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地区成人高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三个问题是教材不能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没有真正体现改革成果和高职特点的教材)、教材编写队伍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教材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属于教材建设处于开创状态的问题。应通过设立负责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宏观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推进教材的内容建设、建立高质量教材编写的激励机制、鼓励高等学校联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建立教材质量的评价机制和高质量教材的推广机制、建立教材建设资金的滚动发展机制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成人高校;教材建设;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范本,它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有特定的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需要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教材建设,即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组织专门的人才,编写出符合目标的教材。
成人高校为了落实当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庸讳言,成人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教材建设的步伐尚未完全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以北京地区成人高校为例,首先分析成人高校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教材管理及制度建设情况、教材选用情况、教材编写及出版情况等;其次,分析成人高校教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目标和若干建议。
一·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成人高校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大专专业和高职专业,此外还有少量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目前,成人高校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大专专业和高职专业分别各占专业总数的43%,,大学本科专业约占专业总数的13%,研究生专业约占专业总数的0.5%。
与成人高校的专业设置相适应,成人高校的课程可分为大专课程、高职课程、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目前成人高校的课程分布情况如下:大专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34%,高职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29%,本科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35%,研究生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2%。
教材配备率是指配备了教材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说,设置全新的专业或设置全新的课程时,往往最初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在最初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教材。目前成人高校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大专课程的教材配备率均接近100%,高职课程的教材配备率约为9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高校高职课程的成熟度较低。
教材的课前到位率是指开课之前学生领到教材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这个指标不仅反映了教材建设本身的状况,还反映了教材管理部门(教务处或教材科)组织教材供应的状况。在成人高校的各类课程中,教材的课前到位率均超过95%。
教材适用率是指符合课程目标、符合学生接受程度和教师采用方便的教材在全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成人高校的各类课程中,研究生课程的教材适用率为100%,本科课程的教材适用率约为97%,大专课程的教材适用率约为89%,高职课程的教材适用率约为80%。
在成人高校中,教材工作普遍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教材工作有良好的组织、制度保证。所有的成人高校均设有教材管理的职能部门,均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许多学校以副校长挂帅领导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
在“九五”期间约有65%成人高校有教材编写规划。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成人高校的常规工作,已经延续到了“十五”期间,且有规划的成人高校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十五”期间约有88%成人高校有教材编写规划。
为了使教材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一些北京地区成人高校安排了教材建设的专项资金。“九五”期间,大约四成的成人高校有教材建设专项资金,而在“十五”期间,大约七成的成人高校有教材建设专项资金。成人高校的教材专项基金对于成人高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有许多成人高校没有安排教材建设的专项资金,且安排了教材建设专项资金的成人高校,能够拿出的资金数量实在有限。
在“九五”期间,北京地区一些成人高校编写了教材,其中大约4%的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在北京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材,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上述情况看,“九五”期间北京地区成人高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大问题:无论是教材选用情况,还是教材编写及出版情况,成人高校的教材建设都呈现出一种幼稚状态:虽然成人高校的教材配备率、教材课前到位率均很高,但成人高校的教材适用率却较低。成人高校的专业主要是大专专业和高职专业,高职专业是成人高校的发展方向,从上述成人高校的数据看,高职专业数现在已经与大专专业数持平。但是,高职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最多:高职课程的教材配备率和教材适用率均为成人高校各级各类课程中的最低值,高职课程教材的课前到位率是次最低值。成人高校教材建设的规划度较低,教材建设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不落实,教材编写数量和获奖数量均不很理想。
二·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材质量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陈旧、针对性差。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教学改革,没有真正体现成人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果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不足。配套性差,实践性课程的教材建设几乎是空白。许多教材还是选用普通高校的教材,理论性偏强,不适用,对于提高成人学员的实践能力没有帮助。教材内容陈旧、针对性差的重要原因,是成人高校学生数量少,教材用量少,适合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教材难以出版。此外,一些教师参加编写教材后要承担包销的任务,使学校积压大量教材,也使教材陈旧落后。
第二,教材编写队伍问题。成人高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一个学校自己独立编写教材的能力有限。一些教师对于成人高校编写教材应具有什么特点、应与普通高校的教材有何区别的认识不到位,对一个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素质不清楚,编写的教材无法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需要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写难度比纯理论性教材的难度大,而编写这种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材的激励机制明显不足,也使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教材建设管理问题。教材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成人高校学员特点的、能够满足素质教育需要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给教材的选用带来难度,很难选择到适合的教材。成人高校在教材选用上往往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是由任课教师决定选用何种教材,而教师往往愿意选用与自己有关(如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使一些选用教材的质量难以有保证。成人高校一般都有教材建设的规划,但教材建设的规划往往不落实,教材自编率、更新率低。
第四,教材经费问题。成人高校由于经费紧张,能够支出教材建设的经费比普通高校更少,甚至有些成人高校没有专项资金用于教材建设。教材经费的缺乏往往也是使成人高校教材建设规划不落实的重要原因。
成人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成人高校的教材建设,特别是成人高校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尚处于草创阶段,既缺乏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又缺乏今人的实践可以总结。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精品教材工程的实施,又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工作改进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十五”期间改进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领导体制,设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在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工作中的职能,使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适应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适应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北京未来的发展,使教育主管部门便于分类指导,使包括成人高校在内的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能够有序、合理地进行。
第二,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进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的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使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现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适应我国加入WTO之后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
