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创造价值 对话蹇宏(2):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创新



“人不一定要被动地从属于资本,人有人的价值,人一定要实现‘人’的独特的价值,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创新,为社会也为自己。”

郑友林:这个问题,我过去想的不多,即使想过,也没有具体实施,所以想了也等于空想。我有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具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价值。但是,个人往往无法超越他自己或者周边环境给他设定的框框,无法突破,就很难取得辉煌的成就,所谓个人的社会价值等等也是空谈,许多人都是在碌碌无为的状态下默默无闻地死去的。小的时候,一直觉得“活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死也要死得英勇壮烈”。非常慷慨非常理想化的那种想法。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个人应该具体怎么去做,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我想,前人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

蹇宏:大家的认识水平大体接近。不过,现在,我的观点有所不同。你说的“个人往往无法超越他自己或者周边环境给他设定的框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他人,就基本决定了你打造人脉和成就自我的心理基础,大家的心理基础其实都很脆弱。我的观点非常鲜明:人不一定要被动地从属于资本,人有人的价值,人一定要实现“人”的独特的价值,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创新,为社会也为自己。

郑友林:我不知道人为什么总是容易倾向于短期的、眼前的利益,而恰恰容易忽略长期目标和长远利益。记得曹丕有一段话,非常中肯,我总是把它抄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提醒自己。这段话是:“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曹丕《典论·论文》)曹丕的这段话是说大多数人做事都缺乏眼光,只看到当前遇到的困难和眼前的那么一点点利益。贫穷则哼哼唧唧,富有则纵情享乐,这是大多数人终生没有大的建树的根本原因。

蹇宏:我觉得一个处于1700年前的帝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现代人的认识水平反而跟不上达不到,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之处。

郑友林:以前,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象信用、信任、社会营商环境等等都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制度规范的问题,后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听起来很遥远了,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人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强调短期利益。其实,社会进步应该伴随着人们的人格、信誉等方面的进步。增长如果以牺牲信誉和个人人格为代价,那么,代价就未免太大了。

蹇宏:其实,增长与个人人格个人尊严是不可以分割的。我有一个观点,所谓品牌信誉之类的东西,应该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不应该是以企业和实体为主体的。离开了鲜活的个人,企业和实体的品牌都是空谈。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安龙公司,品牌够大够知名的吧,遇到几个做假帐的高级管理人员,一年就把你搞空搞跨,品牌也完蛋了,成了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在中国大陆,这种所谓的品牌就更多了。

郑友林: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辨证的、动态平衡的关系,不能偏废,不能走极端。东西方社会都走过极端,走极端的代价非常大。日本付出了代价,美国也付出了代价,人类社会总是在周期性地为走极端买单。美日两个国家付出的代价都很大,但是,性质不同。在我的印象中,大陆商界对于个人信誉和个人品牌问题基本不予理睬,尤其是核心媒体热衷于制造天价品牌并且从中谋取暴利,这个倾向很危险。

蹇宏:这样的事情,我不想发表评论。

郑友林:为什么不能?

蹇宏:你的评论是抽象的,而且我不主张过多地批判。我主张实实在在地行动,引导,影响。这些都需要扎实的行动,要通过自己强有力的行动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你看,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对话》栏目就为我做了一个将近20分钟的专题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大的反响。还有,深圳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给我做过专题节目,全是免费的。我觉得我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一直是非常愉快的。真的。如果你踏踏实实做个人品牌,媒体就会积极报道你宣传你。关键是要有真正的创新。

郑友林:我也不想就这个问题谈得太多,还是回到个人品牌建设上来。因为个人品牌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蹇宏:个人价值、个人尊严、个人信誉等等,这样的话题过去大家是忌讳谈的。因为在传统思维和观念中,个人根本就不是大家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只有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观念,个人是渺小的,无足轻重的。你还谈什么个人价值、个人尊严、个人信誉。当然,回头来看,这是走上一个极端了,走极端就容易犯错误,吃大亏。

