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追求财富是每个人的共同梦想,可是,追求了上万年,人们却愕然发现:他们所追求的原非财富,而仅仅是一种资源而已,充其量,也不过是资源的一种“变异”。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理论界、经济界、企业界便陷入了迷惘之中。为了搞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有的人从商品入手,有的人从劳动入手,也有的人干脆就从资本入手,但是,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答案。
也难怪,《新华字典》上为什么会把财富当作“有价值的物”来解释。于是,在此基础上,便有了“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分野,这实在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杀人武器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物”,您能说它是财富吗?试想,一个连财富的真正含义都搞不清楚的人,又怎么能说他所追求的东西具有财富性质?
——把“有价值的物”当作财富,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最大悲哀了!
笔者以为,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厌恶劳动,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本钱,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更加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比别人愚蠢;富人所以富,既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劳动,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有钱,更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聪明,更加地不是因为他们的机会比别人多。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比人提前掌握了一点获取财富方法;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比别人错开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然,这并非是穷人与富人分野的原因。
穷、富非命中注定。穷、富乃比较之物。穷人中有比较富的,富人中也有比较穷的。随时空转换,较富的穷人,变成了较穷的富人;较穷的富人,也可变成较富的穷人。于是,便有一部分富人混到了穷人的堆儿里;也会有一部分穷人钻入了富者的行列。
穷、富本无区别也;区别者,个人之看法者也。越穷的人,越喜欢在别人的面前说富;越富的人,也越喜欢在别面前哭穷。于是,穷者慷慨者也,富者吝啬者也。
然,仅有方法肯定是不够的。
如今,市面上有本《成功一定有方法》的畅销书,笔者以为,它仅仅说对了一半儿。如果,面对同一个事物,有方法与没有方法固然不同,但一旦离开了该事物,此方法就一文不值了。
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虽然法法相成,然最高之法,乃无法也。正像石涛和尚所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人人都知道,哲学是专门讲方法的,可世界上又有几个哲学家、方法论者发大财的?马克思算是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可如若得不到恩格斯的救助,也早就饿死在街头。所以,黑格尔说:“哲学是需要国库的。”
一个人要想成功,至少还需要另一种东西,那便是与众不同的视角。与方法相比,视角或许更重要,因为有了视觉以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方法。所谓视角,是指人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的观察角度,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角度——虽然事物还是原来的那个事物。
月亮,在诗人的眼里是情种,而在偷盗者的眼里,却可能成为被别人追捕的条件;如果被盗的人家没有人,月光又可以成为偷盗者的照明工具。
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福音,而对于那些有心人的生产者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制胜商机,是成功与持续盈利的源头。可是,如果对于那些失败的经营者来说,或许就是一种亏损,是企业走向没落的原因。
对于正确的和合适的视角的选择,对于一个追求财富的人来说,不知该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粗心大意的人,常常看不准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就算有财富自己走到你身边,或许你都会置之不理。
但,光有视角还远不够。
不同的视觉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关键是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衍生出不同人的行为规范。比如您想登上空间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比如您想生产某一种产品,就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资金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哪怕是一点点启动资金。
什么叫“资本主义”?笔者以为,就是在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社会,谁拥有“资本”谁就拥有“主义”。
金钱、资本是否就是财富?
否,金钱并不等于财富。
人们在发财致富的过程中,或许离不开金钱,但仅凭金钱的作用还是发不了财的,因为金钱的自身创造不了金钱,而发财致富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什么叫亏损?什么叫“败家子”?什么叫破产?岂不是金钱“从有到无”的过程?
美国的“王安电脑”、“安然公司”;中国的“蓝田神话”、“亿安科技”等不都先后走下财富的“神坛”了吗?企业在亏损、倒闭之前,谁能说他们没有钱?
笔者以为,钱与方法、视觉一样,在面对某一个事物时是重要的,但若离开该事物,金钱的作用可能就会黯然失色。钱,照样有它办不到的事情,至少,金钱就买不到人间的真情,而真情又往往能够呼唤天下之财富。
哪一个富人的前身是富人?我们的老祖宗门从原始森林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身上带着钱吗?亏损企业的前身不是盈利的吗?盈利的身后难道不就剩下亏损了吗?
