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
在西雅图方面看来,这个协议给空客从政府得到的补贴数量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协议中规定,如果飞机被成功地制造出来并获取了利润,则政府的资助将被视为贷款,公司要从利润中抽取一部分来进行偿还,空客必须将研发费用的25%返还给政府。只有在飞机研发和生产失败的情况下,这笔政府资助才可以完全被视为资助,而不需要偿还。 麦道也曾被迫经历过与波音类似的遭遇。该公司力图促使美国政府与欧洲达成协议来改变空客的这种特殊优势,但很可惜,最终签署的协议反而赋予了欧洲政府很大的权力继续为空客注入资金,这让麦道置身更糟的境地。这份协议反映了当时的华盛顿方面认为,麦道公司在航空制造业中成绩突出,不需要给予什么额外的帮助。这样考虑的实际结果却是造成了空客成为该行业仅次于波音的第二巨头。这也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允许其他政府有权在经济方面支持自身的某些产业,包含了美国的贸易政策的倾向性转变。

不过比尔·克林顿在成为美国总统后的几个月访问了西雅图,途中在底特律短暂停留期间与空客进行了一次会晤,期间向法国、德国和英国政府暗示说:"欧洲人必须停止对空客投入资金,否则会让我处境艰难,我不想死板地处理这个问题。" 克林顿对这一行业的局势深为关注。从担任总统一职开始,他就与部下讨论过无数次这些方面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和相关人员见面了解情况的机会,并且将报纸或杂志有关的文章都收集起来,虽然并没有完全地阅读,但他会在《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报纸杂志上划线,将涉及飞机制造业的一些内容特别标注出来。每次看到有关空客受到政府资助的评论时,他都激愤不已,狠狠地敲打桌子表示自己的不满。在克林顿看来,美国政府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波音为美国带来的硬通货最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工业公司,必须采取措施给予它一定的保护。而空客是美国参与全球商业竞争的巨大威胁之一,应该加以约束。他甚至曾向人透露:自己打算向国会提议给予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公司相同的资金援助,但这一想法并没有被付诸行动,因为克林顿也料到国会对此事不会采取什么积极的态度。 2月22日,克林顿专门查看了波音在西雅图周边的厂房设施。就在不久之前,这家公司刚刚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它将解雇2 800名员工,也就是公司劳工的20%,同时还因为产业的整体市场需求的下降而削减了737、757、767和珍宝客机747共47%的产量。 在波音大量生产宽体客机以及研发出公司12年来第一款新式飞机777的厂房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式生产区域(它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比尔·克林顿面对着该公司的员工首先就提到:"我和你们心里都清楚,这次的裁员跟飞机制造业出现的一些困境没什么大的关系,关键是近几年来欧洲政府给空客注入了260亿美金的巨额援助--而美国并未对此采取任何对策,这样的情况对我们的打击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主动改变这场游戏的规则。" 此外,这次讲话中还提到了米基·坎特(Mickey Kantor):"去年美国与欧洲签定了一个协议,对他们的政府给予空客的资助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我国的贸易大使(米基·坎特)将会认真监督该协议的执行情况。"克林顿同时还计划在接下来的5年内为波音航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资80亿美元,以帮助这个航空业巨人。 波音的状况正如克林顿所判断的一样,主要定位于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经济实体,美国的出口额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它。克林顿在演讲后还单独与大约20名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关键性人物进行了私人会晤,关键目的就是直接了解当前航空公司的各种情况。此次会谈的内容属于政府机密,没有进行任何的记录。弗兰克·斯克伦兹(Frank Schrontz,波音后来的首席执行官)和他的两名同事以及麦道公司的麦克唐纳,代表飞机制造商出席了会议,其中在场的还有一些主要航空运营商的首脑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