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引领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引领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据统计,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若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平均水平;而且,中国的城镇化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粗放的发展模式引发了许多深层次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房价过高、管理服务滞后等。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的主要任务时也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与过去的城市建设有本质的区别,它立足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更加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强调统筹兼顾和科技创新。

  众所周知,信息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信息化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将为信息化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下一个阶段信息化引领城镇化、信息化引领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如果把传统的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改变成智慧城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话,城市的红利能增加三倍。

  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风起云涌的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同步参与、分享现代化成果,使大中小城市和村镇在利用信息资源和享受信息服务方面实现一体化。

  过去,以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为代表的基础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代表的信息应用推广,打破了城乡、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界限,让农民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半导体照明等信息技术将继续应用于城镇和农村,宽带中国、智慧城市(镇)、无线城市(镇)、数字乡镇等信息工程也将同步推进。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变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例如物联网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据专家介绍,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湿度等农作物、养殖物的生长状态数据信息,对生长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合理施肥、栽种养殖,从根源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对每一个农产品全程跟踪,还能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此外,电子商务将为农产品销售带来新变革。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市场驱动、社会投入、基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电子商务不仅解决农民就业,还能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多年来困扰农民的农产品“卖难”问题。

  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

  中国过去的城市建设,侧重于发展大城市,导致人口过度集中,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需求,对交通、环境、就业等造成了很大压力。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城镇生产生活组织形式,让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城市群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手段。例如,北斗卫星导航技术、遥感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实景三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IPV6、4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使城镇更加智能化,使城镇中的每个“细胞”更协调、更高效。

  目前中国已有28个省区市、320多个城市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还有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2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镇)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它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交通设施、污水处理、空气质量监测、轨道运输、水电气供应、公共安全、金融、社会保障、城管等系统,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城市生活。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城市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周落根认为,智慧城市(镇)平台应该是互动的,能够通过移动互联及时获得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反馈,可聚集市民的智慧来及时解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城镇管理的结果和水平也要让市民来评估,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转变城镇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城镇网民占72.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人,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 24.8%,信息化对城镇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见一斑。

  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披露的最新监测数据,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预计2013年这一交易额有望达到1.82万亿元。

  尽管没有全国城镇居民的网购数据,但从各地统计数据中发现,近几年城镇居民网购支出大幅增长。

  例如,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支出达271元,比上年增长59.4%。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去年发布信息称,近5年,河南城镇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年均翻了一番,在消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安徽城镇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86.47元,同比增长159.4%。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为98.06元,同比增长78.1%。

  信息化不仅可以改善需求结构,扩大消费需求,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过去的30多年,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主要依赖工业化,“世界工厂”导致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资源环境不堪承载,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国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应用的普及,将改变政府、企业和居民传统的交易和消费行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用信息化引领城镇化,真正为人民营造便捷、幸福、和谐的美丽城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3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试点

原文地址: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作者:光明人家_65x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全国62个市县镇入选,浙江龙港为镇改市首选之一综合:2014-10-11  据河南省官方消息,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已于近日揭晓,该省洛阳市、

城镇化是什么? 新型城镇化

现在城镇化的名词很热,而且又出来了新型城镇化,那么,城镇化到底是什么?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很现实的说,当一个社会生产效率很高,经济持续增长的时候,自然促进城镇化,无论这种发展方式是怎么样?都可以实现相同

新型城镇化概念股汇总 a股无人机概念股汇总

新型城镇化概念股汇总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记者4日获悉,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业内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路径将逐渐明晰,

中国渔业新型城镇化样本:庄河渔村进城

      营建中国“渔人码头”  新型城镇化,渔民该如何安置、渔业该如何发展?目前尚无具体答案。而拥有10余万涉渔人口的大连庄河市,正在尝试破题。  在庄河南城区,一块5平方公里范围的地方被暂定名为“城市渔村”,这个“渔村”中

声明:《信息化:引领新型城镇化》为网友清逸之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