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机构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的途径

    1.部分的缓解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在公司治理的问题中,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权利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分散的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无力或者没有动力去对大股东的决策施加影响。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主要通过操纵股票价格或占有应分配给股东的股息(有时以所谓的红股代替)。相对于股份比例较大的个体投资者(包括一些法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由于本身的使命(必须考虑它的社会影响以及其它的一些后果),除了关注投资的收益外,还要关注收益的稳定性,并且更为关注分散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大部分中小股东一样,机构投资者主要的是追求稳定的股息,对由于股票价格的利差所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十分关注。

    在股票价格方面,对于一些比较大的个体投资者(应该称之为投机者更准确)来说,股票价格的利差相当的有诱惑力,他们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人为地加剧股票价格的变动,通过自己手中的股票转卖获得收益。股票的不稳定对于公司的经营有负面影响,由于稳定的股价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机构投资者为了追求相对稳定的股息收益,倾向于维持相对稳定的股价。而且相对于分散的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

    在股息的分配方面,大股东为了某些利益,少发甚至不发放股息,人为地降低股票筹资的成本。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股息发放率得出。美国由于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所以美国公司的股息发放率也较高,而在日本、中国,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公司经营的目标有所偏离,忽视股东的利益,导致其股息发放率较低且不稳定,股票筹资的高成本没有显现出来。

表1维1975-1981年美国公司的股利支付比率

年度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支付比率(%) 44.1 38.8 40.3 38.8 52.8 36.8 43.1

引自Gitman, etc: 《Managerial Financial》,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5, P819

    以上两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而且中小股东获得的信息很不充分,参加公司的决策更是成本高昂,因此大股东可以不受约束的操纵公司的经营。通过控制股票价格以及低成本的占有股东的资金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机构投资者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防止恶意收购。利用市场上的合理收购机制可以激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更具有忧患意识。但是,在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常常出现并非为了更好的增加被收购公司价值的收购——恶意收购。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抵制恶意收购与稳定股价增加公司的价值。在收购者宣布恶意收购声明后,被收购公司的股价一般会降低,股东对他的业绩预期也会降低。这可以通过2003年6月的Oracle宣布恶意收购“仁科”后,“仁科”的股价立刻降低,资信评估机构也降低了对他业绩的预期的处。

    一方面,抵制恶意收购。公司收购后,实施收购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会限制被收购公司甚至放弃被收购公司的发展。“不友好”或“敌意”收购企图一般表现为价格远高于目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的收购要约,以诱使现有股东出售所持有股份。在大部分股份流通的情况下,在公司的大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较小时,对抗恶意收购更为困难。收购的高价格对于大量分散的中小股东(但是他们总的股份比例很高,且他们的目的是最大化他们的收益,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甚关心)是有较大的诱惑力的。但是对于持股比例较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跟为关心长期的稳定的收益。可以作为反对恶意收购的力量。

    另一方面,缓解股票的剧烈变动。恶意收购者的目标一般都是那些股价变动较大的公司。而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手中的股票稳定股价,降低被恶意收购的可能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改革方向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增大流通股的比例。随着流通股比例的增大,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会相应降低,流通股的比例越大,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小,越容易成为收购的目标。机构投资者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可以降低这种可能性。对于公司的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3.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公司经营成败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对重大问题的提议方面。股票持有者对提议的表决以及股票市场的反应依赖于提议所要从事的事件和提议发起者的身份。由富有活力的个人投资者所发起的提议仅能赢得少量的投票,伴之给股票价格带来轻微的正面影响;与之相比较,由机构投资者(如公共养老基金)或投资者的合作团体所发起的提议能够赢得更多的投票,并且看上去对股票的价格有一些小的但是却能衡量的负面影响 。相对于个体投资者的对短期利益的关注,机构投资者更为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由他们提议的重大问题更能反映大量中小股东的意愿,更能增加公司的长远的价值。这说明大量的分散的中小股东还是较为信任机构投资者。这可以增大他们对公司经营的信心。增加对公司前景的认可。

 属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利用自己股票数量方面的优势,能够进入公司的董事会,有条件对公司的各个重大事项的实施进行监督。能够阻止一些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发生。

    4.监督、控制、激励CEO的行为。这主要是针对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最高管理层在约束弱化的条件下,很可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侵害股东、债权人、利益相关者等的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CEO又居于最高管理层的中心,如何促使最高管理层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显得至关重要。机构投资者对于向管理层施加压力,促使他们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治理结构低效时,CEO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而当公司拥有高效的治理结构时,可以很大程度的抑制CEO的随意行为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国有公司转制而来的占有很大一部分,最高管理层的约束大部分是靠他们的主管部门、任命部门。而股东对他们的约束,则由于国家这个最大股东的虚拟化而减弱。增大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的效能。这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对CEO的激励方面,对于CEO的薪资,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国家股的代表者与其他的股东利益不一致,对公司的经营关心程度较低,我国国有企业的CEO合同工资并不是很高,这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不符,为了补偿自己的利益。他们很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以损害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稳定而合理的长期收益”的目标,会主动地去激励最高管理层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营企业。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他们会主动要求给予CEO们更大的激励措施。

    对CEO的约束方面。这在我国特别明显。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所有人的缺位,CEO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失去约束,分散的中小股东没有力量去实施对他们的监督。这时,只有机构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者的作用。另外,由于控股比例高,他们不可能用传统的抛售股票的“华尔街方式”来保护其资本的价值,因为他们所持有的大量股份不可能在不引起股价大跌的情况下抛出。鉴于这种情况,机构投资人转而采取积极干预的办法,向董事会施加压力,迫使董事会对经营不善的公司,用更换总裁的办法,彻底改变公司的根本战略和关键人事,以确保新战略的迅速实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5393.html

更多阅读

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方案及总结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总结

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方案为推进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治理学校及周边环境,结合县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安宁、卫生、清洁校园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主体防范,确保安全为指导方针,以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积极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创造“双赢”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 美国机构投资者由于实力不足、流动性偏好以及法律体制等原因, 往往使用“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公司绩效的不满。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美国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许多

声明:《属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网友橙色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