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格里斯潘所说的“美联储已经是本的舞台”那样,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民意测验中,已经取得半数以上美国人的认可。尽管如此,格林斯潘关于美国经济可能进入衰退的预言,还是与全球股市连锁暴跌一样,成为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议题。事实上,格林斯潘关于衰退的警告是在股市连锁暴跌之前,等到暴跌之后,格林斯潘的改口已经淹没在鲍尔森、伯南克这些美国现任高官对市场的安抚之中了。
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警告本来算不了什么,充其量引起经济学家的广发争论,而这样的争论是很常见的。与格林斯潘相比,摩根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的言论或许更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正是罗奇一再支持中国调控紧缩和经济转型,而对美国赤字和债务批评颇多。但是,当中东局势一触即发之后,这些问题有了不同的分析角度。
可以肯定的是,日元息差套利活动的转变、美国次级债务问题的爆发、甚至是日欧和中国一连串的加息紧缩等经济活动,都围绕着中东局势的逐步演变。毫无疑问,是中东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刺激了国际市场中潜在风险的释放,由此引发了股市的连锁暴跌,而世界各国在第一季度一连串的加息,正是在宏观政策上对中东局势的防范。
那么,格林斯潘警告我们美国经济年底可能陷入衰退就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这无疑也是对中东局势可能爆发引起的后果的警告。格林斯潘这种独立性和大胆,说明他仍然精准地把握着世界经济的形势。而相比之下,一味唱多掩盖这种风险的鲍尔森和伯南克,更多地则是因为“身在其位”。
正如上台之后就鼓吹“强势美元”一样,鲍尔森对美国可谓鞠躬尽瘁。既在经济上积极寻求美元的主动权,并把目光盯在了中国金融市场这个大蛋糕上锲而不舍,以至于在中国的舆论中,已经存在一种典型的“鲍尔森效应”;同时鲍尔森又极力为美国经济的风险辩护,为美国在中东采取行动而争取市场的麻痹和时间。
而罗杰斯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位资深投资家,作为民间人士和行业专家爱,既没有格林斯潘对世界经济的独到和深刻性地把握,更没有鲍尔森和伯南克这样的“大任在身”,其言论更可能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这样,罗杰斯唱多中国股市的方式就不一样,他首先在中国股市到达3000点的时候敢于说出泡沫,但是他的“中国股市下跌则要买进”就更多地表明,他的这种投资眼光,无非是受美国当局在中国的战略布局的影响。
罗杰斯与众不同的是,他坚持唱多农产品和商品期货。这个问题似乎又不在格林斯潘和鲍尔森的视野之内,因为这更多地是国际对冲基金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中东局势爆发之后石油冲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也在白宫与布什探讨替代能源的问题,其实欧盟的新尾气排放标准,已经早早地开始应对这种危机了。
于是,我们可以大致上勾勒出围绕中东局势的美国人的脸孔。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格林斯潘一无拘束而入木三分;当局政要则要维护市场的稳定,实际上并没有等到风险爆发之后,这种强调“安定团结”的话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投机家们则在等待利润收入囊中。难得的是,国际市场仍然相信格里斯潘,相信罗杰斯这样的投机家。但是“鲍尔森效应”却让人怀疑,新兴市场是否已经适应了国际规则。
(此文发表于北方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