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民营企业创业力



杨雪锋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进入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民营企业在成熟期面临新的发展障碍,根据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CAS),只有不断的进行内部变革,才能远离平衡态,保持系统活力;要在这一转折期实现全面变革,进入新的生命周期,须加强创业力的培育。

关键词:民营企业,复杂性适应系统,生命周期,创业力

基业长青是每一位企业家的梦想与渴望。这一令人神往的境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变得多么的可贵。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系统运行的速度,系统中各种有机体(包括企业、产品、企业家)的生命周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加之,中国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全球化的急剧渗透,民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不确定的生存环境。20世纪90年代后期呼喊的“二次创业”至今仍然困扰着诸多的民营企业家。如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延缓企业衰老,实现创新蜕变,是正处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求解,需要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创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成熟期民营企业的问题及其方法取向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每一个企业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历创立、发展、成熟、衰老和蜕变的过程。当然也有学者把后三个阶段概括为成熟和控制两个阶段或稳定和选择两个阶段。不管怎么概括、划分,成熟期是一个企业必经的一个阶段,它是企业发展定型、整体处于发展史上最好时期。也就是说达到了企业成长的“临界点”或“危机点”,说它是“临界点”是从哲学意义上的量变到质变的节点;说它是“危机点”是从发展趋势来看,它处于繁荣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即繁荣下的危机。而能否平稳度过这一“临界点”,既是对企业领导团队的重大考验,也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有机体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生死选择,然而机会只有一次。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民营企业创业力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面临者多重选择和冲突。成熟期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市场机会也相应增多,利润诱惑变得扑朔迷离,亦真亦幻。是“馅饼”还是“陷阱”,对问题的判断既是企业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企业生命的赌注。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成长方向上,由于规模的逐渐扩大,是选择多元化经营还是进行核心产品的研发;(2)在成长速度上,是创新还是维持,也就是所谓创业与守业的关系;(3)在成长动力上,是源于创新力还是控制力。有人将这些矛盾概括为企业内在张力(郭金山,芮明杰,2004)。这些矛盾因新的创业资源短缺而产生;又因创业资源短缺而具体外显为功能性障碍:(1)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2)企业组织形式(包括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等)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3)融资能力约束;(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企业文化过时;(5)产品质量、技术创新难以突破。

    上述这些矛盾在民营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成熟期的民营企业一般具备如下特征:积极的方面,大多摆脱了家族管理羁绊,走向泛家族化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权逐步社会化、多元化,成为公共企业(public corporate);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部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繁荣潜伏着危机,成熟病随之而来:创新精神衰退,创业者年龄老化或思维僵化,产品需要更新。从本质上看这种潜在危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离斥力危机和环境适应力危机(梁嘉华等,2004)。危机孕育着蜕变:变革或死亡。

    总之,成熟期民营企业面临着从里到外的全面性、根本性变革,需要对历史积累的知识、传统和惯例进行总清算,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艰难的;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本文基于CAS(复杂性适应系统即Complex Adaptive system)理论,对成熟期民营企业的变革取向进行解释,以此导引出创业力的理论思路。

二、基于CAS的成熟期民营企业变革

    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刘洪,2003)认为,(1)系统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随着经验的获得,不断修正和重组组织结构模式。有机体的后代通过演化来调整和其组织;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同时大脑根据经验不断增强或削弱神经细胞之间的大量连接,受到强化的连接可以在未来遇到相同情景时做出最及时的反应。(2)系统演化过程也是纠错过程。系统的学习、演化和适应过程就是他们修正和重组的过程。(3)不同的自我评价模式导致不同的结果。由于系统的禀赋不同,其评价能力、评价模式各具特色,他们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和系统敏感性特征导致系统行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4)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小生境(niches)。每个小生境可以为一个经济个体开发并占有。(5)不平衡是系统的常态。变化、转换是过程,平衡态非常态,平衡意味着死亡或再生。(6)演化博弈。每个经济个体单方面优化自己的适应性和效用是毫无意义的,必须根据其他单位的行为来改善自己。

