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黛生死结 城商行的IT生死结
一方面要应对银行业全面放开的竞争,而另一方面又要紧急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IT系统,城商行将怎样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来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 文/吴以四 (详见CIOINSIGHT杂志12月23日刊) 2007年1月1日,全国12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交“考卷”的日子。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要求,这一天各城商行资本金充足率必须满足8%。如果在这一天达不到这个要求,城商行将会被限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实在难以救助的高风险城商行要做好市场退出的准备。”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的警告更让很多苦苦支撑的城商行不寒而栗。2005年末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商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为2.7%,离8%的监管要求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自12月11日以后,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子银行可经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并且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不再受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而外资银行的介入,毫无疑问会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尽管早在两三年之前,一些先知先觉的城商行就已经开始了自救的行动:或是“傍大款”,找一个有钱的“靠山”;或是合众联横,组成一个城商行的联合体。这些做法对于解决城商行眼下的一些问题相当有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商行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彻底的“脱胎换骨”,具备自造血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城商行都回避不了这个问题,而几乎所有的城商行在思考解决方案时,第一时间也都想到了自己有苦难言的IT系统。 事实上,今天的银行离开IT系统已经无法生存,并且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业务结合完美的典范。诸如招商银行、浦发行等股份制银行早在发展之初就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资本,所以才能在之后用几年的时间非常迅速的发展起来。但对绝大多数的城商行而言,在IT系统方面的投资却先天不足,并且在之后多年的时间里,也并没有什么起色,而一直是在“对付对付能用就行了”的状态下运转。 但眼下的银行市场竞争已经到了一个让城商行没有退路的状态,“做大或做强”,只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做大,譬如北京、南京等地的城商行已经开始在外地的城市建分行,走的是如招行或浦发行全国发展的道路;而做强的意思是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深耕,通过良好的服务和创新业务图谋发展。但走任何道路都不得不先解决IT系统的“短板问题”,但在这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城商行都不得不面对同样尴尬的事情:一方面业务上提不出创新的需求,导致IT系统不知用力何处;另一方面“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城商行虽小,但IT系统方面与大银行相比,该有的系统也同样会有,但这样势必会导致“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IT资源的浪费,但究竟该取舍什么,谁也说不好。 “城商行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副主任周民源说。一方面要应对银行业全面放开的竞争,而另一方面又要紧急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IT系统,城商行将怎样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来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 先天不足 1995年7月,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随后,大部分城市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城商行,我国银行业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由此产生。 城商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市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不过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整顿,但在之后11年的时间里,众多城商行并没有改变其经营上的困境,而且还面临纠缠不清的许多问题。 在烂摊子上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有着太多的先天营养不足。“城商行承接了大量城市信用社在不规范经营时期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并且作为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区域性银行,很多时候要服从于当地政府的一些安排,这样中间有很多信息不会透明,甚至包括城商行的经营信息。”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说。 不仅如此,在烂摊子的基础上重建的IT系统,在一开始就没有进行过详细的IT系统规划,甚至有相当部分的核心业务系统采用的版本都比较低,除了能保证正常的个人、对公业务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系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开始出现不能支撑业务发展的现象,但如果要进行升级换代,则需要把数据存储、应用系统等一并换掉,因为一些应用软件系统已经和现在的硬件设备根本不能兼容。 