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银行改革有三忧



    这几年,银行改革成绩很大.。内部管理大有长进,利润年年有突破,外部形象改善了,内部凝聚力也大大增强。如果要说不足之处,也可罗列出一些,最大的隐忧有三:

 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银行改革有三忧
  一是脱离群众之忧。我们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凡是离开人民利益的想法、做法都是脱离群众。自倡导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内中有些改革就有脱离群众之嫌。早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民间借贷处理,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再到对小额账户收费,均有脱离群众之嫌。在利益分配方面,考虑管理层多些,对群众的利益考虑得就少了一点。改革以后,内部分配距离越拉越大。环球时报10月9日在题为:“国际接轨别只盯着薪酬”一文说:“国内某著名保险公司的年报显示,其董事长、总经理、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和常务副总经理四位高管税后年薪都超过千万,有的甚至达到1700多万元。”对职工、对退休人员的利益考虑得就很少了。最突出的是银行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问题。原来银行干部一直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待遇。2001年,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后,银行原退休、离休干部也统统划到《社保办》,由《社保办》统一发放。在划转时,国务院国发(1997)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本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人员,仍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劳社部发(1998)10号《关于核实原行业统筹项目的通知》附件四:《关于审核认定十一个行业养老保险统筹项目的意见》中规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原中保集团实行行员工资制(交通银行按[95]23号文件执行)经原劳动部、财政部批准金融系统的统筹项目,已离退休人员按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规定执行。其中经各总行(集团公司)统筹办公室核定进入统筹的生活、物价补贴,执行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事业单位的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办函[2002]45号并重申了这一规定:“改制前已退休(含政策提前退休,下同),原按国家和省委规定的事业退休费待遇不变。”可见中央的政策没有改变,但是到现在银行就没有执行。银行是国家的一个下属单位,有什么权力可以改变国家的政策?把原来的资产拿来与老外搞合股,原来的老人剥离掉不要,这公平吗?对银行内部人员的态度是如此,对广大储户的利益也是长期被忽视。前阶段,为低额账户收费问题,闹得满城风雨,群众对长期实行负利率政策也相当不满。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可以要老百姓长期分担通货膨胀的损失?银行这些做法,不仅会伤了群众的心,甚至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银行最大的改革,当数银行股份化改革。对于它的成败得失的评估,我还没有看到权威的结论,倒是听到不少负面的反映。近日,广发行前行长、现任广发行行长办公室高级顾问郭小平有一段感慨(登2007年9月29日中国产业新闻),很值得人们深思。郭小平同志说:“简直比清兵入关更加难受!花旗持有广发20%股权,但是拥有广发行100%的管理权,现在广发行相当于花旗银行的分行。”“公司的客户和业务也正在流失。相当于国内同行同业总资产20%——30%的增速,广发行前进缓慢。”老行长反映,老外接手后,并不关心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他们到底关心什么?相比之下,我们有些人对老外的利益倒是十分慷慨、大方。在银行股份化改革中,由于贱卖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人估计外资从中得益高达一万多亿元!网上看到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整理的银行资产流失统计,确是触目惊心。现在摘录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析研究。

  资料说: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

  中国银行

  四家外资公司投入51﹒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3亿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

  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两家净赚1300亿,10倍回报。

  兴业银行

  三家外资公司出资27亿美元,以股价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370亿元。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元,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

  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1亿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值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元获得了700多亿元。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们银行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能不能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广州发展银行今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60亿,共180亿。把银行白白送人还要搭进去180亿,已经完全超越了市场交换的范畴。

  此外,张教授提到的还有华夏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主银行、渤海银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等,参股的外资都发了大财。

