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级企业家?不久前,美国小布什总统考虑停止征收遗产税,可是有两人登广告反对,一个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一个是巴菲特。他们说:“我不能允许我的第二代不劳而获”这就是世界级企业家。简单的广告的背后是支撑美国近百年发展强大的人文精神。
简单的讲,世界级企业家就是能创建世界领先企业的企业家。这个领先,是指首创与第一,而不是第二。是带领全球行业进步的龙头,在他的前面是没有可模仿的现成的技术,现成的模式。按照这个定义,所有以模仿,后发优势的企业,不论其规模如何,都不足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因此,自由思考、创新精神才是世界级企业家的基本功。人格的独立性的管理才是世界级企业的根基。而我们的“中国式管理”的“修已安人”之法能培养出这样的精神吗?从根本上讲,“中国式管理”与企业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那么“中国式管理”能否催生世界级企业家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我国四书之首的《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根本问题未解决而枝节问题处理好的情况并不存在。对企业管理而言,什么是根本问题呢?那就是企业家的精神。没有产生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土壤,如何能指望培育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家呢?不幸的是,“中国式管理”在本来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入了一种碳酸饮料,喝起来可口,渗透进去则会让中国企业更早死于萌芽期。
日本人说:你们看,我们就是受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熏陶才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企业应该以“中国式管理”为主。然而这恰恰是日本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日本是“西方七国”之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没有中国这样的历史沉淀,所以谁先进就学谁。学习唐朝时的中国,和学习二十世纪的美国,对日本而言,并无什么民族自尊心上的区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大有赶超美国的势头,所以日本也出现一种日本式管理的热潮,和今天中国式管理的背景如出一辙。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日本近百年是被不断注入了西方现代管理思维才成就了第二大经济强国。如果中国企业固守“中国式管理”不放的话,日本人正偷着乐呢!
其实“中国式管理”的倡导就是在旧瓶上贴了个标签而已。我们首先要剥开这个瓶盖,看看究竟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n 中国式管理到底在倡导什么?
“修已安人”被视为中国式管理的根基,其来源于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理想。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倡“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的治国方式,认为无为而治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老百姓越蠢,国家越容易治理。儒家虽然认为国家需要贤人来治理,但也认同了道家愚民的管理思想。不同的是,老子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应该都是“蠢猪”,而孔子认为管理层应该是精英,而被管理层应该是“蠢猪”。这种中国管理文化的“精髓”也被现今的“中国式管理”继承而且发扬了。
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说得好听叫说“学而优则仕”,说直接些,就是想当官。“中国式管理”都给企业家们无非是“做官”的思维和伎俩而已。
1、首先我们来看看“修已”究竟会把企业管理者修成什么样?
如果仅认为“修已”就是提升个人的修养与能力的话,说明你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中国式管理”者,对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根本没有吃透甚至没入门。什么是自古以来的修已标准呢?就是把人修炼成没有自我完整独立人格的,符合社会定位的教化之人。在企业中,说白了,就是服从与听话。我们从小就以“听话”为乘孩子的标准,在企业中也一样。曾国藩算是集“修已”之大成者,但他终究没有以“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来阻止中国的衰败。这不在于他没有理解中国式管理大道,而在于他太理解中国式管理大道了,以至于甲午之败。如果中国的企业要想不重蹈“甲午之败”的话,我想,企业家都应该研究研究曾公的管理思维。因为,关于“中国式管理”的争论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被《马关条约》划上了句号。
2、我们再来看看“安人”是什么内容。
中国式管理倡导“安人”乃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侮辱中国经理人的智商。因为,企业是工商文明的产物,其目标是创造价值。而“安人”之道显然是在一个稳定、非竞争农业文明下的管理需求。虽有可借签之处,但其目标是风马牛不相及。企业是在竞争中成长的,其边界随时有被竞争者入侵。以安人为目的的管理的基本前提条件已经不存在,这时以“安人”为目的显然是违背了现代企业的宗旨。更有甚者,“安人”本来就是一种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加于他人的管理方式,看似温情关怀,实际是让员工人格独立性的丧失,最终让企业创新能力的丧失。“安人”这种对中国企业管理目标的误导,无非是告诉中国的企业家们,最好做个不思进取的“渔夫”,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严重腐蚀。
n “中国式管理”缺乏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搞市场经济无疑是让人感觉拿到了可以行骗的通行证。对企业目标的狭隘理解,使得中国企业家目前还意识不到企业家究竟有多大责任。郎咸平教授提出,中国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信托责任的丧失。中国老板们关心的是职业经理人怎样才能不骗老板,这种信誉的缺乏是随处可见的。一个缺乏整体市场经济人文基础的环境下,要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家那才怪呢!而“中国式管理”是在破坏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的建设,而不是促进市场经济人文基础的建立。比如,我国很多企业提出员工要感恩于公司,但李嘉诚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企业养活员工已经是过时的经营理念,现在新的经营理念应该是员工养活公司,养活企业”。
为什么说“中国式管理”是破坏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呢?我们知道,企业竞争需要几种精神,而这些都是“中国式管理”所泯灭的。
1、个体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在“中国式管理”中强调的是集体负责的精神,这种不能落实到个体个人头上的责任,必然导致企业效率的丧失。于是,在中国式管理的倡导下,明哲保身、推诿责任的平庸主义必然盛行。看似对集体的维护,实则是对个人创新精神的扼杀。这种企业,必然丧失企业的精神。
2、公平竞争的勇气
在创造世界级企业时,要有“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勇于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竞争,企业家更需要的是坦荡的胸襟和开拓的勇气。而“中国式管理”更多是只是教人守成而非创业。
3、自由的思考能力
对一个“修已”到位的人,首先的要求就是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力和能力。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个被教化得都“没有任何理由时”,实在想不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会从哪里冒出来?
n 人性光辉的丧失,手段与工具的颠倒。
所有的中国式管理,都围绕着一点,那就是如何更有效的让人成为工具。所以,无论是宽容的授权,还是领导的独裁,在本质上是没有改变员工是工具的思维的,正是这种思维注定了企业难以成为世界最前面的创新者。
基督教认为:任何人都不能被当成其他目的的工具。在谈论企业的管理模式时,不可分离的是社会的人文环境。但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从本质上讲都是把人当然实现天下大治的手段,这种不以人为社会进步的目的的管理思维,是担当不起培育世界企业的重任的。
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企业的强大与先进,但这只是美国甚至欧洲几百年思想进步的结果而已。先有文艺复兴,后有制度改革,工业革命。看不到世界先进企业家背后的人性的光辉,想以玩弄人性弱点的“中国式管理”来催生世界企业家,这个玩笑开大了点!
海尔流行一句话:“要想一滴水不干涸,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同样的,我们中国优秀的管理文化和思想,要想发扬光大,唯一的办法就是融入到世界的文化与管理思想中去。勇于抛弃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糟粕,认真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才能够造就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家。其实,在中国、中国台湾,已经有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企业家。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出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家,但这不会是抱残守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