资料显示:中小银行的综合业务系统绝大多数都是未剥离出核心系统的第二代业务系统,少数还处于第一代电算化的业务系统,而升级到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者的占比仅为0.9%。城商行IT系统的这种基本现状与已经进入第四代IT系统的招行、浦发行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原因很简单,一是城商行刚开始的业务比较简单,就是存贷、转帐等基本功能,所以很多城商行在IT系统上就没有重点投入;另外在之后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城商行的经营基本上没多大起色,所以对IT投资也没什么兴趣。这样导致一些新业务根本无法展开。”西安市商业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徐东明说。 城商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大部分是在1998、1999年前后建成,很多新兴业务因为IT系统不能提供有效支撑而无法开展,核心业务以及前置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资产相对不足,坏帐率高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城商行拿不出足够资金对IT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唐双宁列举了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七大内部问题——资本充足率不足,有效增资扩股困难;总体资产质量差;拨备严重不足,总体防范风险的能力仍然不足;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公司治理仍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人才储备不足。 而这些问题虽然表面上与IT系统无关,但本质上却有丝丝缕缕的联系,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业务发展问题,而谈到银行的业务必须要谈IT系统。金融IT平台与制造业IT最大的区别在于:金融产品除了现金和少量凭证式证券和票据,几乎全部是可数字化的;渠道也在向数字化过渡,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无线移动银行等。所以金融企业前台的市场营销、中台的产品交易流通和产品开发、后台的清算/结算和企业管理,几乎都可以一条龙地在线上进行。 随着2007年1月1日的来临,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事关生死存亡的两场“大考”:第一场考试是WTO,2006年12月11日,我国取消对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客户范围、币种及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内外资银行将在相关的各个细分市场展开全面竞争。另一场考试是“银监会”,此前银监会要求2007年1月1日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标(8%),否则将限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 如果在这场大考中不能“及格”,等待它们的只有退市,而八年前海南发展银行的关张,多少会给今天的城商行血淋淋的警示。1998年6月21日,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宣布关闭,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
时至今日,谁将成为新中国第二家乃至第三家被关闭的城商行已经不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问题是,困局当前,城商行如何“破局”?破局的第一步——创新业务究竟怎么走?其后的IT系统如何建设? 破局 “重组整合、跨区经营”成为城商行“应试”突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大关键词。但不论是重组整合还是跨区经营,IT系统的重组改造都是城商行不可避免的“槛”。 2005年底,徽商银行成立,标志着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的商业银行正式诞生,也意味着城商行大规模重组合并的开始。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徽商银行迅速吸收合并了安徽省内的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北、蚌埠等5家城市的商业银行,以及六安、淮南、铜陵、阜阳科技、鑫鹰、银河、金达等7家城市信用社。对于部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行社,当地政府都做出了补亏方案或承诺。重组后的徽商银行的业务领域几乎涵盖安徽全省。 一时之间,徽商银行成为众多正在谋求“破局”的城商行学习的模版,并有专家趁热打铁:重组整合是城商行打破困顿僵局的首选途径。而之后,相继有由各地城商行重组设立的江苏银行、东北银行、晋商银行等也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但问题是如何把这几家各自为政的城商行IT系统合并成一家?如何保证一加一产生的效益大于二?这些都是新成立的徽商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即使是国有四大行投入巨资的“数据大集中”整合工程,尚且历时四、五年时间,其间遇到了诸多的艰难险阻,更何况本身就体弱多病的城商行。 对于当初整合各家城商行IT系统的具体细节,徽商银行科技部总经理潘松始终不愿意多说,但可以想象:五花八门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的IT应用水平,千差万别的IT环境,要把这些“散沙”整合成一座“城堡”,其难度绝不亚于从零开始的建设。同时,系统整合完成之后,迅速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各项信息系统,也非常棘手。 徽商银行科技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即便是现在,还是有一些系统有待于完善。 