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8节(1)



第8节

复式管理构想的产生

人类犯的一切错误皆与违反经济规律有关,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发生又是人类违反经济规律的反映。为此,为避免企业亏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发生,也是为了资本的可持续增殖、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就必须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其实,按经济规律办事,正是管理科学研究的对象也,也就是说,管理科学就是解决如何按客观经济管理办事的学问。那么,什么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什么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复式管理构想由此产生。

一、什么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有什么本质特征?

千万个事实似乎都在证明:只要能够按规律办事的,其事业一定能够成功;否则,其事业必然走向失败。为此,为了使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而避免、减少失败,我们就需要了解、认识包括经济规律在内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究竟是怎样产生、灭亡的。那么,按经济规律办事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都有什么本质特征?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它与将要产生的“复式管理模型”的产生的关系如何?

(一)什么叫做按经济规律办事?有什么本质特征?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可能会被广大的读者提出,那就是,什么叫做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到什么程度算做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有什么标准和依据吗?人们怎么才能知道是否是在按经济规律办事?总不能等人们把事情都做完了以后再去认定是否按经济规律办事吧?如果等到了那个时候,岂不晚矣?

1、什么叫按经济规律办事?

笔者以为,“后理论经济学”与“先理论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创立这门学说的时候就已经把理论建筑在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所以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令世界公认的、经济建设、发展上面的伟大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现在,我们不妨把邓小平先生在改革开放前后说过的话理一遍,那么您就会发现,他老人家的言论,竟始终闪烁着“后理论管理学”的光辉!

第一,关于社会问题。邓小平提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破的,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主义”,发展不起来,你就没有“主意”。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然,“贫穷也不是资本主义”。这样,是否“贫穷”就成为检验一种社会制度优越的“实证”基础。为此,为了摆脱贫困,我们就需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而这一思想,正是“三种全会”明确下来的。

第二,关于社会制度。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用以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制度。由于这一观点笔者已经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第三,关于经济制度。邓小平发现了市场经济是存在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种经济制度,用他的话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也需要计划”。

第四,关于理论与实践。邓小平说:“白猫黑猫,能够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和“我的一大发明,就是不与你们争论”等一系列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大白话”。如果细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近乎“直白”的语言,其实都是在告诫人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多说了。人们不能不承认,上述这些观点与早期的马克思学术思想确实有不同之处,表现在它不再向人们简单地传达某种理念,而是能够为人们提供“实证”方法。当然,“后理论管理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邓小平先生的东西,还包括“三个代表”、“与时俱进”、“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等,它们当然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反映了。而“复式管理模型”,正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将经济学管理学化,将管理学经济学化的一种东西呀!

2、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质?

笔者以为,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质,体现的正是“物质决定意识”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人们要想作到按经济规律办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换句话说,只要能作到物质决定意识,人们想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都不成。可是,需要特别说清楚的是,能否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并不在于自己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因为能说到并不一定能作到。

反之,即便是一位有神论者,只要能做到“物质决定意识”,我们都可以认定他们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人。正如笔者在前面举得牛顿那个例子,尽管它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由于他研究的对象是“万有引力场”,而它的理论又是在解释、揭示“万有引力定律”的,所以,我们就不能把牛顿当作唯心主义者来看待。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在自然科学取得成就的人,都是“自觉的唯物主义者”。

相反,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大多与人类的意识有关,而意识这种东西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所以社会科学家堕落成为唯心主义者的几率便很高。当然,这绝不是在说,只要是社会科学家就无法摆脱唯心主义者的嫌疑,而是说社会科学家们成为唯心主义者的几率要大些,尽管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的概念是由哲学家、社会科学家们发明创造出来的,似乎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专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是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学问;第二,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搞清楚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证明其存在;第三,人类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就是说不管是真理还是谬误都具有相对的性质;第四,由于真理和谬误都是相对的,所以在真理与谬误之间不仅存在本质差异,而且势必还会存在无法否认的性别差异。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由于所在环境的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存在与运动状态的认识势必存在差异(相对论原理即时间相同而地点不同或地点相同而时间不同等)。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说真理和谬误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本企业的资本对于他企业来说属于资源的性质,而本企业的资源对于他企业来说可能就具有资本性质。但能够认识这一点的,却很少。

(二)什么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有什么本质特征?

