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特别指出,蓬勃增长的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着后WTO时代的到来,这种特征变得愈加明显。来自全球各地的跨国公司竞相涌入这片充满机会的沃土,"欲称霸世界,先逐鹿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的一致准则。
而与此同时,快速成长起来的我国民族企业也在大踏步地走出国门,用尚显稚嫩的手法,进行国际市场拓展和跨国并购,并已取得骄人的战绩。
然而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我国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准确把握当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蜕变?
不可否认,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功课仍然是我国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
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更是一门玄之又玄的艺术。其科学性在于它从众多领域广泛汲取营养,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其艺术性在于管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经过多年的国外管理思潮的浸染,以及国内众多管理学者的不懈努力,管理的重要性已无庸赘言。但综观现有企业,能够真正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工具者寥寥无几。
缺乏对管理实践运用的有效指导,是导致诸多管理理论只能停留于书本之中、商学院的课堂之上的主要原因。
管理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效益是检验管理的最主要标准。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管理对象的动态特征决定了管理不仅要学以致用,更要活学活用。如能做到不拘泥于理论,不刻板于工具,则对于管理的理解,已经更上一层。
海尔张瑞敏言,管理的精髓在于做好一件件小事。如能做好管理的具体细节,则可集腋成裘,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