  张教授在文章的结论中说的一段话更发人深思:“参股中资银行,通过不断地增资或收购股份,或者通过人员安排或技术业务方面的控制,来取得对中资银行的控股权,从而以占中资银行总资产5%左右(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则一般取得5%的资本金投资即可控股)的投资就可以控制和动用该银行100%的资产,资金的杠杆效应可达20倍,控制中国60万亿元金融资产只需要3万亿元人民币,不到4000亿美元。银行是一个特殊行业,资金的杠杆效应特别大,理论上8%的资本金就可以控制100%的存款等各项资产,从而可以运用这100%的资金量来进行各项贷款和投资获得利益,况且中国银行业务是垄断行业,外国银行控股之后通过改善管理和产品创新加上原有的金融服务优势,一定会获得巨额的超额利润。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已经被外国资实际控制,如果四大国有银行在不久的将来也逐步被外资控股或控制,那么中国的金融安全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可是我们有些人对银行股份制改革竟是如此着迷!银行实行股份化的目的是什么?从经济层面分析,通过股份化换来了大量外汇,但夹杂着大量流动性过剩;从政治层面分析,有正面影响,更多的可能还是负面反映;从技术层面分析,为的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但不知入股的外资银行在入股后输入多少先进管理技术?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倒是:银行在实行股份化改革以后,追求政绩、追求利润的动力是大大加强了,管理层对自己的利益格外关心了,而对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的意识却是逐步淡化了,有些做法甚至降到“不近人情”的程度。这才是我们的忧虑所在。管理层在实行年薪制以后,年工资都在几十万甚至超百万,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现在又在酝酿职工持股方案。这里所说的职工持股,不是去股市上购买,而是有优惠的配给。其实提出这个主意的人,考虑职工持股是假,满足管理层发财的欲望是真。银行在股份化改革时,把一部分股份贱卖给老外,现在又在搞什么职工持股,如果一个行长上台,换一个班子,分一部分股份,若干年后,国有银行还有多少是国家的?现实迫使我们对“银行股份化”有一个反思。前一阶段银行股份化反映出来的负面情况,的确值得我们注意。

  这是否是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手法?会不会有人想通过控制中国的金融系统而控制中国?我们是否中计了?

  银行改革可以有多重的目标,但是“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不可动摇的,;群众利益也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对群众不能搞实用主义:不能对这部人可以好一点,对另一部人就可忽视一点。群众是一个整体观念,是一个根本问题。在改革中,脱离群众是最危险的。脱离群众的改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又意味着什么?

  二是流动性过剩之忧。

  我们有流动性过剩之忧,现在储蓄大搬家又伴随着流动性过剩出现了!它无疑会加深流动性过剩。

  我国的高储蓄率是全球第一,数字非常庞大:从公开的数字看,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了18万亿元人民币,外币存款也超过了一万亿美元,蕴藏着强烈的投资冲动。引爆储蓄大搬家的起于储户的心理变化。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们高储蓄率是怎么来的?固然有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好传统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体制强制的结果。我们的金融体制一直国有商业银行独大,即使我们长期实行负利率政策,还要加收20%的利息税,百姓有点积蓄,还是要存进银行。现在利率虽经几次调整,但储蓄是负利率的状况并没有改变。我们现一年期利率是3.87%,上个月个人生活物价指数是5.6%,8月份是6.5%,1——8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3.9%。由此可见,这期间我国储蓄利率虽经多次调整,但是储蓄利率仍是负利率。预计全年CPI为4.2%,大大高于一年期储蓄利率,并且还要交纳5%的利息税。人们在收入增加后,总希望积点钱,以求解决后顾之忧,也希望搞点投资,扩大收入。而现在人们把钱放到银行中,不仅保不了本,还要倒贴。货币贬值与资产增值的巨大反差,促使群众把储蓄存款转化为股票投资。现在资本市场成为居民保险增值的首选。虽然储蓄大搬家对股市、房地产热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暴露出我们工作有考虑不周之嫌,但对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的正面作用也是不能抹杀的,

  储蓄大搬家不仅有某种历史的必然——寻求资金增值,还可以加速金融深化进程——从货币化向证券化演变进程。既有利于资本市场加速发育成长,也有利于融资制度的改革和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还给百姓一个分享产业利润的机会。在当前还可以起到:一面通过批设QDII,引资金“出海”,一面可以通过扩容稀释流动性。问题是银行本身工作能否跟得上。我国中小企业是靠民间借贷过日子的,现在股市兴旺了,资金涌向股市,股市发生了质的变化。境内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500家,市值达2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GDP。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石油等大型企业上市,股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截至目前,市值排名前50名的上市公司市值已占A股的比重达60%,比三年前提高20个百分点,机构时代的“二八现象”将进一步发展,并且将成为常态。虽然在交易主板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上市的中小企业迅速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164家,面占11%,市值达8254亿元,占0.036%,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衡量,那是凤毛麟角,所以中小企业借款难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资金还是要仰仗民间借贷。在民间资金也涌向股市后,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挤压。这个时期,银行利率连续调整,民间利率也升得越快,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自然加重了。相比银行的服务对象——大企业、好企业,它们相继涌进了股市,钱也多起来了,利息负担相对减轻。这种格局持续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常说流动性过剩,如果这部分过剩资金能够顺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流到资金短缺的地方,将会给虎添翼,坏事变好事;如果在钱多得要溢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资金市场居然还存在着资金供给整体无法满足的领域,岂不是有些滑稽?所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我们金融体制后续改革能否主动去适应这个变化,能否顺应证券化趋势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空间。

