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7节(2)



二、先理论管理学与后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与理论缺陷

毫无疑问,“后理论管理学”的产生离不开对“先理论管理学”理论缺陷的剖析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剖析、解释的结果却十分令人意外,那就是从根本上放弃固有的管理模式。就如同相对论力学从根本上放弃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的道理一样不容置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根本性质的改变?这当然由于研究对象即经济事物、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先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与理论缺陷

毫无疑问,“先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与理论缺陷均是不容否认的。从科学价值上说,由于“先理论管理学”能够做到一切都从实际出发,因此,对实际具有指导意义也就不言而喻;然而,它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即从实践得来的东西未必能回到实践中去,因为“后实践”已不再是“先实践”。

1、先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

笔者以为,“先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实践所服务,而且是已经被社会实践所证实。仅凭这上诉,就已经证明,“先理论管理学”是一种非常具有使用价值、科学价值的东西。反之,如果不存在使用价值、科学价值,它也就早被社会实践所淘汰了。不可否认,在人类经济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理论管理学”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

第一,本来就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因此,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实践的烙印;第二,由于从社会实践中得来,所以其数据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而是比较真实的东西,尽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虚假的成分;第三,由于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对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则;第四,在社会实践的不断检验过程中逐步趋向科学。

笔者以为,凡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是缺乏科学性的东西都是经历不了社会实践检验的东西,因而也终究是要被社会实践所淘汰的东西。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物质的存在都需要拥有价值,也都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价值。如果出现了消耗的价值大于所产生的价值的现象,那么该事物、物质就会因为价值亏缺而走向灭亡的道路上。自然界中的事物、物质如此,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物质同样也如此。

大家知道,不管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是有用的东西、有其存在价值的东西,如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有用性、价值属性发生了衰变,或者说其价值属性出现了异化,那么它们同样也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危险。比如,由于“先理论管理学”是短缺经济的产物,是专门为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服务的,因此,当人类社会进入了饱和经济时代的时候,再用它们为社会实践服务,就会出现问题。

其实,不仅管理学存在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同样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为此,为了解决问题,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就需要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能让客观事物、物质来适应我们。这本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未必人人都能认识到。于是,便出现了“主流”与“支流”,“西方”与“东方”经济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对立”,其实完全没有“对立”的必要。

2、先理论管理学的理论缺陷

应该承认,不管“计划”有多么科学、准确,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计划”与“实际”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吻合。关于这一点,凡是搞管理工作的人,均感同深受。如果要问为什么?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去看问题,是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造成的,因此,相同质量的经济事物、物质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其存在与运动状态不同。大家知道,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地球、月球上的重量存在差异。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笔者以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先理论管理学”的缺陷可以说是再恰当也不过了。请问,“计划”为什么总是“赶不上变化”?固然是由于任何一种“计划”都不可能与社会实践完全对接或者说人类对客观事物运动状态与趋势的认识始终与实际存在差异。于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与一个始终都无法实现的结果之间便产生矛盾,物理学称“测不准关系”。

怎么办呢?为了减少失误,人们在“计划”的时候,常常会把可以预见的、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尽可能多地、全地考虑进去。尽管如此,人们也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吻合”。诚然,造成理论与实践不能完全吻合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主要是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变化或者说是由于主体不能完全适应客体造成的。诚然,这里说的不只是人与客观,也包括不同客体之间的关系。

如此,是否就可以说,人们就没有办法使上述这种差异缩小呢?回答是否定的。当然也是有前提的了,那就是能够对客观事物的存在与运动规律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或者说比较科学的认识。为此,为了达到这种比较理想的结果,传统经济学、管理学可以说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各种经营、管理模型即“投入产出”、“扩大再生产”和“量·本·利分析”模型等应运而生,但是,结果并不怎么理想。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模型”均是短缺经济的产物,因此,当人类进入了饱和经济时代的时候,尤其是当面临资本过剩、生产过剩的时候,这些“模型”的意义便黯然失色。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在资本过剩、生产过剩的条件下,投入与产出已不能再成正比,有时还会出现反比。读者不妨试想,一个生产出来就决定销不出去的产品,又怎么能实现“销售利润”?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

