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人心的最高境界 第9节:第二章 征服人心,赢得合作(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85688899571.jpeg)
系列专题:《做人做事有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合作不仅使科学王国不再壁垒森严,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的经济疆界。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下一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将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将来不再有我们通常所知的一国的经济。留存在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学与技术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国境线,许多大公司开始做出跨国性联姻,财力、物力与人力的重新组合导致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总量的增加,必将使科学技术的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造福于人类。 青年人要学会合作,与人共处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优点,尊重他人。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学校开设的诸种科目,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是为了传递人类的思想文化遗产,增进对于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了解,认识各自的文化特性和共同价值。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起点和基础,正所谓"设身处地"。同时,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注重从了解他人、他国、他民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自己,认识本国、本民族,这种了解和认识始自家庭,及于学校,延至社会,推而广之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及其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之中,培养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类的爱心。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关系和谐共处的基础。 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 作为年轻人学会共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青年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够提高社交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将来,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慎重。青年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养成良好的合作的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成功奠定基础。 □ 舍弃合作,难以做大人生局面 真正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大事者,都力图通过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 青年人一定要注意,做事切不可独断专行、万事全包。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善于完善自己的青年人也一定是有着良好习惯的人。 清末名商胡雪岩,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他却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把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都聚拢起来,以自己的钱业优势,与这些人协同作业。由于他长袖善舞,所以别的人也为他的行为所打动,对他产生了信任。他与漕帮协作,及时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王有龄合作,王有龄有了钱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胡雪岩也有了机会在商场上发达。如此种种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这样一个小学徒工变成了一个执江南半壁钱业之牛耳的巨商。 能力有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有可能避免这个缺陷。如果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那么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智慧,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达到这一点,但每个人都可以与他人合作,携手做出更大的事业。 过去农村闭塞,人们获取财富极端困难。一个人一生中难得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盆儿一罐,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兄弟妯娌间为了一个小罐、一张小凳子,便会恶语相向,竟至大打出手。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回过头来,他们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儿的事生气。相反,嫂子留在家里,属于弟弟的田不妨代种一下;父母留在家里,小孙子小外孙也不妨照看一下。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的人的后顾之忧。反过来,出门在外的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一种新的农民关系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