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这种人常常过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语,常是敌意、轻视、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双方关系好时是用不着过多恭敬语的。比如:贵府的千金真可爱!你丈夫又那么健康,实在令人羡慕……类似口头的礼貌,并不表示对你的尊重,而是表示一种戒心、敌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说,毕恭毕敬的柔弱者,大多并非是什么恶人邪徒。之所以强调对他们的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象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 有一头鹿瞎了一只眼。这鹿跑到海边,在那里喝水。他用好眼对着陆地,防备猎人袭击,用瞎眼对着大海,以为那边不会有什么危险。有人坐船从旁边经过,看见这头鹿,一箭就射中了它。鹿倒下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倒霉,我原以为陆地危险,严加防范,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深重的灾难。"

由此可见,当我们与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时,应该力戒松懈,小心测试他内心的意图,而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此类人就可以不负重托,不行奸邪。有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外表毕恭毕敬的人更应如此。 □ 留心光说不做的人 北京人都知道这么一句俗话:"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靠的全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有些人说光说不做也是中国人的通病。领导一定要注意这样的下属,如果处理不好会说不做的员工,会助长他们懒散的行为,企业有什么效益可谈? 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夸夸其谈,也能经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们总气势逼人,让你感觉到一种慑人心魄的压力;他们交友无数,时常会在各种场合认出自己的新识故交,而后寒暄良久;他们也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说笑议论,好像别人都已经不存在,虽然有许多人正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们;对于别人交给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会信誓旦旦,又拍胸脯,又下保证,但转眼他们就会把刚才的保证忘得一干二净;他们极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不合理的现象也义正词严,但他们并不去想法制止,而是争取一切有利时机来表现自己;在你的眼中,他们是那么的伟大,而自己又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你甚至已经开始对他们顶礼膜拜;他们无所不能,无能不精,无所不在,但实际上却又无所事事。 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你的下属中肯定有这样的人物:他们能够调动起他们周围的人群的兴趣指向,而后演说得唾沫乱飞,天花乱坠,大家甚至热烈鼓掌,齐声为他们叫好,你甚至也有点蠢蠢欲动。但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却又发现即使你费尽力气穷搜记忆,你也找不出一件他们做成过的、值得人夸奖的工作,你甚至觉得,他们除了嘴皮上有点功夫之外,再不能给你留下任何好感。 但是,有时你仍然很羡慕他们,他们甚至拥有着比你更高的聚焦能力。你十分不齿于自己笨拙的口才,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点儿有利的东西,借以提高自己的口才。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是处。 如果你的下属有一个这样善于夸夸其谈的人,那么你还算幸运,因为你还有能力维持团体的原状;如果数量变为两个,那么你就要多费点儿神了,他们会趁着你稍微松懈的机会把整个办公室搞得一团糟。你得承认他们强劲的破坏能力。 也许这种人的存在使你和下属的工作环境变得轻松怡人起来。他们的言语常常会让大家体味到语言的极大感染力,敬佩他词汇上的丰富和语音组织上的敏捷。但是,如果你想务实,如果你想领导下属靠成绩来证明团体的力量,那么你就要倡导起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他们这种类似于浮夸的虚假行为则正好阻碍务实作风的建立。权衡其中的利弊,我想你还是很容易做出明智的选择的。不要以为你们的工作环境离开他们就会变得沉闷无聊而缺乏情趣,如果你觉得离不开这些其实很虚假、很虚无的语言及风采,那么你永远也不能体味到由真正的生活经历撞击出来的人生的幽默,你也无法去体味真正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