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明日的传奇:成就你一生的励志故事》
大家被它的壮观所吸引,久久地驻足观看,只是可惜瀑布太高,能看见它的位置又受限制,我们无法拍摄它的全景照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关于三江茶马古道的记载中都没有关于大瀑布的描述,当地山民和向导也从没有人提起过,因此也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了一阵之后,颜炯提议"就叫它荒野大瀑布吧",大家一致同意,于是在我绘制的古道地图旁就标注上了"荒野大瀑布"。 继续爬坡,有些地方依稀能看出人工开凿道路的痕迹,但很快又消失在丛林中。 山越爬越高,时间在悄悄流逝,植被也悄悄在改变。25米左右开始出现红豆杉和冷箭竹。大家的体力也开始出问题了,队伍慢慢地越拉越长,三个浙江卫视的记者更是饱受折磨。陈伟和李磊经常跑野外还好些,女主持人金梦秋被拖到这里来翻山越岭才真是残忍。从面部表情和眼神上我看得出她已经到极限了,但还是强忍着坚持向上攀登。我留在后面走走停停,前后呼应着。但在冷箭竹丛中,前面队伍走过的痕迹很快就被湮没了,好几次我都站在林中找不到出路。 下午两点队伍终于到达了一个平台地,面积还不小,在陡坡地上有这么块平地可真不容易。台地上有一些残垣断壁掩盖在高杆草本植物中,很明显这里就是茶马古道上的"烧茶坪"。坪后的坡地上还有宽阔的石阶遗迹。当年的脚夫和马帮大约就和我们一样背负着茶叶和盐巴历经艰难来到这里。我甚至能够体会得到他们当时的心情--远远地看见这里,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既兴奋又宽慰。到了这里就可以歇脚可以围着火塘喝茶,天黑了还可以在这里住一夜。或许这里还有一个善良贤惠的老板娘,让背夫们日思夜想。

不过今天从这里走过的人已经不再是为生活而奔波的脚夫,这里的一切也都淹没在历史中化为尘埃。大家站在废墟边,一种怀古幽情油然而生。 烧茶坪以后的山坡上开始出现积雪,高山杜鹃的树干上也东一团西一团地挂着雪。杨君还是个小姑娘,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荒野的活动,一路上兴奋得不得了,体力又好得出奇,大家都疲惫不堪她还抓起雪团来跟大家打雪仗闹着玩。 老胡不断地看他的苏安托表,察看气压和高度,他对队伍的前进速度感到担忧。按原计划我们应该在一点半就到达牛头山垭口,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能不能在三点到达垭口都成问题了。如果不能及时翻过垭口,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在天黑前进入转经楼沟,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在陡坡上过夜! 背负重装走在丛林交杂的陡坡上,大家都很疲惫,为了赶时间,老郭在前面把前进速度提得很快,我和老胡在后面催促前进。在27米左右,大量的一年生高杆草本植物被成片地踩倒,估计那里是大型野生动物比如野牛之类的栖息地。 队伍加快速度穿过大片的杜鹃林,终于,山形缓和了,我们到达了与垭口平齐的山坡上。在雪地里横切一段距离后,我们来到了山口,时间是下午三点四十。老胡测了一下,垭口高度2985米,这里只剩下比较低矮的高山杜鹃,杜鹃下面是枯黄的茅草。 天气晴朗,历经艰险到达这里大家都兴奋异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老郭一溜烟跑到垭口上方的山坡上去看风景去了,其他人坐在山梁上休息。北面是卧龙深处的十八栏杆雪山,南面是三江的盘龙山,风光奇丽。这都是在沟底看不到的景色。老胡变魔术似地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火腿罐头来,这让大家更是高兴不已。分吃了罐头,大家还想多停留一会儿,但垭口上风相当冷,吹一会儿就让人流清鼻涕。四点钟不到,大家就匆匆下山。 下午三点,我们顺着山区公路走到了皮条河边;晚上八点,大家围坐在成都的火锅店中,举杯祝贺穿越成功…… 回归自然的感觉赏析/冼丽斯为了强化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意义,文章常通过环境描写进行衬托。三江景色优美,作者刻意以平淡的语句描述探险的艰辛和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同时明显地透露着欣赏大自然的美和享受到穿越三江成功的喜悦。以环境衬托人物,作者在此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