(二)后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与理论缺陷

通过上述我们了解到,所谓“后理论管理学”,其实就是一门专门针对生产过剩、饱和经济而创立起来的管理学。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及时发现和抑制、转化生产过剩因素为资本增殖、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因素。当然,势必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1、后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

笔者以为,物质这种东西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本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什么叫唯物主义?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才能基本算做是唯物主义,如果只知道物质可以决定意识而不知道物质同样也可以决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人,可以说还不能把他们当作唯物主义者看待,或者说他们只是个“狭隘的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因为只能认识“物质决定意识”而不能认识“物质决定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人,特别容易堕落成为认识上的懒汉、懦夫,而“先理论管理学”其实就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什么叫“先有实践,后有认识”?如果采信这种逻辑,“理论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和“理论管理学”能创立起来吗?理论为何非要建在“实证”上或者说理论为何非要建在“实践”的基础上?

诚然,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也就不会有“理论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和“理论管理学”,当然也就更不会有“后理论经济学”和“后理论管理学”的产生。当然,理论更不能建立在“想象”的或“假想”的基础上,而“空想共产主义思潮”之所以会不断地向我们袭来,根源也就在于它是由“想象”或者说是由“假象”衍生出来的一种东西。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还不如压根就没有这种“空想”好呢!

如何避免“想象”、“假象”或“空想”对人类解决事业的干扰和破坏?最好是能够把理论科学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基础上。比如,当人类社会由短缺经济时代转化为饱和经济时代的时候,我们的理论研究就应该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管它是什么理论,都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笔者以为,“后理论经济学”、“后理论管理学”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能够适应研究对象随时发生变化的经济学、管理学,而不是再是一种只对资本增殖有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并且已经把这种研究扩大到了资源如何转化为资本,资本又如何会回归资源的经济学、管理学。由于它们主要针对的是生产过剩、经济过剩,而过剩又是资本资源化物质基础,所以其科学价值就是“反价值”逆变。

2、后理论管理学的理论缺陷

当然,“后理论管理学”也势必会存在自己的理论缺陷,尽管与“先理论管理学”相比已经有可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解决许多“先理论管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要问“后理论管理学”究竟有什么理论缺陷,我的回答是,它容易使人们犯“把规律看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的错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笔者看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这种东西虽然难以改变的,但却不是客观存在的。

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都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并且是有自己的“出生地”和“死亡谷”的东西。当然,使规律“出生”和“死亡”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广义场”。比如宇宙、星云、星系,生物、动物、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分子、原子、粒子等事物、物质的产生与灭亡均伴随着“场”这种东西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场”的灭亡而灭亡。

可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而把规律看成是永恒的和一成不变的东西了,那么人们同样也会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上去,而且还可能会成为不可救药的人。其具体表现就是,“经验主义”、“绝对主义”思潮的泛滥和猖獗。可是,如果我们能了解规律产生、灭亡的地方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场,那么上述理论弊端就能够被克服,而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场就会有规律,没有场规律就会自动消失。

大家知道,企业产值和国家的GDP均属于“实际发生值”,而这个“实际发生值”是个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的值”。那么,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然是市场。换句话说,如果市场不存在了也就不会有企业产值的存在和国家GDP的存在。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值、GDP均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再换句话说,产值、GDP的变化与经济体自身状态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作为一位有效的、明智的管理者就应该能做到,提前掌握这种变化而不是等已发生了变化再去核算、统计、管理。一旦“生米做成了熟饭”,到那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势必会失去“运筹帷幄”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提前”而不“滞后”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组成客观经济事物的资源的本质差异、性别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入手,而不是等形成事实以后再去认识。

 政治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7节(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34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政治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7节(2)》为网友做隻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