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而且也是必须学会的。
l 有效性不会自行到来。它是一种必要的实践。
1 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1.1 我们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
Ø 体力工作,需要的只是效率,即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合乎适宜事情的能力。
Ø 而对知识工作者来说,生产性就是做合乎适宜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
1.2 谁是有效的管理者?Ø 在现代组织里,如果知识工作者凭借他的职位或知识,对某项贡献负责,而该贡献又实际影响到组织能否履行职责并取得成功,这样的知识工作者就是一位“管理者”。
Ø 在游击战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Ø 反之,判断一个知识工作者是否管理者,不能只从他是否管理他人而定。
Ø 知识工作应视其成果而定。而人数的多少和管理工作的繁简程度甚至同成果没有什么关系。
Ø 把那些凭借职位或知识,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作对整体工作和成果有重大影响决策的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或个体专业人员,称之为“管理者”。
1.3 管理者的现实问题Ø 管理者的时间一般容易“属于别人”。
Ø 管理者除非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现实,否则他们只好继续这样“工作”下去。因为,源源而来的事情将对他关心什么和做什么起决定性作用。
Ø 把管理者推向无效性的第三个现实问题是,他处在组织里面。这意味着,只有当别人利用他贡献出来的东西时,他才具有有效性。通常,对管理者的有效性最重要的人,不是他的直接下属人员,而是其他方面的人。
Ø 最后,管理者置身于组织之内。具体地说,一切成果都产生于组织之外。在组织内部所发生的只有努力和成本。
Ø 人越少,规模越小,内部的活动越少,这个组织就越接近于完美。仅就组织存在的理由而言,它是为外界环境服务的。
Ø 对管理者来说,组织内部的事才是最直接的。因为,除非他特别努力去直接接触外界现实,否则他必将日益把注意力局限于内部问题上。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他就越加把注意力投入内部的问题和挑战,而不是外部的事情。
Ø 组织是社会的人为产物,很不同于生物有机体。但是,组织也受决定动植物的结构和大小规律的支配: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质量则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动物长得越大,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供给质量、内部器官、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等。
Ø 变形虫的每一个部位,都能经常直接地与四周接触。因此,它不需要专门器官去感觉外界,或支撑自己。
Ø 组织不能像生物,把自身的生存作为目的,仅以能繁殖后代作为成功。组织是一个社会机构,只有对外部环境做出贡献,才算彻底发挥自己的作用。然而,当组织规模越大和日益获得明显成功时,内部事务将更多地占去管理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能力,使他不能顾及他对外界的真正任务和真正的有效性。
Ø 今天(指作者写本书的时候),由于计算机和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更加重了这种危机。计算机是一种低能机械,只能处理数量化的资料。
Ø 真正重要的外部事情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变化。后者才是决定一个组织及其努力成败的关键。但是,这种必须去体察,靠计算、下定义或分类是得不到的。
Ø 计算机是一种逻辑的机器,那既是它的力量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所在。外界的重要事情,不能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资料开工。然而,人虽然不特别具有逻辑性,却能体察,那就是人的力量所在。
Ø 计算机这种潜在的最有用的管理工具,终会使管理者发觉自己与外界隔离,并抽出更多时间用于外界事情。
Ø 计算机只能使人们看见已存在的条件。管理者必需生活和工作在组织里。除非管理者有意识地去体察外界,否则组织内的事情可能使他们看不见真正的现实。
Ø 结论:如果管理者不经特殊努力地学会有效性,他将成为无效的管理者。
1.4 有效性是获得成功和成果的希望Ø 人类的经验充分表明,大量的是具有一般能力的人。因此,我们的组织将只得雇用充其量具有某一种能力的人。
Ø 我们必须学会采取用人所长的办法来建立组织。
Ø 有效性就是使能力资源和知识收益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1.5 有效性可以学会吗?Ø 我们所见到的有效管理者在多方面彼此者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具有做合乎适宜事情的能力。
Ø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养成的习惯,是反复实践的合成物。而习惯常常是可以培养的,这必须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
Ø 必须养成以下五种思想习惯:
Ø A.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Ø B.有效的管理者注重外部作用。他们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是工作本身。
Ø C.有效的管理者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优势,以及形势的优势,了就是建立在他们能做什么的基础上。
Ø D.有效的管理者把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Ø E.有效的管理者做有效的决策。要根本性决策,所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