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饱和的特区化妆品市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特区曾创造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而今它同时拥有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全国计划单列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等多重身份,是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一。

  因为与香港仅一河之隔,加上深港两地交流日益密切,深圳当地消费市场所表现出的特征与香港密切相关。一言以蔽之,深圳既受益于香港,亦受其牵制。深圳市零售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港澳每年分流深圳的消费额超过200亿元。

  即便如此,当地商家从不敢轻怠消费者,毕竟深圳居民居高不下的消费力是不争的事实。以化妆品市场为例,其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渠道方面,百货、KA卖场,以屈臣氏为首的外资连锁和以千色店为代表本土连锁,以及零散分布的单体专营店已经伸入到深圳市的各个街区,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总体而言,深圳的专营店生存状态跟很多发达城市类似,受百货和KA卖场挤压严重,产量偏低。但因关内外经济水平相差较大,情况略有不同。品牌层面,国际大牌与本土品牌在拼命厮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部分本土品牌在深圳尝到了甜头。

  渠道竞争趋于白热化

 深圳:饱和的特区化妆品市场
  作为中国首个特区城市,深圳的居民消费力不可小觑。仅东门、华强北、南山、人民南、华侨城、深南中、宝安和龙岗八大商圈就容纳了大大小小200多家百货和KA卖场。从定位高端的茂业百货、太阳百货,到走大众路线的中海商业城、群星广场、免税商场,再到华润万佳、沃尔玛、新一佳等KA卖场,加上数不清的精品店和专营店,可以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然而,这对于广泛铺货的化妆品而言,渠道之间的厮杀就更为激烈了。而由于当地人偏爱去香港购买价格更低的奢侈品,深圳百货渠道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一份由深圳零售商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度深圳连锁经营50强企业”榜单或许能说明问题:前5名中,KA卖场拔得头筹并占据3席,百货店仅占据1席。

  这与当地资深化妆品代理商刘臻(应当事人要求此为化名)的说法不谋而合:深圳人更喜欢去KA卖场买日用品。据其估测,就化妆品在实体渠道的销量而言,除去香港分流的部分,KA卖场的化妆品销量约能占到深圳全年化妆品消费总量的40%,百货顶多能占到30%,剩下的30%由专营店等业态分摊。

  “关外龙华镇一条街道上,1000米范围内就有万佳和佳华两家卖场,旁边还有四家化妆品专营店,6家网点同时卖一个护肤品牌,但每家每月还能维持八九万元的销量。”不过刘臻又进一步补充道,因为化妆品销售网点分布过于密集,KA卖场过于强势,直接导致深圳的专营店单产普遍低于闽浙等省份。

  事实上,由于丝芙兰、屈臣氏、万宁三大国际连锁系统在深圳布点密集,总门店数超过60家,留给本土专营店的生存空间确实少得可怜,何况深圳还有一家全国知名的千色店连锁(目前在深圳有27家店)。也因此,娇兰佳人在深圳并未有太大发展(仅有5家店),跟大本营广州过百的店面规模相比差距甚大。

  除此之外,当地上规模的专营店连锁还有依斯卡、晨悦、妍丽。其中,依斯卡店铺最多,在深圳有60多家,另有40多家分布于广州、中山、东莞、温州等地。刘臻透露,依斯卡在深圳有自己的化妆品工厂,通过发展“依斯兰卡”和“阿汶”等自有品牌来支撑门店利润。由于老板为人低调,其门店业绩甚少有人知情。

  除了依斯卡,晨悦和妍丽也基本上按照跨区域连锁的路子走,两家店在全国其他省份偶现其身。刘臻称,目前晨悦全国店铺约60家,妍丽约16家,但从知名度上来看,妍丽为更多人知晓,这与其注重品牌传播不无关系。

  除去这些稍有名气的连锁店,分布在各个区各个街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化妆品店更是数不清,“每千米范围内大约有三到四家店”,可见网点的密集程度有多高。“这里的化妆品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刘臻如是认为。

