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在当今社会中,像马谡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依然很多,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了。一些人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分析力比别人强,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最好的。当别人对他的一些观点或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他常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修改。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轻易地给予否决,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思维方法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偏激、固执,不易与人合作。这样的人当然不能与之合伙创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优点与局限,优点与缺点同时并存。对于一般的缺点与局限,我们在选择合伙人时不能求全责备,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这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对于具有上面所言的三种缺点与局限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与他们合伙创业,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本质性的错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半刻也改不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识别人的困难,也提出了一些识别人的方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这里,白居易强调了识别人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实践--试玉要烧三日满;第二,时间--辨才须待七年期。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在甄别不可以合伙者时学习和借鉴。 第十章如何避免用错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宝押在小人身上。因为小人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是靠不住的。对他们来说,有奶便是娘,谁给的好处多,就给谁当孙子。认不清小人的这一本性,恐怕被小人卖了还在帮着他数钱。

□ 警惕身边的阴谋家 一个人立身社会总会碰到许多的小事情,正是这些小事情影响或左右着大目标的实现。倘若一味遵循"大行不拘细节"的原则,置小问题于不顾,即使是英雄豪杰也难以逃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厄运。 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本来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可是正当他统率马其顿大军、扬戈策马东征之际,因"小节"不慎,被他的一个亲近侍卫刺杀身亡。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这个侍卫跟他的一个宠妃发生小争执。而这个妃子自恃骄宠,口出污辱之言,使这个侍卫受到委屈,于是侍卫向他诉苦申告,希望他略微劝说贵妃。可是,腓力二世认为只有外国贵宾才能支配他的远征雄图,一个小小的侍卫提出的小事情不必去理睬,所以他随意申斥几句侍卫就不理了。侍卫受到申斥以后,一时气愤难消,竟拿起佩剑当场把他刺死。结果使他的一切雄图大愿都归诸泡影,征服欧亚两大洲,建立希腊帝国的重任不得不落在他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肩上。这可以说是忽视小节,未能防微杜渐而铸成大错的一个例子。 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也因家庭小事而招灭顶之灾。1812年,俄国正同土耳其交战,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土耳其境内。拿破仑考虑到这种情况,认为这个时机非常适合向俄国发动进攻,并于5月份作了历史上有名的对莫斯科的远征。经过长途跋涉,拿破仑的军队到了莫斯科附近一座山丘。可等待他们的几乎是一座空城,不久,传令兵又给拿破仑送来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大意是:原先在土耳其作战的俄国士兵,不知何时与对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现在突然出现在莫斯科西南600公里的地方,切断了法军的退路。 拿破仑看完这份报告,顿时感到一阵困惑和绝望。这等于是给他的前途作了死亡的宣判,他感到茫然不解。那样一个可信赖的土耳其,怎么会突然背叛了他呢?其实,正是他自己喜新厌旧,休了皇后约瑟芬才给他带来的恶果。约瑟芬的堂姐艾依曼是土耳其皇帝的母亲,她听说表妹被休,就决计要惩罚拿破仑,这次她终于找到机会把拿破仑置于死地。 我国历史上的齐威王,在周朝既贪且弱、诸侯都不去朝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朝见周天子,在当时可以说是行仁行义的壮举。然而,过了一年多周烈王死时,齐威王仅仅因为比诸侯晚去了一点吊丧,新天子就在讣告里扬言要杀他。一点疏忽就遭受杀身罪,齐威王当然极为不满,随后骂了一声新天子,可是又因为这随口一骂,又成为天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