郑友林:物极必反。

蹇宏:对,就是物极必反。所以,现在又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特别是短期利益。社会在转型,人们的心态在变化,这是一个过程,一个缓慢的、微妙的过程。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大多数人的观念在朝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郑友林:社会急剧变化容易让人迷惑,产生幻觉和误解,其实,人是有价值的,尤其在商品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个人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价值首先就表现在他的消费功能上,其次是投资功能。计量一下,一个人一生要消费多少物质文化产品?一个家庭呢?这些,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是众多的经济主体关心的核心参数。市场关注的永远是个人及其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需求。所以,离开了个人谈市场就非常主观。人的原始资本和内在价值还表现在教育培训及文化、技能与能力、智能与经验、社会以及市场定位、活动资历、知识产权、金钱与资产、交往与客户基础、能量与健康、个人素质、外表气质和天赋等等多个方面。

蹇宏:非常精彩的观点!乐观的人把自己当资产,悲观的人把自己当负债。乐观的政府把公民当资产,悲观的政府把公民当负债;同样的道理,乐观的企业把雇员当资产,悲观的企业把雇员当负债。我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我把每个人都看成是一座金矿,在这一点上与你的观点是一致的。人有价值,不仅体现在宏观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微观方面。后者对于我们从事市场营销的人太重要了。我们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就必须有机地“融入”社会经济领域之中,积极地参与市场活动,打造个人品牌都是为这种有效参与服务。打造个人品牌需要你把自己一切的天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部调动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郑友林:个人品牌问题我们已经谈得比较多了。现在进入客户服务话题,你强调客户服务要个性化,你是怎么认识的?

蹇宏:我一直坚持认为:个性化的服务,是创造价值的服务;共性化的服务,不但不创造价值,而且有可能创造负价值。我们现在做售后服务,做得很共性化。中秋送月饼,生日送蛋糕。请问:假若有三千个人都是我部门的客户,会不会有蛋糕大蛋糕小?送小蛋糕的不是还要挨骂吗?你不但送了东西,还不落好。我们有的业务员做服务做得很没水准,老是请客吃饭。结果吃完之后还被骂“那家伙请我们吃的是什么东西!”送人家贵重的礼品,人家就会这样想:这家伙赚的钱不少噢!送他一条项链,他一定认为你赚了他一个钻戒。做售后服务是不可以拿钱去做的。做售后服务要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不花钱,少花钱,客户又能接受。你花的钱越多,别人越认为你赚了他很多钱。你赚多了,觉得不好意思,才报答他一下,搞得大家都没有什么层面,你的服务没有给客户创造任何附加值,最终,大家的关系还停留在一个“钱”字上面。

郑友林:过去几年你做刊物,做了一个“时尚快递”,每周五就传真到客户那,很有创意,实际效果如何?

蹇宏:《时尚快递》告诉客户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还有一个“蹇主任扯谈”天南海北的什么都有,笑话、顺口溜,客户看了很开心,又不讲保险,每个星期就得到他的刊物,现在客户都已经养成习惯每周五看我的刊物。这就是我与他们联络情感的方式,使他们心中总是想到我。很多人觉得我的服务很到位。办刊物、建俱乐部。建俱乐部就只有会员卡花钱,其它都不花钱,都用公司的,常搞一些小型的沙龙。我们做业务的,不要与有钱人比钱,你比的就是你的心意,你怎么样用心为客户做好,多从这方面去搞点创意。

郑友林:圈子里的朋友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做事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喜欢标新立异。

蹇宏: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积极评价,我认为“标新立异”是一个好词,总比“默默无闻”要好。在商品经济时代,标新立异意味着一个人有创意。我做保险非常讲究“创新”,也就是“标新立异”。从递名片开始就要显得与众不同。别人买你的保险也是因为你不一样。所以我做保险时,我的名片是从来不印的,基本上都不带名片。不带名片有个好处,客户会觉得我这个业务员不一样。我说:“我写到你的本子上。”

郑友林:大家还认为你喜欢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为什么?

