠报为主的发行工作全面展开。

K经理凭借对报纸投递的印象,花2000多元钱买了6辆自行车,招聘了6名报纸投递人员,承诺每月工资可达600元,组建了一支报纸投递队伍。可是,两个周下来,六个小伙子纷纷精疲力尽地来向K经理辞职。理由很简单:太累了。

原来,这座海滨城市有两大特点:一是城市呈丘陵地貌,道路崎岖;二是城区分散布局,加之经济类媒体读者群特殊,不可能高度集中订阅,骑自行车送是一件劳动强度很大的苦差事。尽管600元钱的工资难说很低,但是让6个人来承担整座城市的报纸投递任务实在是勉为其难。K经理这时才发现,在那座城市里发行这样一份陌生的经济类报纸是多么的艰难。K经理在朋友的劝说之下,改由当地的一家专业报纸投递公司代为投递,投放量很快加大。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也接踵而来:公司为运作报纸准备的资金毕竟有限,在前期促销、广告花去部分资金之后,公司急需回笼一部分资金以备给报社继续交款和给员工发放工资。此时,K经理不切实际将回笼资金的希望寄托在了大量订报之上。他认为随着大规模订报的展开,订报款肯定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公司账户。为此,他临时把刚刚招聘来的有限的几名广告业务骨干,全部放下去订报。结果同样令K经理十分失望:近一个月过去了,公司员工几乎跑遍了城市的所有商务办公场所,仅仅订阅了不足400份报纸,回笼资金也不过2万元左右。

点评:在地方城市运作带有DM性质的广告媒体,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扩大媒体的影响,以最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最大限度地将广告资源变现。解决发行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有实力并有强烈的宣传意向的公司整体买断,以尽快回笼资金并转移风险;在广告推介上,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地找到合作伙伴,产生广告业绩,以鼓舞士气。而对于这份发行成本本来就很高的经济类媒体来说,发行根本就不应该被当作获利点来重点经营。K经理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钱财,更浪费了本来就不富余的人力资源。

将相失和人心涣散

连续碰壁之后,K经理终于决定把工作重点调整到经营广告上来。此间有广告骨干提出应该尽快召开媒体推介会,将必须刊登、但本公司无力运作的广告版面资源打包“卖”给其他广告公司。但是这遭到了K经理的极力反对,他认为所有的广告都必须自己运作,打包“卖”出严重损伤企业利益。而且,在公司进账甚少的情况下召开媒体推介会花钱太多,不合算。

K经理的固执被广告业务人员解读为“不懂大众媒体广告运作规律”,并引发了双方的言语冲突。

零星的广告业务展开得还算顺利。虽然报纸的影响力稍有欠缺,但是由于该报纸版面设计和新闻内容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还是有许多客户对报纸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公司广告人员与当地策划人通力合作,策划了多个广告专题并付诸实施,一时间公司有了数量还算可观的现金收入和实物抵顶。

此间,公司几名骨干要求尽快兑现承诺的广告提成,K经理则提出要对项目实行股份制,几名骨干将按比例获得股份,并召开了“改制”会议。会上,几名业务骨干提出,既然要实行股份制,公司就要及时向股东公开项目的财务状况,K经理对此表示了极度的愤怒。他认为公司是他打下的天下,刚谈股份制就提出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过分。“改制”一事就此搁置将近一个月。一个月后,K经理终于将财务公开:项目经营状况不佳,目前是负债经营,广告提成缓行,希望大家同甘共苦。骨干业务员们发现:公司把原本不属于报纸项目的运作费用也算做了成本,这不合理。K经理与几名骨干员工关系陷入互不信任状态。与此同时,员工们发现,K经理将广告抵顶来的许多装修材料用于房屋装修,抵顶来的餐券也被其私自赠送,而这些收入根本就未曾入账。

此时,公司员工已经有3个月未发放工资,公司上下怨声鼎沸,有业务员在向K经理讨要广告提成时,K经理竟然以“公司是我的,我爱咋样咋样”作答。业务员伤心和气愤之余,从消极怠工走向私自截留广告款,直至不辞而别,K经理更因为装修房屋而很少顾及公司事务,公司陷入瘫痪状态。

点评:K经理从一名平面设计出身的业务员和设计员,成长为小公司的主人和经理,自有其成功的秘诀。但是,在藉运作大众媒体广告之机实现公司业务转型过程中,K经理个人的综合素质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处理危机时的心态失衡和源于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无知所致的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个人丧失权威,众叛亲离,项目丧失盈利功能。

结局:无可奈何花落去

到下半年,由于人员大量流失,公司的媒体代理业务难以为继,连续数月无一分进账,给报社的报款自然无从谈起,报社则以停印停发报纸应对。但是因为A公司已经在当地有数百名长期订户,K经理无奈只好以“串货”的方式,每期从临近城市购买数百份报纸,再雇人送去。

 盲目模仿失败的例子 失败研究:贸然转入陌生领域 失败从盲目开始

如今,A公司制作的报纸路牌广告已经被陆续换下,只剩零星的几块依然点缀在那座城市的某些角落,提醒着人们它们曾经与A公司有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2838.html

更多阅读

《江湖奇侠传》的内功描写研究 江湖奇侠传之木兰秋菊

《江湖奇侠传》的内功描写研究——《江湖奇侠传》的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描写研究之一“2010·湖南平江·平江不不肖生研讨会”论文(论文集即将出版)《武当》2011年第9、10期连载本文(删去开首和第三节)*“神秘现实主义和神

浅谈数学教学案例的特点与其研究作用 浅谈广告语言的特点

浅谈数学教学案例的特点与其研究作用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数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所研究的数学案例应同时具备以下几大特点,才具有研究价值。 第一、真实性。案例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案例

流程图符号及流程图的例子 生产流程图符号含义

介绍常见的流程图符号及流程图的例子。本章例1-1的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本章例1-2的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在流程图中,判断框左边的流程线表示判断条件为真时的流程,右边的流程线表示条件为假时的流程,有时就在其左、右流程线

声明:《盲目模仿失败的例子 失败研究:贸然转入陌生领域 失败从盲目开始》为网友印下情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