勤奋,有时比金钱的作用还重要。
一个人要想成功,至少还需要勤奋,勤奋对于成功的人士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自然,财富不会自己走到懒人的跟前,财富更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能够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是被龙卷风卷起然后又掉下来的“财富碎片”,如果他总期盼着天上掉下财富来财富的话,搞不好还有被“财富碎片”砸伤的危险。不思进取,死讲面子,不付出劳动,一定是等不到财富自己飞过来的。
但是,仅凭劳动也是不能成功的。
动物们成天都在劳动,付出的体力恐怕要比人类多,但它们非但不拥有财富,却总会成为人类的财富。至少,我们知道愚公的全家最后没有发了大财,至少我们知道“大寨人”没有通过“大寨田”走上富裕之路。如果说大寨人今天富裕了,那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大寨人聪明智慧的结晶。谁都知道,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财富的创造者,可大年三十,照样有许多民工因领不到血汗钱而回不了家的。可见,光凭体力的支出是很难发财致富的。这也就是笔者为什么要对“劳动是价值唯一来源”论者进行批判的原因。有人把劳动当作财富,虽一生勤奋却也未成为富人。
那么,自然资源算不算财富呢?
谁都知道,日本是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可日本经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西部可谓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了?可是,广袤的西部地区却比资源匮乏的东部地区要贫穷得多。或许,您会给我列举海湾石油输出国地区的人的富裕程度,可平均起来,也不如日本。最可怕的,是他们所面临的资源的逐步匮乏和沙漠化,我敢肯定,用不了多久,全世界最贫困的地区就是海湾。也就更不要说,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地区的间接危害。如此,谁又能说,自然资源一定是一种财富?而以色列人的财富又是谁给的?
那么,战争会不会给发起国带来财富?
古老的沙皇俄国、罗马帝国可谓嗜战成瘾的了吧?可到目前为止,也没见他们比谁更富有,更不要说已经在地球上消失。或许,在他们的博物馆里,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摆放得珠宝古玩多一点,可那也不过只是,财富的象征罢了。近代的英帝国,干尽了侵略、灭绝人性之能事,他们尽管可以把中国故宫、圆明园的珍宝掠了去,并厚颜无耻地摆放在自己的皇宫里,可那些东西毕竟不能当饭吃、做衣穿、当马骑,反而尚需要花钱雇人去看管。前不久,听说那里起了一场大火,毁了不少;最近又听说连基本维护费也掏不起了,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宣布对外开放,以门票收入弥补入不敷出的尴尬。
更可悲的是,如今还有步侵略者后尘的人,误以为战争能为他们扩大需求、减轻就业压力。或许,战争能够扩大军火产品的销售,但那也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从表面上看,好像企业增加了销售,国家增加了税收,可他们却忘了使受害国人民的贫困化加快,最终导致整个世界的购买力降低。
市场经济发展的结局便是买方经济,然而什么又叫买方经济呢?笔者以为,所谓的买方经济,就是只有在全世界的购买力都在增加的时候才有经济。眼下,他们把全世界的老百姓都给搞贫困了,人们又拿什么来买他的过剩商品呢?或许,军火商的产量提高了,销售量扩大了,但是,这种做法,无非也就是不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但到头来整个社会的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相反资源倒相对减少了。
军火的生产需要不需要消耗自然和社会资源?军火的使用会不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毁灭?如果通过我的减少来换取你的增加,那倒也有情可原;如果我的减少,并不能使你的财富增加,那我倒想问你,你所取得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相反,别国的廉价消费品、石油产品肯定也会乘虚而入的。于是,委内瑞拉等一些产油国,便把他们告到了WTO,结果他们反倒败诉。结果,你发动的战争,而别人同样可以从中获利,因为市场是个不停地运转的物体,是需要守恒的,更何况还存在资本这个“不听话”的“大力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