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盈利、亏损的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它们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种生物体(资本)的两种性别一样。可是,由于人类的本身也是一种生物体(资本),也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还是一种始终呈现“亏损”这种性别的物体,因此,当盈利这种“异性”一旦降临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抵挡不住那些来自“异性”身上的“异味”,又岂能“坐怀不乱”乎?
六、赢利成瘾的劣势
笔者以为,没有什么比赢利更让人堕落、衰变得快了。可以肯定地说,一切亏损企业的“前身”都一定是个盈利企业,否则业就谈不到亏损。试问,一些“好端端”的企业,为什么都会走向亏损呢?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都是因为“赢利”惹得祸。再问,“赢利”为什么会成为亏损的祸根?这是因为“赢利”同时业是制造企业亏损的过程。怎么讲的呢?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赢利都须付出代价。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赢利”一般都伴随成本的产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上帝却偏偏要与“赢利”者们开一个玩笑,那就是,“利润”的产生系“成本”减小的过程叶。于是,“赢利”企业要想实现利润,都必须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这样,利润与成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对矛盾。更可悲的是,可恶的上帝并没有把人变成上帝的后代,却把人变成了一种“劣根性”特别强的超级动物!
这种动物的最大特点,无疑就是利益熏心,表现为不管获得了多少的利益都不能使其满足!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最充分的,要算是那些“赢利”的企业家。细心的读者不知是否已经发现,笔者在“赢利”的上面是加了引号的。为什么?因为笔者认为,企业从“成本”中“抠”出来的所谓盈利已经是一种潜在亏损。读者不妨设想,如果不能从成本中把“利润”抠出来,有别的赢利办法吗?
于是,一些被“利益”的“癌细胞”给“熏心”的人,便开始琢磨起了“利益的最大化”的问题。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管理的目的。但是,对于那些正在畅饮“赢利美酒”即不愁销路的企业和人们来说,《傲慢与偏见》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于是“店大欺客”和“商大欺店”的行经便油然而生。殊不知,这种行经的延伸,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企业由盈转亏的根源所在!
七、不思进取的劣势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赢利企业的产品不愁销路,所以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了。这倒不是说,盈利企业舍不得花钱去开发新产品,而是说由于盈利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不愁销路,所以他们往往会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劣势。大家知道,在中长跑比赛中最终获得冠军的那个人,大多数不是那个“领跑”的人,常常是紧跟在他后面跑的那些人。
在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些长得较好的女子,由于从小能得到人们过逾的夸奖和赞誉,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的学历很低,能力较差,而最终嫁给了一个长相相对来说不如她的男人。这种现象被老百姓称为“好男无好妻,丑女穿嫁衣”。这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身,对于那些不成功的女士来说,不能说不具有普遍意义。当然,相反也成立,那就是“丑男娶娇妻”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均衡”的现象?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盈利企业获得了与之“成就”不对称的荣誉或不对称的社会给予。大家知道,提到盈利企业,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投以羡慕的目光,甚至连那些在盈利企业里的打工族,似乎也比人高出一筹似的。要数银行对盈利企业在贷款上的偏袒——人们把银行的这种行为称为“救富不济贫”现象——简直就像是一颗颗“糖衣裹着的炮弹”。
有一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第二天早上班时,人们发现一些被积雪压弯了的大树已经连根拔起。北京为此还堵塞了交通。年长的读者大概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下大雪,下得似乎比现在还要大,但却很少见过连根拔起。请问,现在的树木为何弱不禁风?如果没有搞错,这与这些行道树平时受的关照有关。就是说,由于环卫工人总给在浇水,其根系已失去下“扎”的必要。
八、高人不就的劣势
赢利企业的另一个显著的劣势,就是高人不就了。所谓“高人不就”有两个意思:第一,武大郎开店——高人不要。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赢利企业均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因为那些被赢利冲昏了头脑的人,时刻都怕自己的江山被别人“坐”了去。至于说那些曾经为企业的盈利做出贡献的人,就更成为他们排挤的对象了。而在这些人看来,企业的心头之患,就是那些“功臣”们!
