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职业经理人手记(17)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候选人三个,副经理、我、还有就是要从自由报名者中筛选一个。但就是这个自由报名名额,其产生过程比选举公司经理本身似乎还要复杂。刚开始是没人报名,动员了半天也没用,为这事我还专门跟陈秉章谈过,希望他参与,但陈秉章的反应相当冷淡。我发现他不仅对这件事冷淡,而且最近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比较冷淡,似乎有一种冷眼相看的味道。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他了?或者我什么地方让他看不惯了?不知道。我也不打算细想这个问题,现在我的首要任务是争取竞选当上公司经理,这对我很关键。我也找过赖德龙,他笑着说:"丁主管别拿我开心了。"我说赖老板这会儿是真想民主一回,机会难得,管他能不能选上,就当是丰富一点人生经历也好。赖德龙不领情,依然将头摇得像拨浪鼓。我有点着急,觉得这样一来不仅赖老板难看,我们也觉得没意思,更主要的是我觉得如果只有我和副经理两个候选人,那以后还怎样相处?我们老家有个俗语,"一个人不喝酒,两个人不赌钱",两个人赌钱,你赢我多少我输你几个一清二楚,有什么意思?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生产线上一个说客家话的小伙子到写字楼报了名。公司大概是为了消除尴尬或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当晚就在饭堂门口出了红榜,宣布自愿报名参加竞选者的名单。尽管所谓的"名单"上只有那个小伙子一个人,却也印证了英格兰那句"It‘s better than nothing"(好过没有)的谚语。我当即找小伙子谈了话,发觉他确实蛮有思想,至少能对答如流。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是梅县人,说客家话的。我说外面传说我们公司只招潮洲人,怎么我发现还是有几个客家人?他说是的,是只招潮洲人,我们是副经理老婆家的亲戚,副经理老婆是我们客家人。我问他是什么学历,他说高中没毕业就去了海南,他家有个亲戚在海南的国营农场,他在那里干了一年,才通过副经理老婆的关系进了公司。最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报名,他说好玩,他知道他不可能被选上,但也不会因此而有什么坏处,说不定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他说的对,真有好处,由于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不错,特别是他要求上进的精神和他的见多识广以及说话的逻辑性,促使我在上任经理后将他从生产线抽调到化验室学习化验。 红榜还真管用。公司在饭堂门口张贴"名单"的第二天,又有几个人报名竞选经理。没出三天,报名人数竟达36个。唐小姐宣布截止,就在这36人当中选一个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唐小姐把我叫到赖老板的办公室。赖老板不在的时候,他的办公室就是唐小姐的办公室。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着人事部送来的36张用工表,仔细地挑选着,看了一会儿就觉得这样不行,看不出名堂来,这些资料和上次管理人员应聘资料不一样,没个性,差不多,于是我建议把着三十六个人全部叫到会议室,大家座谈一下,相当于"面试",顺便鼓励鼓励,说不定还真能发现几个可教之才。唐小姐瞪着大眼看看我,点点头。 座谈会于晚上下班后举行,这些"候选"候选人加上唐小姐、副经理还有我,将会议室挤得满满的。唐小姐先是说了一番鼓励的话,然后问副经理有没有什么要说的,副经理笑着摇摇头,表示没有,她又睁大眼睛对我抬抬头,意思让我说说。我说了几句民主选举公司经理这件事的意义,顺便将赖老板吹捧了一番。说企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企业,所以,关于企业的发展,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这次民主选举公司经理,就是大家共同决策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体现。当我说这些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几十个"候选人"傻傻地看着我,不知道是感觉新鲜还是根本就听不懂我说的话。或许他们听懂了表层意思,但听不懂深层意思。不过,他们是不是听懂我不是很在意,我在意的是唐小姐是不是听懂。还好,她听懂了,因为我在说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分明看见她一直在微微地点头。我说完了,她又使劲地点了两下头,然后才让这些"候选人"一个挨着一个发言。从他们的发言情况看,这些有志于竞选公司经理的人实在是良莠不齐,既有像生产线上那个客家小伙子一样能说会道的,也有自始至终连说话都没敢抬头的潮洲妹。我略微感到遗憾的是,赖德龙没报名,这说明还有些有能力的人并没有报名参加竞选。最后,唐小姐确定检验组组长作为正式的候选人。该组长是个30出头的女同胞,看上去精明能干,气质不错,以前是赖老板他们村的妇女队长,现在公司里很多人还是喊她"队长",她丈夫也在公司上班,是赖老板的远房亲戚。我对唐小姐的选择很赞同,虽然是假民主,但也要演得像,否则就适得其反,再说既然是民主选举,三个候选人中就应该有一个女同胞,毕竟,五百多人的工厂里有差不多四百名打工妹,没个女同胞就不具代表性。
更多阅读
第53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3)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那个熊老板后来我也见过,确实如她所说。 26 娱乐城开业的前一天,高方清从海南回来,去机场迎接他的已经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和曹路俩个人。高方清从海南带来一大帮老板,其中有的人我还认
第52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2)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你看看,我们来玩这么多天了,就允许你认识我们,我们不能认识你呀?" 称呼也是能互相影响的,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将"您"改成了"你",非但没有不礼貌之感,相反还觉得亲切许多,看来,礼貌有时候也是距
第51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1)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经过大约一周的奔波,我和高方清一致认定位于解放路上的恺撒夜总会生意最好,而生意好的主要原因:一是他们的硬件好,二是他们的经理得力。对于硬件我们是有足够信心的,后来者居上嘛,我们要的就是
第50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0)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我与高方清一起乘飞机去武汉,考察武汉新华路娱乐城。我们要将它的歌舞厅承包下来。这时候我不真干也不行了,因为高方清要我留在武汉,负责这个娱乐城。考虑到我不懂做歌舞厅,还特意另配了一个
第49节:职业经理人手记(49)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叫来服务生,问:"台上那个歌手姓什么?" 答:"姓高,是我们老板。" "老板?" "是,是我们高老板。" "你们高老板是不是安徽人?" "是啊,老板你也是安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