蹇宏:这是天性,也是有意。我常常告诫自己,没有创新就会落伍,只有创新才能显出自己的个性。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要去办什么俱乐部,办刊物,搞网站,也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能创下如此之多的“全国第一”。我在外面演讲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个性化的服务能创造价值,而共性化的服务只能创造负价值。”

郑友林:你的险种全是改了名称的,你卖的是“蹇宏式的保险”,也就是说你卖保险的方法跟人家不一样。

蹇宏: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经常讲:我卖“爱情保险”。中国大陆卖爱情保险就我一个,特批我一个。什么叫“爱情保险”?你把养老保险夫妻之间相互对买,互为受益人,就叫爱情保险。我在计划书上写:天长地久,爱情保险。爱情保险,我把两边责任放到一起就完了嘛。再比如我卖千禧儿保险。我把长青B款当千禧儿保险来卖。长青B款15年缴的,一个小孩15岁以后是不是每年有钱领?领什么?领的叫教育基金。15到25岁连续领10年,10年之后他的父母开始领养老金,当父母领完养老金之后,小孩又接着领养老金。最后还把本金留给孙子。我们要自己去改编,不是说把条款改掉,而是要琢磨其中很多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传达给客户。

郑友林:1999年,你在一家五星级的酒店搞古筝演奏会,也很有个性。客户就觉得在你蹇宏这里买保险不一样。

蹇宏:这些东西只是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个方面。我经常想:客户凭什么相信你?而且是长期地信任你?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最重要能做到为客户服务终生。我是一个行动力非常强的人,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就马上采取行动,在我的遗嘱里留了50万作为客户的服务基金。1999年底,为答谢自己的客户,想搞一个活动。请吃饭没多大意义,客户平常吃饭都吃不过来,送过年礼物难以体现个性又不能为客户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后来想来想去,发现客户中许多都是大学毕业生,不少人喜欢高雅音乐,于是在五洲宾馆搞了一个古筝演奏会,演奏了《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经典名曲,受到客户的热烈欢迎。

郑友林:怎么样让客户相信你?而且还觉得这个东西不是假的,不是凭口讲的。大家很想知道做保险怎样才能张扬你的个性?

蹇宏:个性是难以被人抄袭的。模仿别人,搞得不好就会“邯郸学步”。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人活泼热情,有人成熟稳重,有人出口成章,有人心灵手巧,有人幽默风趣,有人理智冷静,有人喜欢素雅单纯的色彩,有人喜欢鲜活热烈的气氛,每个人都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给自己的个性来一个定位和规划。

郑友林:在上大学期间,你就显示出爱说爱动爱闹、口才好、坐不住、思维敏捷的特点。现在,你把这些因素整合了一下,用在保险展业方面,搞培训营销,做得红红火火,也非常具有个性,体现了你的风格和特点。

蹇宏:商品经济时代,本身就是整合,看谁整合快,这叫快鱼吃慢鱼。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个人如何适应市场乃至于引导市场,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目的的整合,整合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的东西。如果有人本来就不善言辞,稳重厚道,也许就不适合做培训营销。那是不是就不能做保险呢?也不一定,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个性找出独特适宜的营销模式。

郑友林:你对保险的解释非常有趣,与别人的说法不一样,与教科书上的也不一样。

蹇宏:有时候,我是这样向客户解释保险的:所谓保险就是你口渴的时候自己喝水,把不想喝的水交给保险公司,等你又口渴的时候保险公司再给你几杯水喝。这就是保险。在现实生活中,业务员必须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专业问题,既说明了问题,又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客户自然而然地就会记住他。

郑友林: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刁,越来越难以伺候,许多行业都在讲提供“度身订做”的个性化服务,或者说“傻瓜化的服务”。

蹇宏:消费者当然不是傻瓜。而作为卖方,不妨把消费者当作一个“傻瓜”,什么都不清楚,以此来为他提供“度身订做”的服务。

郑友林:保险涉及到人性中许多深层次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冲突的。我觉得缺少悟性的人很难做好做长这一行。有人说:保险不是人做的,是人精做的。你怎么看?

蹇宏:做保险的确不容易,但是,也没有难到没法做的程度,关键是你要善于跟人打交道。客户是什么性质的人你要知道。男的在想什么,女的在想什么,你都要知道;有钱人在想什么,没钱的人在想什么,你要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别人会喜欢,你也要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什么原则,你也要知道。等等。所以,做保险最重要的不是研究专业,而是研究人性。为什么国外有些妇女没什么专业背景,也能把保险做好?那是因为她在人性方面是高手,她研究人家喜欢什么。也就是说,保险讲究的是“人性化”。什么叫人性化?就是客户喜欢什么,客户在想什么,你要知道。

郑友林:你现在(2002年12月6日)知名度非常高,知道你认识你的人很多,你的人缘很好。但是,在你做寿险的最初阶段,听说你凭着算命也认识了不少人?

