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一个北大俗家弟子混迹于光华的岁月(2)



系列专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给你一片海阔天空》

  张老师讲课非常生动,博弈的小故事贯彻始终,国企改革这部分内容很多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次课堂上,张老师对大家说:"今天的课堂上有博弈的小游戏,如果谁积极参与,就有奖品。"课堂上一片哗然,大家非常惊喜,等到了博弈游戏环节,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非常荣幸地被指定参加游戏,超乎意料的是奖品竟是老师亲笔签名的著作,我把礼物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回去以后放在我书架上最醒目的地方……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

  打开网页包括很多平面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很多攻击张维迎教授观点的言论,更有甚者还恶语相向地进行人身攻击。"张维迎是一个脱离大众、缺乏良知的‘利益集团代言人‘"。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表示,看了张维迎的文章,才知道张维迎是"真正的学者,中国人的骄傲"(《经济观察报》)。我不是北大人,作为一个旁听生,也作为一个准研究者,在某些领域,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张教授公开发表的言论背后是他多年来研究成果的逻辑体系在支撑,很多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断章取义,"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这些只言片语的谩骂与宣泄只是一种血性,试问有几个人真正读过张维迎20年来的学术著作?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这样的权威不是一日之寒的噱头。茅于轼先生在一篇评价张维迎的文章中感慨地说:"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北大的老师们虽然讲课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着重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们不会把他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但他们所讲的对启发学生的思路、开拓学术眼界很有帮助。"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也",在北大听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每一堂课都是名师大家挥洒于讲台,而于我,则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对话和升华。每次听完课后我都有一种收获的快感,我知道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只有这样,才是对老师最好的致敬方式!我的博导也非常支持我在北大听课,每次有好的课程,我都会向师弟师妹们介绍,我这个俗家弟子每次取经回来就把自己的心得以学术汇报的形式和大家讨论、交流、分享。慢慢地,在导师门下学习的师弟师妹们都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在与学校开设课程不冲突的情况下,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北大旁听两门课程,课程结束汇报总结。

 第12节:一个北大俗家弟子混迹于光华的岁月(2)
  张维迎院长在迎新座谈会上讲道:"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大学,光华是培养精英的学院。这是历史赋予北大的使命,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人类进步事业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所谓精英,就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想干大事的人;那些有思想、有知识、有责任心,能被委以重任的人;那些具有科学批判精神,能理性思考问题,有能力引领社会往正确方向前进的人;那些知书达理,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传统重任的人;那些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廉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优秀公民。一句话,精英就是那些可以称之为社会楷模的人,光华管理学院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的确,北大不仅是一个校园,北大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民族历史的象征。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智慧,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气。这里不断唤起你对自由的渴望,这里激发你创造的欲望,这里容不得平庸,这里永远追求卓越。

  三年的博士学习即将告一段落,有幸在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浸润,在燕园湖光塔影中徜徉,聆听大师之教诲,从中感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尽情享受光华的知识盛宴,这些都是我一生抹不去的记忆。我这个俗家弟子几乎享有了所有北大人的权利:听课、讨论、娱乐;奔忙于食堂、图书馆、宿舍;漫步于未名湖畔;仰望博雅塔;当然也忘不了和我们的先辈李大钊以及塞万提斯等伟人合影留念。毕业后我将离开北京回地方一所普通院校任教,我的心却沉重起来,漫步于半年来熟悉的学校的一角一落,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痛。要走了,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我想,应该是留恋吧。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像以前没来过光华一样,继续关注光华,就像一潭池水与大海相连,有了新的生命。忘不了百般纠缠地请教蔡洪滨老师问题而他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忘不了在靳云汇老师的课堂上好心的光华同学借给我课堂笔记;忘不了在张维迎教授的课堂上参加游戏得到他的亲笔签名赠书;还忘不了2006年我报名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我拿着参赛的白背心找张教授签名,他欣然提笔,并祝我取得好成绩……虽然我不是光华的正式学生,但我不遗憾,在属于我的课堂上,我会自豪地向我的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我是光华的俗家弟子!

  北大的门是永远敞开着的,接纳着每一位有志之士。在这里的日子就这样匆匆逝去了,而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养母"北大,献给我的北大兄弟姐妹们,献给所有像我一样曾在北大游学或正在北大游学或将入北大游学的北大俗家弟子,并以此纪念我在北大的日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2874.html

更多阅读

《团购内幕》第12节:明争暗斗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第12节:明争暗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黄真真作为市场部经理,实打实的广州分公司三朝元老。在市场部之内,论资历,论能力,确实无人能与之匹敌。  悲催的是,在整个广州分公司之内,论资历,论能力,与黄真

第12节:专注地做事情,执行能力的分水岭(1)

系列专题:《迁升宝典:优秀员工必备的10种能力》  专注地做事情,执行能力的分水岭  一天,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去乡下探望好朋友、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简朴的工作室里,罗丹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新作——一个女性半身像。

第12节:那些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12)

系列专题:《人生励志:那些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  只需要连续几天使用这个“优先事务管理系统”,大多数人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所做的都是与自己的将来毫不相关的事情。  “优先事务管理系统”之所以有效,秘密在于它可

第12节:要提升技巧,应先养成专家意识(2)

系列专题:《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但是,不光企业如此,个人也完全一样。具有专家技能和意识的人,经济不景气等等根本不会殃及到他。经济不景气虽然残酷无情,但是它却将经营的优劣与否一下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具有"专

第12节:为了美你愿意花钱还是花时间?(2)

系列专题:《一个女人的88篇花钱心得:有钱好好花》  妈妈的护肤品  据说美女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真正对女儿有高度期望的妈妈,会在女儿小时候就做足功夫,吃豆腐、洗牛奶浴、用鸡蛋洗头。可是像我这种对外貌的重要性后知后觉的人,只

声明:《第12节:一个北大俗家弟子混迹于光华的岁月(2)》为网友坏小子不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