第三,建立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的资金资助体制,使教材建设工作能够持续地得到资金保证。
第四,建立北京地区成人高校教材建设的评价机制,使成人高校教材的质量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质量高的教材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若干具体改进措施
1·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宏观指导工作
可以考虑在北京市教委内设立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这个常设机构的基本职能是:调查和及时了解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情况;制定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对于教材建设工作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办理教材建设的资助工作(精品教材工程);开展教材评价推介工作(包括对国外优秀教材的推介工作);与有关学校配合进行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
2·以教学改革推进教材的内容建设
教材的内容建设应当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成人高校教材内容建设的重点是解决教材内容不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升学-毕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学生记忆单一的教科书知识,强调学生掌握熟练的闭卷考试技巧,强调学生围着老师转,它束缚了学生的求知天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i]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从个人的角度看,应试教育不利于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就业后业绩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看,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国力的提高。因此,应试教育确实不合时宜,应该寿终正寝了。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就提出素质教育,到90年代,素质教育成了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素质教育由民间的讨论变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国而言,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实践。素质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素质教育如何进行(学生如何提高素质)?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需要成人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教材是教育活动的范本,是实施教育活动的“纲”,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符合素质教育的教材。成人高校应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摸索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编写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材。
3·建立高质量教材编写的激励机制
鉴于教材建设中低水平重复问题严重,教育主管部门和成人高校应加大对于精品教材支持的力度,鼓励精品教材的出现,鼓励精品教材的编写者。
什么是“精品教材”?“精”是“工致;细密”[ii]的意思,它既可能从过程上理解,也可能从结果上理解。从过程上看,制造、加工产品的过程细致,就是“精”;从结果上看,产品工致或质量高就是“精”。“品”则是指“等级”[iii]。因此,精品教材可以理解为:编写过程细致精密从而质量高的教材。
对于“精品教材”,许多人存在着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认为“精品教材”就是理论上“高精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教材。其实,教材质量的高低,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教材所服务的对象的需要,即学生的需要。教材不能一味追求“国际领先水平”,而要符合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材的需要。换言之,适用是质量高的唯一标准,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需要不同的质量标准。如果一味追求“国际领先水平”,就会产生“质量冗余”,就象生产普通菜刀却采用航天器的质量标准一样。
具体来说,“精品教材”的质量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教材质量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还包括意识形态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有自身的特点。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是特定的,不可能设想一个以农耕为唯一生产方式的社会需要IT业的人才,也不可能设想一个以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完全取代了马车的社会中需要钉马掌的人才。在特定的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要是特定的,从而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是特定的。超越社会对于人才需要的阶段,盲目地培养超前的人才,编写超越现阶段需要的教材,必然是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换言之,我们需要的精品教材,是符合我国、我市现阶段人才需要的高质量教材,而不是适合于发达国家人才需要的教材。成人高校的学员绝大多数是本地学员,因此成人高校应该以培训本地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编写教材。
第二,教材质量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马克思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所需要数量最多的人才,不是掉书袋式的人才,不是只会考证古籍的人才,不是纯理论的人才,而是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因此,精品教材应该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创新,使教材真正有利于素质的提高。成人高校的专业主要是高职专业,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成人高校编写的教材应该以能够促进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最高质量标准。
第三,教材质量要符合终身教育的需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由于每个劳动者职业、岗位在一生中的不断变化,由于知识的不断创新,使教育从就业前的阶段性教育变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使教育从纯粹的课堂教学、学生围着教师转变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学生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教材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要求教材适合学生的自学,要求教材适合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成人高校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因此成人高校编写的教材应该适合成人学员的业余学习和自学。
第四,教材质量要符合大众化教育的需要。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随着人民对于教育的渴望逐步增加,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由对于少数社会精英的教育变为对于大众的教育。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毛入学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变化,对于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适合于大众化的教育对象,而不能仅仅适合社会精英。成人高校的学员主要是基层工作人员,因此成人高校编写的教材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适合于大众化教育。
4·鼓励成人高校联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有些成人高校的师资力量(特别是某些专业的专业课师资)相对不足,所以,可以考虑集中多所成人高校的力量联合编写教材,以作到集中力量,避免重复,节约资金,提高发行量。
5·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为了及时反映国外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避免教材的陈旧落后,可以在一定学科范围内(特别是工科)进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试点。
6·建立教材质量的评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质量教材的推广机制
要解决“谁来评”的问题。从评价的组织者看,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高等学校的评价之外,还可以有第三方(如学会、社会资质部门)的评价;从评价的主体看,除了教材的编写者、教材的出版者、教材的营销者之外,应强调“最终用户”的评价,即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的多元化,使对于教材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要解决“如何评”的问题。在对于教材进行评价时,应逐步实行教材作者匿名制、关系人回避制和评委匿名制。
要解决“如何推广”的问题。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向使用教材的学校直接推荐、教材上设置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证标志、宣传媒体上对优秀教材进行宣传之外,还应拓宽思路,如可以考虑对于优秀教材进行价格补贴。
7·建立教材建设资金的滚动发展机制
成人高校教材建设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本校的教材建设专项资金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项资助。
教育主管部门可考虑设立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基金,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努力使教材建设基金滚动发展有针对性地支持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包括成人高校)教材建设事业,对于符合社会需要、有发展潜力、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教材进行扶持,使优秀的教材能够脱颖而出,使教材的编写者、教材的投资者和教材的使用者都能获益,并通过教材收益的合理分成,使基金获得滚动发展、保值增值,增加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调节的经济实力。
注释:
[i]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ii] “精 ⑦工致;细密。如:精工;精制;精打细算。”《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年11月版,p2092
[iii] “品 ⑤等级。如:上品、中品。”《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年11月版,p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