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区域票据交换,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快区域票据交换发展步伐值得深入探讨。 一、区域票据交换发展的历史回顾 我国区域票据交换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在手工交换模式时就开始了区域票据交换的探索,其特点是:覆盖面小,交换机构在本行系统内。第二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票据清分系统相继建成,区域票据交换有了长足发展。第三阶段,2000年6月20日,北京和天津市开通了跨中心(票据清算中心)的区域票据交换,实现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异地支票的流通转让。随后,广州、深圳之间,成都、重庆之间也开通了跨中心的区域交换。 二、区域票据交换的主要模式 目前,区域票据交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和地区(含跨省、市)辐射而形成的区域性票据交换。二是两个或多个中心城市票据清算中心之间进行票据交换,交换区域辐射到两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称为跨中心区域票据交换。 三、区域票据交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票据交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发展还不够平衡,有些问题还亟待解决。一是区域票据交换的目标还不够明确,跨区域票据交换发展还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区域票据交换尚缺乏统一规划,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二是票据交换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交换管理制度的不一致,给区域交换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三是清分机支票磁码格式缺乏统一标准,给区域交换增加了技术难度和操作上的麻烦。四是区域交换资金清算模式不一致,既分散了银行机构的资金,也不利于风险管理,。 四、发展区域票据交换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我国发展区域交换的基本设想和近期规划。应当以经济区域为基础,区域核心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依托,初步形成跨省区、跨中心的区域票据交换,最终实现中心城市相互连通的跨区域的全国票据交换体系。 (二)抓紧研究全国统一的《银行票据交换管理办法》。 (三)制定清分机支票的统一业务标准。要从票据号码、交换区域、行别、交换号、业务种类、金额等方面,从全国的角度统一排序、统一位数、统一位置,使全国清分机支票统一磁码标准。

(四)规范统一区域票据交换资金清算方式。 (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发展区域票据交换。采取网络技术将票据中心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以提高区域票据交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