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经济学家说,如果产权清晰的话,产权单位就会讲信用,也会有诚信。因为产权清晰后,产权单位会为了长远利益而不欺骗顾客,所以要建立诚信社会必须对产权进行改革,让不明晰的产权变明晰起来。可我一次买挑子的经验彻底否定了这种说法,记得有一次在菜市场买桃,卖桃的是100%产权清晰的人,我要了一些桃,称完后问他多少钱,他告诉我5元钱,我问他多少斤,多少钱一斤,他一一告诉我,结果是3元5角,卖桃的马上告诉我,算错了。我们家在某超市买西瓜和酸奶,也经常会被算错。奇怪的是,算错总是多算,而没有一次是少算。这些算错的事实告诉我:产权清晰和诚信的正相关关系是经济学家杜撰出来的。诚信和产权清不清晰没有必然逻辑关系。
菜市场是卖菜的地方,这里的产权是十分清晰的,因为卖菜的都是个体户。就是这些个体户,同样存在缺斤短两的。为了防止卖菜的缺斤少两,菜市场开始引进公平秤。刚开始人们发现这公平秤还有用,因为你买完菜后,你可以到公平秤上去称,如果少了的话,可以向卖菜的去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公平秤不准了,为什么?有人做手脚了。为了保证公平秤能够公平,人们派一个人专门看公平秤,刚开始的时候有效果,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看公平秤的人也不负责任了,因为卖菜的人给了看公平秤的人好处。为了防止看公平秤的人“腐败”,人们派人来监管看公平秤的人。如此循环,菜市场养的闲人越来越多,菜的价格也越来越贵。为了买相对便宜的菜,顾客纷纷转到其他的菜市场去买菜了,这个菜市场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
用新制度经济学来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制度创新,全部都是杜撰出来的?这些人把人的思想水平和制度混在一起,把好心人做的事全部都归到制度那里去了。比如,现在的法律越来越多,可犯罪怎么一点也没有减少?如果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是不是不会有这么多的犯罪?再比如反腐败,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反,可你私底下了解一下,有多少人不腐败?
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菜市场的短斤缺两问题,犯罪问题,腐败问题。可实际呢?在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什么制度都没有用。因为写制度的是人,执行制度的还是人。人要公正地执行制度,基础是人的道德水平。人还是善于伪装的动物,越是能够伪装的人,越有前途。什么人能够打入革命的队伍?什么人能够打入反革命的队伍?他们都是一类人,就是会伪装的人。制度是解决不了人的伪装问题的。中国人把会伪装的人说成是城府深的人,把性格耿直的人看成是傻人。这些是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问题,制度是解决不了的。会伪装的人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这些人能够如鱼得水,毒化我国的社会环境。
从制度经济学来看,菜市场的问题是制度变迁的过程。首先是公平秤制度的引进。随着卖菜的人普遍短斤缺两,人们开始引进公平秤制度。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解决买卖公平的问题,公平秤很快失效。其次是对公平秤的看管制度。看管公平秤制度的引进,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因为看管公平秤的是人。还是由于没有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卖菜的给看秤的一点好处,看秤的就按西方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不负责任了,加上当时提议设立该制度的领导的面子和虚荣,这个制度还要存在,但可以改善。接着是监督看公平秤制度的建立。做了这么多制度,由于没有解决人的道德和思想水平,菜市场除了价格越来越高外,其他的依然如就。
虽然这里说的是菜市场的制度,其他如企业政府机构的腐败制度,与菜市场的制度是一样的。我们反了这么多年的腐败,除了加大了纳税人的负担外,腐败的金额和数量一点也没有少。为什么反腐败会把腐败越反越多呢?是腐败分子没有看到在反腐败?当然不是。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知道每年汽车要撞死很多人,可没有人天天躲在屋子里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撞死的是别人。反腐败也是这样,因为被抓的腐败分子是别人,腐败分子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