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2003-09-20
商人离不开名片,然而一般人却很少了解名片的起源,近期偶读史书,才了解到名片的祖宗竟然在中国。
在中国的古代的名片不叫“名片”而叫名帖。最早的名片叫“竭”,现在的“竭见”一词可能就源于此。它起源于秦汉时代,那时候纸张尚未发明,因此名帖就用竹子削成。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主要起着拜竭通名的作用,到东汉时期开始叫“刺”。蔡伦发明造纸以后,纸张逐渐用得多了,于是就开始用纸张做,叫“名”、“名纸”等。唐宋时期以后叫“门状”、是官僚阶层呈状时用。明清时期又有一种叫“手本”的名帖,是下属见上司以及学生见老师时用。因此名片在早期,只用于少数特权阶层的交往,只有到近代,名片才开始走向平民化。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与西方进行大量商业交往,西方的名片也随之带入中国。西方人认为黄金分割法所切割成的长方形看起来是最美的,所以西方名片均是采用黄金分割法来制作,于是,中国人也开始使用黄金分割法来制作名片。名片也摆脱了用笔书写的旧形式,而采用印刷方法。在上世纪前期,由于名片是时髦的高档消费品,因此只局限于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普通人既用不起,也少进出使用名片的场合。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口流动减少,人们长期固定在工作岗位上,一切服从国家安排,很少进行对外交往,名片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在名片减少的同时,盖有单位大红图章的介绍信开始流行,从而取代了名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由计划向市场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大批商业。他们四处寻找商机,联系业务,所需结交的人很多。介绍信显得极为不便,也难于留下联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介绍信有公事公办的味道,无法体现交往者之间的个人感情,名片的使用再次开始复苏直至盛行起来。名片式样和制作方式变得多样化、精致化,什么烫金的、套彩的、芳香的、折叠的,任你选择,若你还要体现个性,还可自行设计名片,名片社都会按你的意图为你精心印制。至于现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电子名片”当是名片的最新潮流,阿里巴巴就不失时机也抓住了这一点。
一张小小的名片,作为业务人员的脸面,其作用可是巨大的,名片作为一种很有表现力、而成本又很低廉的营销媒介,在尽情地推销着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产品形象以及服务承诺。同时名片的运用也折射着营销人员的才干与智慧。与经验的业务人员,为获取更多业务信息,一个重要方法是“广播名片”,而为了争取一些关键业务,业务人员也从先获得关键人物的名片入手,获取其联络方法再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鄙人在营销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也一直要求业务人员必须注意,一定要记得获取对方的名片。名片的载体功能为业务联系提供诸多便利,确实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