    复杂性适应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概括为:系统演化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学习、模仿、纠错的过程,是一个环境甄别和个体适应的自然选择过程,更是一个遗传、变异的基因流变过程。经济系统具有复杂性适应系统的基本特征,并表现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两个方面:自然性意味着具有有限生命周期特性,生命周期的长短和生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命能力和维持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人工性意味着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进行更新发展的特性,即通过内部变革来适应环境或寻求新的环境条件满足生存需要,从而避免衰退期并获得再生。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还需要探讨成熟期的经济系统的特点。

    成熟期的经济系统(Vromen, 2003)具有如下特点:(1)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开放性意味着系统不断产生着管理熵的增减;复杂性即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产生非线性强相互作用;庞巨性表明该系统存在多个子系统。(2)已经成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即呈现出竞合关系。作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竞争和联盟,而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3)裂变。非线性的强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裂变。裂变使系统再生或崩溃。

    根据CAS理论和成熟期的经济系统的特征,成熟期民营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变革图存。从根本上讲,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成熟期的民营企业生存比发展重要。这种生存不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而是积蓄能量,图谋变革,宏大的规划、高远的战略、冒险的试验都可能加速毁灭。故,在策略上仍然是干中学,试错、纠偏、边际调整,扎扎实实练好内功。(2)培育社会资本比赚钱重要。培植信任、关系网络、心理契约,为未来重大变革奠定人脉基础。而囿于眼前的利益可能会转移注意力,丧失思考更为重要问题的时间和机会。(3)在突出核心资源地位的同时,注意发挥非核心资源的优势和作用。急剧变化的状态中,资源的相对优势也在调整之中。(4)研究对手,把握竞争尺度。根据对手的竞争策略、风险偏好和基本走势进行效应的调整。(5)研究环境。在今天,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种环境冲击包括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超宏观的信息技术、生态文明的冲击等,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也可能造成决策的致命失误。

    上述几点为变革提供了一个较高的知识平台,在变革的方式上如何选择:是局部改进还是彻底革新,抑或是二者同步进行?生物进化有两种方式:达尔文式和拉马克式,前者强调在众多的后代繁衍中筛选优质基因使种族得以延续,后者注重改变自身的生理机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前者在长期进化中占据优势,后者在短期进化中更为重要。成熟期民营企业的变革应是两种方式的结合。而且经济有机体的进化与一般生物体进化不同,其演化速度、可修正性和扩散性是后者无法比拟的。这几方面的汇合成就了创业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魅力。基于此,创业力理论可以为民营企业的变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三、公司创业力理论及其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公司创业力(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理论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A.Burgelman,P.Sharma&J.Chrisman, M.Morris&D.Kuratko, W.Guth&A.Gingsberg等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公司创业力(吕源,徐二明,2004)可以定义为:组织中个人或团体创造出新的风险机构或开发创新的过程。公司创业活动分三种类型:内部革新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其他辅助创新)、公司风险活动(即创造新业务,培育新的增长机会等)、战略更新(或战略转型,它不同于一般层次的创新,属于根本性变革)。具备创业力的公司有十大特征(吕源,徐二明,2004):(1)以人为本和参与管理的核心价值观;(2)通过不断重新和变革创造价值;(3)注重基本管理原则;(4)做正确的事;(5)追求增长同时容忍失败;(6)注重结果;(7)注重承诺和个人责任感;(8)与创造价值的伙伴共享成果;(9)强调对未来的紧迫感;(10)以顾客和质量为导向。

    创业力的培育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因素:发展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所谓发展性因素就是挖掘、创造创业力的积极因素和条件。创业力的构成要素(谢雄标,2004)包括三个部分:创业者的价值理念、创业行为能力和创业资源条件。创业者的价值理念是指创业的欲望和动机、创业精神以及冒险的勇气;创业行为能力体现为创业机会的发现和识别、创业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创业计划的制定、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创业资源包括内部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市场、关系和网络等外部资源。制约公司创业力的主要因素:(1)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冲突;(2)利润机会的诱惑与价值持续创造目标的短期抉择;(3)风险机会的把握能力;(4)强势领导的风格与下属创新活力的压制。因此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是培育公司创业力的前提和基础。

