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贸易顺差,减少流动性过剩,抑制投资反弹,压制信贷继续增长,中国再次通过调高利率来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市场回应看,效果比较显著。
在2月27日,中国股票沪深市场出现暴跌,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导全球“挤泡沫运动”。上证指数大跌268点,跌幅达到8.8%,深证指数下跌9.29%,两市成交2000亿元,创历史天量;跌停个股逾900家,市值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在2月28日,中国期货市场在弥补了假期国外一周的涨势后,各个交易品种也大面积飘绿。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盘中一度狂泄近五百五十点,其跌幅可谓五年多来最为惨重的一日。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亦下跌了近百点。 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143.7点,跌幅2.2%,报收于6,291点。德国Dax指数下跌2%,法国Cac指数也下跌2.6%。 香港恒生指数最多曾跌四百六十五点,收市时跌三百六十点。加拿大多伦多股市今日遭重创,下跌三百六十四点,为三年来最大跌幅。
笔者就此次央行的再次调高利率做简要评述。
1、中国利率政策发布的时机选择。
2月16日下午4:00,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挂出关于再次加息的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6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存款准备金利率已经提高至目前的10%。2007年2月17日就将开始中国国家规定的为期一周的春节假期,而2月16日是中国金融市场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在下午3:00就闭市,4:00就挂出加息的消息。2月25日也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日子,因为这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2月26日中国各大金融市场开始交易。这样的时间选择让市场反应强烈。
(Chart source: JP Morgan)其实,央行在调高利率之前就有预示。在2月13日下午6时,央行网站就发布了《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今年将“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并强调了当前的通胀压力,称未来价格上行风险有所加大、整体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同时,从需求拉动方面看,投资和信贷需求旺盛,出现反弹的压力较大。
2、CPI的大幅增长是利率再次提高直接原因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去年12月份大幅上涨了2.8%,创下两年来新高。至于今年一季度CPI的走向,有机构预计2007年一季度CPI涨幅将呈现逐月提高的走势,高点可能会超过3%。在2月13日,中国政府网访谈时,央行行长助理易纲认为分析有一定的道理。最近以来,CPI的走高,主要是粮食价格的大幅走高。小麦期货价格,从2006年7月开始启动到2006年12月涨幅达到21%;而玉米期货价格上涨幅度也达到21%,大豆期货价格涨幅为17.8%,豆油期货价格更是达到了27%。
国家不直接对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行调控,主要考虑到了粮食价格的适当上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至于作为粮食中最主要的大宗品种小麦价格走势,笔者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次关于粮油价格问题的节目中预测,小麦价格在春节前将保持价格上涨的趋势,随着国家小麦抛售的调控和消费旺季的结束,在春节过后,小麦的价格很有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调,但总体上会保持稳定。
利率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它储蓄、投资以及消费信贷等都存在重要影响,所以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学派关于利率作用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评述。总体来讲,利率的提高,将促进储蓄的增加,导致投资成本的提高,资本就会从市场流出,也将抑制信贷消费,从实现国家的货币紧缩政策的效果。
中国之所以会使用利率来调控市场,主要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顺差过高,中国市场存在流动性过剩风险,固定投资反弹,信贷不断扩张,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另外以期实现动利率,促使中国利率曲线的形成,逐步完善市场基准利率,并向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迈进。从国家调控意图看,利率将会成为最频繁重要调控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