笔者就曾经被人家多次“炒鱿鱼”,原因是企业一旦不成就被请回来,一旦把企业搞好了又会成为人家“炒鱿鱼”的对象。当然,这种情况在私人企业里往往相反,那就是老板被他的员工“炒鱿鱼”。笔者把这当作第二种,高人不就。“高人”为什么会“不就”?因为“高人”的本事往往会比他的老板们“更高”,尤其是在某些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在赢利企业里增长了“才干”。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属于能量的范畴,而能量是一种只能使用而不能存方的物质。这就如同大坝里储备了过量的水,你必须能够为其派上用场,否则它就会“水漫金山”而引起灾变。在一般的情况下,处理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他独立领办一个企业与自己形成竞争关系。可是,又很少有这样的领导具有这种胸襟,这叫“帽子再大,不能差半尺”,但它是导致“高人不就”的原因。
试想,如果“蒙牛公司”是“伊利公司”下的一颗“棋子”而不是牛根生跳槽出去创办的一个企业,那么,今日之“蒙牛”的辉煌应该记在“老牛”的头上,还是应该记在“老潘”的头上?当然应该记在“老潘”的头上了。可是,“老潘”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结果使“蒙牛”成为“伊利”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这种现象在所有的盈利企业里都存在,原因是赢利企业常会成为“守权奴”!
九、赢利者昏的劣势
请问,利益是一种什么东西?谁能把利益带到棺材里去?到目前为止,秦始皇要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家”了吧?可是,他能逃脱被盗墓的危险吗?就算今天的人把它保留下来,谁又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不动这份心思?再问,世界上那些帝王的陵墓有几个保存完好的?就算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对于这些已变成“无机物”的帝王的尸骨来说有什么意义?所以,明智的人将骨灰撒到大海……
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香港的霍英东、陈嘉庚先生的生意为什么会那么好吗?当然是由于他们把利益看淡的原因,否则它们就不会向教育、体育、慈善部门捐那么多的善款。换句话说,一切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对金钱、权力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企业家、管理者不能做到视金钱如粪土而把金钱看作是自己的生生父母,可以肯定,他们一定是世界上最穷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财富的意义或者说价值的根本属性即能力,而能力是一种需要发挥作用的东西。如果找不到发挥其作用的“用武之地”,那么它们就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而成为“反财富”或“反价值”。这当然也就是“当局者”所以“迷”的一个根本原因。为什么?因为当局者总想把财富、价值保存在自己身边,可他们却不知道财富、价值或者说能力的意义就在于发挥!
用一句唐诗,这叫做“千金散金还复回”。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成赢利企业走向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了解“亏损是盈利之母”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笔者把这种思想,称为“亏损意识”,而把能够按这种思想去做的人,称为掌握了“亏损之亏损武器”的人。假如,一个人拥有了这种思想和拥有了这种方法论武器,试问,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还有什么“迷”解不开?
十、盈极返亏的劣势
笔者经常会向人们表达这样的一种思想,那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看问题,打人的人和被打的人所受的力相等,可以说没有什么大小之分别也。无非一个是作用方,一个是反作用方。或许有读者会说,既然打人的人和被打的人所受的力相等,那我来当那个“打人的人”而你来做那个“被打的人”好啦。是啊,人们为何又不愿意做那个“被打的人”呢?这就是笔者下面要解释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些被淹死的人当中,会游泳的人居多。这是因为,在被淹死的那些游泳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就拿那些所谓的赢利企业来说,由于它过惯了“赢利”的生活,所以他们常常会忘记“亏损”这位“老师”的“教诲”。笔者把这种“不知”状,称为“过激盈利”等于“被动亏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企业“赢”了不该的“盈”的“利”而返亏也。
还拿上面举得那个例子说,打人的固然比被打的人要得意些,但打人的却忘记了被打的人正在把这个打人的人逐渐地培养成为一位“只会打人”而不会“挨打”的“饭桶”。这种情况,在拳击比赛中多有表现。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拳击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会挨打而又不被打倒,有时比只会打人还要重要。这是因为,只有没有被打倒的那个人,才有继续与打的资格,才有赢得希望。
在拳击台上,赢利企业不就是那个总打别人而又不会挨打的人吗?如果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比他还会打的人——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那他们一旦被打倒,又怎能够爬得起来?这也正是,一些所谓的赢利企业为什么突然间会猝死的原因,这也是那些平时能喝饱肚子的树根,为什么会弱不禁风一个原因,这也就是老子为什么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