相比于徽商银行,选择“跨区经营”的城商行似乎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 2006年11月8日,位于天津金融街商圈的北京银行天津分行正式开张,北京银行正式跨出京城,成为继上海银行之后,第二家实现垮城市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只要经营绩效、资产品质、审慎经营等三类指标均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以上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即可获准走出区域。 跨区经营,确实是很多城商行一直以来的夙愿,但对于一直在同一区域“跑马圈地”的城商行来说,“跨区经营”这条路也异常艰辛,尤其是如何让IT系统支撑跨区经营。 “之前北京银行从来没有过分行,天津分行是第一家,虽然对系统改造比较难,也没有经验,但也不是什么做不了的事情。”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的副总经理龚伟华说。龚伟华坦言,为了让IT系统支撑天津分行,信息技术部用了半年多时间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不过,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北京银行如果在其它城市开分行,IT方面的准备就会顺利得多。”龚伟华说。 “我们也一直筹备在汉中市开设分行,打破目前只局限于西安市的经营格局。”徐东明告诉记者,“我们的IT系统很早就考虑了跨区经营的要求,所以一旦跨区经营获得批准,IT方面问题不大。” 除了西安之外,银川、南京、杭州等城商行也都有异地扩张的打算。 “外资”是救命稻草吗? “城市商业银行将成为外资未来投资的重点,而众多城商行也希望借助外资银行的力量能实现突破。”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说。 事实上,国外投资者早就被中国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大量个人储蓄所吸引,但一直没有可供他们游戏中国的规则,所以参股城商行就成为间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而随着12月11日,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的大门完全打开,这种合作方式更是有趋涨的势头。 法国巴黎银行参股南京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与济南商业银行联姻,荷兰国际银行入股北京银行等一系列外资进入城商行的背后是给城商行带来了可供借鉴的管理和IT系统建设经验。 “与巴黎银行的合作,除了壮大资本实力之外,还会给IT系统带来帮助。”南京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金东苏说。金东苏之前是南京市商业银行的科技部总经理,对南京城商行IT建设的具体情况非常熟悉。济南市商业银行的董事长邱云章,在回顾与澳洲联邦银行一年的合作时说:只有合作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不足和落后,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拉近与国际银行的距离。 但在与外资的合作中,究竟外资应该是“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的争论一直沸沸扬扬,而从已经引入外资的十几家城商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问题并不是他们最棘手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外资合作银行的管理、服务理念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如何与融合到城商行的正常经营中。 西安市商业银行在与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合作中,丰业银行专门派了一个分管科技的副行长到西安商行,指导西安商行的IT建设等工作。西安商行科技部总经理徐东明介绍,在最近的信贷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上,丰业银行还派出了大量专家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北京银行正在做测试的客户管理系统也借鉴了外方股东——荷兰国际银行的一些经验,而济南商业银行在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合作中,更是将引进信息科技作为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32项工作之中的关键任务。 但是,如何去更好地消化外资合作银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IT应用,对于大部分城商行来讲仍然任重道远。山东某沿海城市的商业银行在2002年之前一直使用的是国内某公司开发的证券系统,已经运行了6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新的金融产品开发效率低下;系统机型属于淘汰产品等。 于是在2002年开始立项改造核心银行系统,并选用了价格昂贵的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但之后却发现国外的系统模块或多或少都与国内的监管环境存在一定冲突,并且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更是一大难点。一直到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很难解决。 毕博公司董事总经理高达飞认为,就IT系统本身来说,国外银行和国内银行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别。中外资银行的差别在于,欧美银行因为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组织架构和治理架构有长期的稳定性,并且是适合巴塞尔协议长期需求的目标定下来的;而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的银行,目前很多仍处于过渡阶段,还未进入一个长期状态,比如刚刚建立的很多治理架构和组织架构,还会逐步按照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晓轩认为,目前金融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法律法规、服务、监管及竞争者之间的默契等还没有形成,所以究竟引进外资带来的IT系统是不是“万金油”,还不好说。。 IT艰难转型 统计资料显示,近五年来95%的金融创新实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事实上,不管是整合重组,还是跨区经营,对于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支撑管理和业务的IT系统落后始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东明介绍,西安市商业银行正在计划对其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升级,“这几年业务发展比较快,想在原有综合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新业务,从长远来看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主机还是2000年买的,现在也必须进行升级换代。”