  在我们研究储蓄大搬家的时候,美国次级债风波发生了,并且很快波及全球市场,西方的几大中央银行都出手拯救,美联储先出台降低贴现率,继之又降低了利率,看来还有后续行动。美国的次级债风波也牵连到中国。美联储降息,我们加息,两者之间的原有利率差距缩小了,人民币汇率、利息调整都会增加困难。如果我们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利率调整,可以预计,热钱流入还会加速,流动性过剩还要发展。现在CPI的不断攀升,央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息,从某种程度上表明通胀还在继续,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又进一步催动了储蓄大搬家。于是股市热、房地产热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还要再次上升。同时,由于美元降息,我们利率调整的空间缩小了,储蓄负利率调整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尴尬局面。宏观调控也面临着新的困难。

  现在贸易顺差、热钱流入来势凶猛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结售汇制度也没有根本改变,我们想通过批设QDII,引资金“出海”的办法也刚刚起步,主要从事境外金融业务的中国公司也刚刚挂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外汇制度与国际市场接轨工作没有就绪,市场机制不健全,我们的金融市场目前在疏导资本流动方面效率非常低;钱进来了,却疏散不开,资金循环不畅,导致流动性过剩越积越严重。在分析中,我们发现:我们用“集中”的办法——强制结售汇制,把外汇集中到国家手中,然后通过国家有计划的安排,把外汇疏散开来,实行的也是用“集中”的办法;后者比前者往往要慢半拍,这是构成我国资本流通不畅的症结所在。看来,银行股份化改革只解决银行本身问题,没有能够解决社会资金的分配、流通和循环问题。本来是外汇循环问题,我们现在采用的却是一种强化国内紧缩的治理思路,效果自然会受到限制。顺差多了,我们仅用提高准备金率或发行央票,都是一种冻结办法,能否解决根本问题?如此下去,顺差变成了一个负担,是国民财富的流失,我们又能支撑多久?

  上述列举的种种现象表明,现实又一次把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市场机制改革又一次推到改革前沿。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限在把银行的资金搞活,而应该是把全社会资金搞活,当然也包括外汇资金,建立起一种新的市场机制,使外汇收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三是宏观调控失落之忧

  我们仍然处于金融市场大变动时期,股市的扩大,金融产品的丰富,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也渗透着忧虑。中国的股市,不仅中国人民捧,世界许多企业、个人,也包括一些知名“股神”都不遗余力地捧,所以中国的股市一再升温,规模也一再膨胀。我们的股市规模大了,大户多了,稳定性增加了,但是令我们操心的是金融板块占的比重过大。现在已经高达50%,看来还会增加,而全球金融板块的比重仅占25.6%。一旦全球经济出现波动或出现金融危机时,要影响到许多企业,并会波及银行。如果银行再直接卷进了股票市场的融资活动,实际上银行股在股市中比重过大的情况还要扩大。一旦经济出现波动,冲击了企业、同时会引发连带的金融市场风险,即所谓第二重风险,实质是银行风险。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两者还会进而引起同步震荡。因为股份构成中,银行比重过大,震动会使股市风险进一步放大,进而扩展到整个市场,有可能引发经济盛衰,引爆经济危机,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甚至闹得无法收场。再说,这种股市以大企业为主体、大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是以大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与大银行有可能联手左右经济,甚至有可能进而影响决策的制订,从而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如果银行的业务指导思想再出点差错,宏观调控有可能失落,其危害性更令人担忧。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银行就不仅仅是赢利组织,而且又是宏观调控“工具”,社会责任特别重大。一旦银行思想走火了,或者工作失误,其影响都不是一般企业可比,其造成的损失不局限于银行本身,而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国家,也影响到每个老百姓;影响到现在,也影响到未来。试看前一时期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影响是多么大啊!所以我们对银行的担忧,实际上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银行不应该把自己中心工作定位在:“以利润为中心”上;不仅要把自己的资金搞活,更要把社会资金搞活;银行与股市要留一点距离。现在全国经济出现了新情况,要求银行改革有个新思路、新举措,改革要有更大的全局观念。新形势要求银行能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野来破解新的矛盾,让资本通畅运转,而不被高速增长的顺差与疯狂涌入的热钱憋死。(2007年10月6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370.html

更多阅读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广安的影响,三十年来广安的变化情况对比,广安的旅游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奔向小康,城市建设的发展迅速。【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变化;邓小平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声明:《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银行改革有三忧》为网友王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