  他告诉《化妆品观察》,在深圳月销超过30万元的化妆品专营店非常少,平均月销能维持在10万元左右的店铺已算不错。据其透露,专营店不仅要受KA卖场等外敌的强势进攻,相邻店铺之间还要“窝里斗”抢顾客,生存极其不易。一些店还经常遭遇“撬地盘”事件,屈臣氏等实力雄厚的连锁瞄准哪家店生意好,就会把新店开到其旁边,以此来抬高该地段租金,抢占小店生意。

  2020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要容纳1100多万人口,在深圳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租一家门面的成本本身就高,再加上一线城市高昂的人员成本,化妆品专营店最大的两块支出在深圳市场攀升了一个层次。当然,还有一个最头疼的问题:人员流动大。大量的外来务工人群带来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营店的员工稳定性,“隔三差五换营业员”是很多店的真实写照。

  深圳化妆品专营店的低产与以上种种因素挂钩。

  关外的情况略有不同。据刘臻描述,关外工厂多,除了一些老深圳居民外,剩下的都是外地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这批人工资不高,生活相对节俭,很少出入高端百货,他们是化妆品专营店的主流消费人群。关外相对较低的房租和人员成本,较为密集的主流消费人群给专营店带来了较好的成长空间。正是瞄准了这一趋势,很多专营店都在向宝安、龙岗等关外商圈转移,因为短时间内关外的竞争压力小些。

  本土品牌叫座

  “买菜来深圳,买日用品去香港”,乃港深居民贸易行为的真实写照。由于物价相差悬殊,香港早已成为内地人抢购进口化妆品、进口奶粉及各类奢侈品的不二选择。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特区深圳,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通往香港的地铁更是人满为患。

  此种独特的商业景象,也造就了国际高端化妆品品牌与本土品牌在深圳市场的严重分流。诸如雅诗兰黛、兰蔻、迪奥、欧莱雅、兰芝等国际品牌,在香港的卖价比深圳平均便宜至少20%,去香港购买既方便又实惠。因此,相对而言,茂业商厦等深圳各大百货的化妆品年销常年无法与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相媲美。而诸如自然堂、珀莱雅、欧诗漫、相宜本草、卡姿兰等本土一线品牌因价其格低廉、质量过关,颇受在深圳务工人群的欢迎。其中自然堂品牌在深圳市的全年销量位居全国第二,就是最好的佐证。

  究其原因,刘臻认为,这与深圳特殊的人口构成相关。相关资料显示,外来人口目前占深圳总人口的87%左右,且这批人当中的74%月收入在4500元以下,导致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平普遍不高,他们能够接受的化妆品单价多在100元左右,本土品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价格区间,因此“叫座”并不稀奇。

  不过也有特例,比如像丸美这样的传统G8品牌在深圳表现并不理想。刘臻透露,丸美在深圳的年销量在全国倒数第一。原因很简单:丸美的价位太高了。“与其买丸美,还不如花同等的钱去香港买国际大牌”。生活精打细算的深圳人对价格尤其敏感,他们不但追求品位,也力求实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39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各地的人肉市场(zt) 1942河南饥荒人肉市场

原文地址:各地的人肉市场(zt)作者: laamouer越南 作家笔下的湄公河迷离动人,但沿岸每年数以十万计妇女儿童被贩卖的事实,让这个被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和中国的云南、广西)的地带,沦为人肉市场和悲情城市。人口贩

钱启敏:成长股不确定市场中的安全港

钱启敏:成长股不确定市场中的安全港  主持人:邱志勇  特约嘉宾:钱启敏  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中报阶段,亦是检验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的 “交卷”时间,此时投资者应注重在成长股中寻找机会。  在成长股中寻找机会  主持人:目前市

市场营销8ps 化妆品市场营销的8种活法!

就化妆品而言,很显然,原来成功的经验现在已成为发展的阻碍。“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卖得好的;一种是卖得不好的,要想做好市场,就必须多走、多听-----来自消费者的声音。”这是我在清华大学讲授《化妆品营销》实战课程时发表的

声明:《深圳:饱和的特区化妆品市场》为网友昕夕靡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