蹇宏:打从懂事开始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都喜欢算命。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研究算命,而且算命水平很高,不宣传封建迷信。我这个人算命特好玩,一边给人算命,一边给他们说算命是骗人的,他们不相信。他说:“你给我算,我就要你算。”为什么在中国算命的人,只要敢算,命中率都达90%,其实算命就是一些心理学,暗示学的东西。他在暗示你跟着他的思路想。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诡辩,逻辑学中的偷换概念。算命很假,我现场算命保证准得很,我马上算给你们看。我给你算,你站在那儿,我看都不用看,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一般跟男人算命,你就要拍桌子,(啪)你不是生活在这个层面上的人,你的理想跟现实差距太大,龙搁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受犬欺。此地水太浅。你有一个妹妹,有没有?你告诉我。(没有)你不信,回去问你妈妈,你命中注定有个妹妹。

郑友林:别人相信吗?

蹇宏:算命的就是这样算的。前面讲的都是废话,哪个男人愿意承认他满意现在生活的层面?没有一个男人愿意承认自己满意现在生活的层面,都以为是更高层面的人。而且哪个男人的理想与现实差距都很大,所以这句话不会错。然后你就讲你有个妹妹,你随便讲有个哥哥、妹妹都不会错,他只要点头说有,还有就说“你怎么算得这么准?”是他点头,所以你算得准;如果他摇头,你说你“不信回去问你妈妈。”你说你怎么可能回去问你妈妈。所以这个算命真的是一种非常骗人的东西。

 合规创造价值 对话蹇宏(2):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创新

郑友林:你怎么给女孩子算命?

蹇宏:我跟你算:“你心中有个梦想一直没实现。这句话更废话,一个老太太到了60岁,少女时期的梦想都没实现,实现了就不叫梦想。你别看你这个样子,其实你内心很脆弱,你流泪的时候都没人看见。”哇,她一听,这个人好了解我,马上就把我当知音了。“你有个哥哥。”(没有。)还是一句话:你回去问你妈妈。等一下,你两岁三个月的时候,你得过一场病。你说她两岁多她哪知道呢?她就拼命地想。“你不信回去问你爸爸。”为什么叫她回去问她爸爸,她爸爸就不知道她真得过病还是没得过病。他就拼命在想:他想是住过几天院吧!这就是暗示学。因为他自己粗心,他不知道你住过院没有,他觉得既然算到生病了,他就主动对号入座,“好象是住过几天院吧。”所以这算命还是假的。

郑友林:你把算命当成一种与客户接近的“成人游戏”,这不难理解。其实,从需求角度看,你是在通过算命来满足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蹇宏:每次算命时我都跟客户讲:把你的手伸出来,我给你看手相。她就把手伸出来。伸出来之后,我说:命在哪里?她说:在手上啊。我说:你把拳头捏起来,(捏起来)举起来,命在自己手上。我每次从算命开始,到后面都指点人生,我都跟她搞心理咨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5555.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最經濟的2人小汽車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世界上最經濟的2人小汽車 別急著買摩托車!在油價高漲的年代,節油車型當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有一輛車百公里油耗只有不到1升,但只有兩個座位,並且幾乎沒有什麼儲物的空間,你會選擇它嗎?世界上最經濟的小車(如首圖)誕生了!6年前,大眾發

合规创造价值吗? 银行合规创造价值

合规创造价值吗?合规创造价值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银行是做什么的?合规是做什么的?记得中央台播过一期节目,就有关金融服务采访一个银行的行长,该行长谈到银行的工作时说:银行就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服务的内涵实际上包括几

合规创造价值 银行 合规创造价值

合规创造价值发表时间:2011-08-29 15:13:47西政崔磊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

谢宏:贝因美最大的优势是企业文化

  嘉宾简介:谢宏,贝因美的创始人和现任集团总裁。目前担任浙江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杭州婴童行业协会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  搜狐网:谢总,现在母婴行业做的人比较多,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贝

声明:《合规创造价值 对话蹇宏(2):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创新》为网友戰劍走偏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