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的重视,理论研究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服务业的一种社会服务,其竞争力应该服从于服务业竞争力标准。关于服务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国际银行服务质量标准是,效率、信用尺度、接待能力尺度、价格尺度,有型资产尺度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银行家》杂志社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时做这样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特定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类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的成功的将信用资产提供给更优质服务的能力。并确定中国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现实竞争力一共在这个分了六项指标:市场份额、资本规模、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盈利能力和国际化。潜在竞争力我们考虑6项指标,人力资源、科技、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内控、公司治理。 但商业银行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服务企业,其经营对象的特性决定了其竞争力的特殊性。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社会公信力,这就是为什么商业银行比其它服务业更容易受行业环境的影响,即在一家商业银行出现公信力下降时动摇的是整个社会对银行业的信心,很少有在金融大危机时,有某个商业银行能不受冲击。从社会公信力的维度考察和分析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有三个维度:专业化技术特质、社会角色期待的中心指向、社会的感知和认同。

所谓商业银行的专业化技术特质。是指商业银行有别于其它服务业和企业的特殊专业要求,包括技能、理性、理念,是现实的竞争力。这是商业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生存所必须具备和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最基本的资本充足率、必要的专业人才、基本的专业技能、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业务效率、业务质量等,这是社会分工体系下对商业银行完成业务功能和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谓社会角色期待的中心指向,是指社会公众、监管当局所期待的履行商业银行职能所应该具备的角色能力相吻合的程度。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产品的适用性、科技开发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内控机制的完美程度、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角色期待的中心指向既是现实的竞争力,又是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代表了现实竞争力的高低,也代表着潜在竞争较往年发展方向。 所谓社会的感知和认同,是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管理信用的特殊服务企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公从对其体验和评价、价值判断,不仅仅取决于专业化技术特质,更取决于大众对商业银行文化上的认同、价值观的认同、情感上的认同,包括社会美誉度、公众认可度、市场影响度。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维度是商业银行内部的诚信问题,只有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了一个诚信的文化,一个尊重诚信的制度,一个维护诚信的纪律,商业银行竞争力才是巨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经见过一个跨国银行的总裁,问他怎么样可以把一个那么大的银行管理好呢?他说就是尊敬诚实。尊敬诚实就是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