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至12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亿元,这样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已经达到70亿元,考虑到此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会陆续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将达到100亿元。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为276亿元,如果内地金融机构陆续完成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回笼的规模将达到40%左右。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表示,内地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给了香港发展债券市场新的机会,香港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制度、市场条件、人才优势等,成为人民币债券的离岸发行、交易和结算中心,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还将扩大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渠道,有助于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往来,加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目前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扩散至全球的形势下,美欧日澳等先后有金融机构陷入其中,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对市场的注资力度,以求缓和短期利率急剧上升的压力。而短期利率急剧上升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偏紧,如果各国央行注资未能缓和短期利率急升,则市场可能会出现流动性中断的风险,而酝酿更大的危机。总体上看,短期利率急升与流动性偏紧可能促使欧美日等国金融机构从国外撤回资金,首先即是撤回在外的短期资本以弥补国内的紧张情况。
此前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洲经济监测》报告称,大量涌入东亚的国际资本在2006年即已创纪录地达到了2690亿美元,2007年随全球资金流量放大,东亚仍然有大量资本流入,领域则包括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并推升东亚各国货币汇率大幅上扬。如果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从国外回笼资金影响到东亚,东亚吸引的大量短期资本可能会快速出逃,从而在股市普遍暴跌的情况下进一步引起市场动荡加剧。
而目前来看,难保这种情况不会出现,理性地估计应该只是早晚的问题。果然如此,东亚大量短期游资和热钱势必会以冲击人民币汇率为首,而全面冲击东亚各国货币和金融市场,一旦游资和热钱对人民币汇率下手,那么流通于中国境外的人民币立即会成为首要的抛售目标,所以人民币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即要经受汇改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考验。
如果人民币因次贷危机而遭遇冲击,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就成为人民币维持稳定的试金石。一旦人民币遭境外持有者抛出或使在港人民币债券价格走低,由于有先期回笼40%左右的规模,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显著降低,所以此时内地金融机构在港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回笼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规模,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可能遭遇冲击的一种未雨绸缪之策。
而假设人民币汇率因次贷危机反而走高,那么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则可以加速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构建,并加快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交易结算中心的地位,已经在港存在的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也会由此大大加快发展速度,香港则可以籍由强势人民币的帮助,全面提升国际金融业务,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债券市场的中心地位也会由此确立。
因此,内地金融机构有步骤地在港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是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有准确的估量和把握的适时之举,也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流通的战略性举措。当然,香港人民币债券还必然将大陆与香港金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双赢甚至多赢的战略布局。
(发表于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