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武汉城区上大学的张菡,回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上的老家时就感到颇为苦恼。因为她平常使用的梦妆品牌日霜用完了,却在镇上的好几家化妆品店找不到中意的可替代的品牌日霜。 走了好几家化妆品店,里面都是自己从没听过的杂牌子,自认为对护肤颇有研究的张菡,在听到店老板向其推荐的产品是根本不适合自己皮肤使用的产品后,迅速掉头离开,“感觉镇上的化妆品店跟城里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很难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张菡如此感叹。 回到李集镇上化妆品店,这个距离县城大约50公里的小镇上一共开有4家化妆品专营店,集中分布在镇中心街区,店铺面积主要是以20㎡左右的小店为主,租金一年近5000元左右。 在一家名为“韩后”的化妆品店门口,记者发现,其玻璃门上还用红纸贴着“洗剪吹染”、“新娘妆”、“刮胡子”“美甲”“美容”等标牌,乍一看,还以为是化妆品店主没来得及更换旧标识,当走进店铺里才发现,这家店不仅是一家经营化妆品的小店,还兼顾着做美发业务。 这家仅10㎡左右的店铺,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在店铺的左侧摆放着吹风机、镜子、椅子等与美发业务相关的道具。而在店铺右侧,相邻摆放着韩后和川这两个品牌的形象柜。 与店主吕利霞交流得知,这家小店于2013年1月份才开始销售化妆品,之前就只是一家纯粹的美发店。虽说,目前韩后店铺才开张营业,化妆品的生意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火爆,但是之前学过美容,并对化妆品行业有所了解的店主吕利霞却是对化妆品业务的未来充满信心。 “开店之前,我去镇上的其他几家化妆品店里了解过,他们卖的都是一些杂牌子,质量很难保证,有些所谓的美容院就更不用说,大多是去流通市场进的货。而我做的这两个品牌,虽然它们的价位在乡镇市场中偏高,但性价比还不错,应该能在大部分对产品要求较高的顾客的承受范围之内。”吕利霞如此解释。 韩后店开业以来化妆品的日均销售额在200至300元左右,吕利霞称这其中的利润并不高,所以她在经营化妆品店的同时,继续保持着原来的老行当——美发业务。 吕利霞解释,目前化妆品都是做的熟人生意,顾客主要是以前来店铺美发的人。自化妆品业务开始后,她在跟顾客做头发的时候,也会聊及美容护肤的知识,顺便推销店里的产品,还会送给她们一些试用装,吕利霞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她的顾客所接受。 韩后店目前没有销售彩妆,对于这一点,吕利霞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年轻人都去城里发展,而乡镇上主要是一些留守妇女,年龄偏大的基本不化妆,,但有部分以前在城里打工后来回老家结婚生孩子的女性会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正考虑代理一个价位相对较低的彩妆品牌。”

与韩后店相隔不到100米的另一条街上有一家玫琳凯专卖店,店主罗翠萍家住武汉市城区,2012年9月来到李集镇租房开店。原本想在乡镇化妆品市场一展身手的她,在遭受许多消费者的不领情后,对于月盈利仅2000元左右的现实,显得有些灰心丧气。 罗翠萍告诉记者,原本以为随着乡镇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这里的女性对美容护肤会很感兴趣,但没想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偏于保守。罗翠萍发现,她的顾客主要是那些思想超前、比较爱美并且经济稍显宽裕的,一般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5岁左右的女性。 然而,让罗翠萍纳闷的是,在乡镇市场,很多人对玫琳凯为个人量身打造的美容指导服务并不感冒。“以前比的是产品,现在拼的是服务,但是很多顾客会嫌我们的服务麻烦。尤其是当换季有新产品上市时,打电话请她们来上专业的美容指导课,很多时候会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