其实,能够了解什么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比督促、命令人们“按经济规律办事”更重要。这是因为,肯定一个对的不如否定一个错的。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把所有的“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事情都否定了,我们不仅能达到“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目的,还能把“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成本收回。

1、什么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什么叫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笔者以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不承认“物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大家知道,“物质是第一性的”和“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是可以决定意识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其“内核”、发展的结果,便是“辩正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也有人称科学社会主义的)”的产生。

可是,笔者却情愿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科学共产主义”而不愿意把它称为、当作“科学社会主义”,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同一个范畴,而且完全有将它们区别开来的必要和必须。这是因为,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根本标志或者说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地把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当作共产主义社会对待了。而“科学社会主义”,正是把社会主义社会错当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因。

读者不妨试想一下,既然人们知道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那为什么要搞计划经济而不搞非计划经济?即便我们一时还不能搞清楚社会主义对应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搞商品经济、资本经济?难道不就是由于马克思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了?正是由于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才不约而同地搞起计划经济。

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对应的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可是,为了证明这一点,社会主义国家险些覆灭,因为搞了几十年后人们才发现,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搞不上去的根本原因。现在人们不妨再设想一下,如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按照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人思路走,中国经济在30年前就已经崛起了,还用等到今天吗?分析原因,不就是因为我们把社会主义当作了共产主义?

什么叫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这就叫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再问,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吗?不要说社会主义,即便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如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它们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老话重提,要不是由于中国出了个邓小平,不要说社会主义救不了中国,中国同样也救不了社会主义。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像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却正在走向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道路上。表现在:第一,用政治、战争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第二,死抱着资本经济体制不放。

2、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质?

那么,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质体现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体现的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恰恰是“意识决定物质”。大家知道,“意识决定物质”是反马克思主义哲学、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东西,它又怎么会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挂起钩的呢?这是由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想已经被唯心主义的东西统治起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未必人人能摆脱。

尤其是在权重位高的“伟大领袖”们和那些掌握着国家、经济体、企业生杀大权的人们那里,由于高高在上,万民景仰和有一些溜须拍马,居心叵测的人在其身边转悠,所以要想摆脱唯心主义,可谓是难上加难者也。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摆脱和不愿意摆脱,而是说他们确实想摆脱却又很难以摆脱而无法作到。当然,这里面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但又主要表现在客观上。

第一,当取得了政权或实现了盈利之后,由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常常会使他们乐不思蜀,忘记了“马上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道理;第二,把“矛盾论”的思想直接用在国家、企业的经济管理上,忘记了上述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命题——夺取政权离不开武装斗争而建设经济强国和强企,是不能通过阶级斗争(至少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的而是各阶级、各阶层团结协作的结果。

第三,由于地位提高了,所以其下级会以“安全”或“维护”的名誉把他们与世隔绝,使之难以听到外面的声音,于是,一些革命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便自觉不自觉地蜕化成为脱离人民、脱离职工;脱离国情、脱离市场即“目中无物”的唯心主义者。结果不仅与民、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减少了而从媒体、书本上得到的又大多是加工过的;而为了把人心笼络起来,个人崇拜就成为必由之路。

 宏观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8节(1)
第四,个人崇拜的结果便是唯心主义思潮的猖獗。比如把马克思150年前说过的话,办过的事拿来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比较,给商品、资本、市场这种本来谁都可以利用的物质赋予阶级性,把劳动当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忽略了蕴藏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价值属性等,可以说无不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表现。以上罗列很不全面,需要的读者,可在网上搜索《赢利企业的十大劣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32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宏观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8节(1)》为网友蜀三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