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三个基本元素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三个基本元素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薪壬  

  在国民革命时期有一次会上,国民革命党人争论不休,一派是留洋派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西方民主革命之路,一派是本土派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中国农民革命之路,此时孙中山先生让大家不要再争论了,讲了一个故事:曾经在上海滩有一农民挑夫,家当穷得只剩下一根挑担的竹子扁担,每天以挑夫为生,有一天突然看到买彩票的窗口,把自己仅有的2元大洋买了一张彩票,便顺手放在竹子扁担的缝口里,过了几天,彩票开奖了,此挑夫一看,他中头奖了,高兴得快疯了,边跑边高叫:“我发财了,我再也不做挑夫了。”顺手把扁担扔到黄浦江里去了,扁担没有了,彩票也没有了,中奖但拿不到奖,空喜一场。孙中山先生接着讲:彩票是什么?是西方文化和思想;扁担是什么?是传统文化和国情。我们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西方文化和思想也就不复存在了。即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西方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实际国情相结合,同样,中国企业管理的成功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自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时,号称“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哈佛大学教授佛格尔以“日本第一”做为“美国人的教训”。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日本探讨,才发觉日本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日本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日本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最佳典范。新加坡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际儒联名誉主席、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如是说:“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看,使我深深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过儒家思想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成为亚洲四小龙的”。

  80年代,一批诺贝尔得主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孔子是联合国纪念的十位世纪伟人第一位,他创立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后有孟子、荀子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儒家经典有《伦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儒家的核心内容是:“修己以安人”,“人能弘道”,“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中国式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二合理性

  合理哲学来自于中国儒家哲学中最重要的中庸思想。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不偏之为“中”,不变之谓“庸”。鲁迅认为:中国人口说中庸,其实最不中庸,所以办不好事情。懂得中庸,才能懂得中国的大半,古今中外,最有用的智慧就是中庸,最为人们误解的也是中庸。从容中道,圣人也。

  “三国鼎立”是中庸之道,刘备既不投*北方曹操,又不投*南方孙权,而是走第三条路,创立三国之蜀国。“万里长征”是中庸之道,毛泽东所选择的既不是投降国民党,也不是就地全军灭亡,而是走第三条路,北上万里长征,取得中国革命的大转机并最终取得成功。“论持久战”是中庸之道,毛泽东面对当初抗日形势,既不主张速战论,又不主张灭亡论,而是挥笔主张走持久战,终以八年取得抗日胜利。“一国两制”是中庸之道,邓小平面对中国的香港回归问题既不完全走资本主义道路,又不完全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得以让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中庸思想是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要避免“过与”和“不及”,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它,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中”的标准介于没有过与不及,没有或偏或颇,没有过猛过宽,或过刚过柔,没有或左或右,而是随时皆宜,随地皆宜,随人皆宜。“中道”管理是管理界追求的最高境界,朱子解释中庸时曾说:“凡其所行,无一事不得其中,即无一事不合理”。曾经有人认为西方管理是“法、理、情”,而东方管理是“情、理、法”,总是按次序来强调“法”或强调“情”,有失偏颇。其实“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法为基础,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组织典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管理者把人当“社会人”看,尊重人、关心人、鼓励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规章制度,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诚如经营之神松下先生曾说:“身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宽严并 济,如果一味宽大为怀,人们就会松懈而不求上进,但如果一味严厉,部下就会退缩,不敢以自主的态度面对工作”。

  中国式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三平衡性

  平衡哲学来自于中国易经哲学,发展重在平衡,环境重在平衡,人生重在平衡,健康重在平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平衡社会。

  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平衡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等等,经营和管理的本质就是平衡的艺术。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刚柔平衡,既需要魄力和权力,又需要胸怀和宽容,需要刚柔并济,一个组织的团队同样需要结构平衡,需要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有思考决策型的,有冲锋陷阵型的,有默默耕耘型的,这样才是梦幻团队。

  公司的企业文化层次也需要结构化的平衡,公司的高层应该是崇尚道家文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无为文化,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应该清清楚楚,但表现出来的能力应该是含含糊糊,更多的应该是让部属去充分表现,如果领导都表现了,部属就无机会表现,无事可干,则无事生非,反而心中怨气。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三国演义》的刘备,智不及诸葛孔明,武不及五员虎将,但能三国鼎立,*的是无为;有《水浒传》的宋江,智不及吴用,武不及108将,但能轰轰烈烈闯九洲,*的是无为;有《西游记》的唐僧,智武不及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但能西天取经成功,*的是无为。此三大名著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容于其中,无怪乎海尔张瑞敏熟读老子所著《道德经》。

  公司中层应该崇尚的是儒家文化,即和谐文化,公司中层既对上沟通,又对下沟通,又要左右沟通,主要是依赖中层实现公司和谐的氛围,儒家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和谐意识、团队精神、义利一致、中庸之道”等等思想上。

  公司基层应该崇尚的是墨家文化,即是执行文化,基层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做好其本岗位本职工作,执行到位, 在企业界和管理界多年,常常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总有人不屑一顾,问其却不知可否,原因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受其熏陶。我们丢弃了祖上的东西,去一味寻求西方科学的管理,西方的管理科学固然要学,而且要融会贯通,但这只是学到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我们有机会走进日本松下商学院,看一看松下是如何培养人才的,一定会恍然大悟:学员在早晨立队长跑,以炼意志;吃饭时祈祷谢恩,以炼恩德……。《论语》、《大学》、《中庸》、《孙子兵法》等等是学员的必修课程。

  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的精华文化,人格的修炼,先做人,后立事。我们无法期望一个饱学科学管理工具和技术而没有胸怀、自私自利、无信无义、浮躁志短的人去带领一个团队、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内方外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管理之妙,存乎一心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455.html

更多阅读

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绩效管理的5个基本发展水平

实践当中存在多种形式的绩效管理一方面反映了绩效管理具有不同发展水平或发展阶段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决定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阶段的既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关,也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和能力相

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 高效管理的三个层次

西方管理学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管理和文化管理几个阶段。古典管理学主要认为员工是经济人,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金钱和制度来进行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古典管理学已不适应现实管理的需求,靠僵硬的制度和不断

战略管理思想史 战略品牌管理的三个基本思想

  企业品牌价值是通过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品牌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企业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因为品牌管理核心是通过品牌战略实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

设计项目的基本流程 流程设计的三个基本假设

流程设计的三个基本假设——咨询日记之九十二o      企业制度、规范是健全的;o      每一个岗位都是称职的;o      流程设计审批后就要执行的。为什么提出这三个基本假设?实在是遇

最简单的结构组织形式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要控制,又要有弹性,两难境地是管理的常态。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有利弊的选择 经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做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应遵循四个基本管理原则:原则一:积极的东西是从上往下走、消极的东西是从下往上走。 

声明:《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三个基本元素》为网友抠脚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