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习惯:对人命运的影响》
长期这种无规律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积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请来医生诊断:他的肺病已是十分严重,1936年10月19日,终因肺病,55岁便与世长辞。 假如鲁迅先生生活规律一些,谁能断定他会这么早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生活规律,无非就是指一个人应有计划,有时间概念而且有节制地生活。只要行为得当,有所节制,精力会一天比一天旺盛,逐渐地充满血气,使生命力更加强劲;反之,生活不规律,工作时忘乎所以,几天几夜不休息,休息时又几天几夜不起床,生活无节制,精力就会一天比一天衰弱,生命力受到了影响,便谈不上身心健康了。 □忌暴饮暴食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暴饮暴食,这是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现代人的很多疾病,都跟暴饮暴食有很大关系,比如全社会为之担忧的肥胖问题,就是由暴饮暴食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吃得太饱,喝得太多,一方面使胃肠的负荷大大增加,消化系统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压力,身体资源全部要被调动到消化食物的工作中去,因而使人处于一种疲惫乏力、昏昏沉沉、没精打采的状况中。 另一方面,过饱又会把多余的营养存于皮下,尤其是堆积于腹部。人人都为自己有一孕妇的肚腹而发愁、烦恼,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为这种体形而感到不舒服。很多人把目光会转向市面上大量的减肥药。但减肥药、减肥茶这些东西并不可信,因为有很多人吃了是瘦了下来,但却把身体的其他功能给破坏了,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反弹!至于市面上的那些瘦身器材,非有恒心者不能达到,痛苦!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马沙洛博士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把一群实验鼠分成3组,第一组任由它们随便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第二组把食物减下4成;第三组也是随它们吃多少,但蛋白质摄取量减半。 结果两年半之后显现出来,第一组老鼠的存活率只有13%,第二组老鼠的存活率高达97%,第三组老鼠的存活率也只有50%。 这个关于老鼠的实验似乎证明了中国人在饮食上的一个经验:"吃饭七分饱。"要想活得好活得老,吃饭就只能吃到七成饱。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沃尔弗德博士曾说:"减低营养是人类迄今所知的温血动物减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唯一途径。"这个论点同样适用于人类。根据有关实验显示,限制食量可以大大地延缓生理上的衰老和免疫系统的失效,很清楚,即吃得少,活得久。 兰利曾说:"好食者用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话虽有些恐怖,但道理却是很正确的。 既然我们知道吃得少有益于人体健康,可生活中的暴饮暴食者为何如此之多呢?原因如下: (1)自暴自弃。对生活绝望的人,遭遇到了挫折或失败的人会在饮食上自我放纵,暴饮暴食,因为他们无所顾忌。正如中国人所调侃"连死都不怕,还怕吃么?" 某姑娘无论怎么注意,她的体型一直在发胖变粗,尝试了锻炼、吃减肥药、节食、不喝饮料等方法之后,一点效果没有,此姑娘开始绝望,她不再节食,放开胃口大吃特吃,决定把自己失去的损失夺回来。而这样做,不但会更加发胖,甚至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发泄。很多人把暴饮暴食当作发泄的手段,如某男在单位上被老板训斥一次,回家之后便暴饮暴食,一直把自己吃到腹中胀疼,非得吃消化药,才不至于再去想自己那可恶的老板,因为他的全部思想被滚胀的肚皮给占满了,他无暇顾及其他了。 (3)报复。很多女人通常把疯狂购物和暴饮暴食当作报复男人的手段。
![第69节:第七章节制欲望,健康生活(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05946956175.jpeg)
某女,一日发现自己的男友与另一女人厮混,她气不打一处来。找到一家餐馆,要了很多东西,比如鸡大腿,她使劲地撕扯鸡大腿,并用刀子狠狠地剁,恨恨地吃,直到吃得坐不下来,这才怒气全消地离去。 (4)经历过饥饿或食不果腹。这种人暴饮暴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街上的流浪汉,吃了这顿饭还不知下顿饭在什么地方,所以他需要的是吃饱吃撑,一顿能管好几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