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查史书,你也不会找到有关"桃园结义"这个历史事件的记载。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也只有描述他们刘、关、张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情形,并没有说过他们义结金兰,"拜把子"的事情,而在罗贯中成书之前的宋元年代的戏曲与评书中,"桃园结义"已经存在快乐,甚至还当作专门的戏曲曲目来演出。由此可以推断,"桃园结义"当为后世的民间艺人进行的一种艺术化的加工,而罗贯中在写作小说时,也是采用了拿来主义,终于有了这一深入人心的精彩故事。
不过,由于这种艺术性的加工不但合情合理,使故事情节更加精彩,而且符合中国人普遍心理,也由于我不是在考究历史,而仅仅是在"闲话三国"过程中,希望领悟出一些适合我们今天商业社会的有益启示,所以对于桃园结义历史本身到底是真是假,探究多了纯粹多余,所以我就探究这种现象吧。
刚才说过,"桃园结义"是符合中国的心理的,这一心理就是自古就有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无论古今中外,这句话都算得上是真理。图生计也好,图发迹也好,都希望出门有个照应,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在这其中,甚至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希望结成比朋友更加亲密的兄弟般的关系,因为血缘关系是一种相对最牢靠的关系,于是"结义"就有了。
在当今商业领域,血缘关系是初期创业者喜欢利用的关系,而"结义"就成为血缘关系的一种变种,虽然他们不一定举行"拈香叩头"的仪式,但是在他们思想里"哥们义气"已经等同于"结义金兰"。不过还是提醒那些利用这种关系的经营者,如果没有健全的企业经营之道,单纯依靠家族气氛和哥们习气来维系自己企业的稳定,这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