    公司创业力不同于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是当前企业能力理论的两大核心概念,是探讨企业持续成长奥秘的两把钥匙。核心能力侧重于企业内部因素的开发,属于静态分析;动态能力则注重企业与环境的互动,以增强适应能力来匹配环境,属于动态分析。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核心能力有三大顽疾,就是刚性、惰性和惯性。刚性表现为抵制变革,重继承,轻创新;惰性就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缺乏敏感;惯性就是陷于累积性的知识框架,进入路径依赖,很可能被锁定。尽管动态能力以演进的视角来探求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其脆弱性也令人担忧:(1)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克服路径依赖;(2)互补性资产因不断的变革而成为沉没成本;(3)机会出口的存在;(4)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和把握变化的能力。

    凤凰涅磐以永生。成熟意味着衰老,但是害怕成熟、拒绝成熟是只是鸵鸟式做法,一相情愿,自欺欺人。要克服成熟的烦恼,就须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公司创业力理论以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为基础,整合资源论、知识论和能力论,突出根本性变革,成为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高端思维。创业力思维就是:企业就是不断创业,没有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更没有守业,即Enterprise ——entrepreneurship。

四、民营企业创业力的形成路径

    1、确立持续创造价值(EVA)的经营理念,形成创业力的内源驱动。要弄清楚企业是干什么的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尤为重要。为赚钱、为生产产品还是为创造价值?一个只有着眼于持续创造价值,并以此为中心构造企业经营流程的企业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易敏利,李杰,2004)。以EVA为中心,意味着价值存在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之中,每个员工都要创造价值,每个价值创造者都应分享成功。

    2、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制度设计,搭建创业力的制度平台。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为宗旨,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在一般层次上,对组织机构、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在战略层次上,进行企业文化、产权结构的再设计。

    3、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循环激励机制,形成创业力的物质基础。实现技术创新关键在于有效激励。循环激励就是由具有战略眼光的创新投资主体(风险投资者或股东)、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创新决策主体(企业家)和研发主体(科技人员)共同参与、次递激励的开放式动态激励。

    4、做好核心资源的战略储备,蓄积创业力的制胜优势。企业是一个有各种适宜的专用性资产结合的团队。核心资源具有稀缺性、异质性、价值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其物理形态表现为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市场变化的趋势,不断引入核心资源,如延揽人才,锁定专用资产,扩展社会资本。

    5、谋求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匹配,激发创业力的变异活力。树立只有成熟的产品,没有成熟的企业的观念。以拉马克式进化方式不断地变异企业“基因”,适应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把握环境要素的变化对象、变化速度和变化方向,进行适时、适度的战略变革。

    6、建立持续平稳的迭代转换机制,确保创业力的代际延续。迭代转换就是要超越自我,以达尔文式进化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既通过自身的基因筛选,保优除劣,延续生命。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把技术、产品、人才(包括最高决策者)的代际更替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当环境突变时,才会从容应对,笑傲江湖。

参考文献:

[荷]J.J.Vromen. Economic Evolution:An Enquiring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文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00

刘洪,经济系统预测的混沌理论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63-64

刑建国,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基本约束条件及其战略重点,中国工业经济,2003(11):55-61

吴正刚,韩玉启,周业铮,能力型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管理评论,2003(10):11-14

梁嘉华,李常洪,宫丽华,现代企业危机的本质,中国软科学,2004(9):90

谢雄标,创业力初探,现代企业,2004(4)

吕源,徐二明,公司创业力研究,南开经济评论,2004(3):34-40

许庆瑞,谢章澍,郑刚,全面创新管理的制度分析,科研管理,2004(3):6-12

任佩瑜,林兴国,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四川大学(哲社版))2003(6)35-39

易敏利,李杰,试析民营企业的经营驱动,理论与改革,2004(1)75-77

曹建海,董群慧,制度转型、管理提升与民营企业成长,中国工业经济,2004(1)99-106

郭金山,芮明杰,论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张力,中国工业经济,2004(10)105-111

作者简介:

杨雪锋,1970- ,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华中科技大学西5-332室(杨雪锋) 邮编:430074

 E-mail:[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4184.html

更多阅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之—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经理最应该

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与建议

一、前言民营经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发展与竞争环境越发的激烈,民企,尤其是家族式民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劣势逐步凸显出来,尤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浅谈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一些先天不足,本就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入世,民营企业又面临着新的危机即人才危机。新时代下人才是

声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民营企业创业力》为网友淡寫詼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