刚刚完成在天津建分行实现跨区经营的北京银行,同样也面临着业务系统升级的问题。“以前以帐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我们正在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龚伟华说。 对于大部分城商行而言,最早使用的IT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记帐,把手工办理的银行业务变成自动化。“现在,银行的营业网点已经变成营销网点,在这种情况下,IT系统就必须从原来的以帐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龚伟华说。 徐东明对此也感受颇深,“除了满足传统银行对IT的需求外,现在还要从顾客的角度,提供人性化的界面、各种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等,方便顾客,满足营销需要。” 此外,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也被一些城商行提到了建设日程上。“在原有的帐务系统基础上,正在建设很多管理系统,比如风险管理系统、信贷审核系统等等,包括信贷客户经理的考核,IT都要提供支持。”徐东明介绍西安市商业银行正在做的IT系统项目。 对于一些规模越做越大的城商行来说,IT系统相对而言比较庞大,所以任何一个细节的更改,都可能“迁一发动全身”,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创新业务往往会不断出现,IT系统也不得不常常面临升级换代,这样在系统升级的同时,如何保证稳定性,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 此外,在一些资金比较短缺的城商行,像一些地区一级城市的城商行,IT系统也越来越成为一块心病。由于资金短缺,IT系统已经严重制约业务的发展。业务部门想开发新业务,却因为IT无法提供支撑不得不放弃,业务发展上的不如人意又会直接影响到对IT的投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类城商行的未来不好估算。 不一定要做大 不管是整合重组还是跨区经营,大部分的城商行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做大。 “对于城商行之间的整合重组,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整合之后能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及将来的营利能力和为客户服务的水平能不能得到提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银行管理系主任何自云说。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很多并购是不应该发生的。银行之间的并购,目前来看很大程度上是行政的安排,并不是完全自主的银行与银行之间协调的结果。” 每个城市商业银行都有扩大自己业务范围的冲动,但是在扩大的过程中能否提高营利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要慎重考虑。 “很多银行包括很多企业,为什么出现问题,都是扩张速度太快。比如国内倒闭的第一家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就是因为合并一些城市信用社,在行政安排下盲目扩张而造成的。”何自云说。 在有条件的城商行通过整合重组或者跨区经营实现“做大”的愿望的同时,是否意味着在这方面毫无作为的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就只能坐以待毙? 莱芜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敏实认为:“小银行要做特色银行,小银行有特色就有发展的前景。我认为大银行和小银行实量的比较,好银行和差银行才是质的区别。”据李敏实介绍,莱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只有1%,拨备覆盖率达到110%以上,在莱芜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超过莱芜商业银行的效益。“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色,也就是市场定位。你出生在这个土地上,就要以这个土地作为客观实际来做文章。” 除了本地特色之外,小银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决策链比较短,最高决策者可以直接与客户接触,了解客户的性格、特点,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IT系统的一些功能,所以一些小城市的城商行尽管小,但机制灵活,因地制宜创新出很多适应当地的创新业务。因此尽管这些小城商行的IT系统建设并不完善,但对业务的影响却并不大。 “小银行要做好,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寻求合作。小银行互相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模式,但是主要的还是要跟大银行合作。”何自云强调。此外,在IT系统的建设上,小银行也可以通过与大银行合作来降低成本。 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1600多家银行,最大的20家占有65%的总资产,绝大多数银行的规模都很小,这些小银行如何生存?除了本地化的特色服务之外,更多靠的是与大银行之间的合作。比如小银行可以代销大银行的产品。 从大银行角度来说,他们也愿意与这些小银行合作,因为他们可以把小银行作为代销产品的一种渠道,从而大银行就不需要自己再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另外,在清算、银行卡发行等很多方面,小银行都可以与大银行寻求合作,借助大银行的IT系统体系。
更多阅读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13家城商行博弈 中原银行“挂牌”还远
沉寂多年的中原银行近日终于显出轮廓:由河南省内13家资产规模偏小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为资产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拥有400多家营业部、支行网点的中原银行。 多年来河南金融业对GDP的贡献度偏低,河南省政府冀望在中原地
固定收益投资渠道 渠道“拼爹” 城商行基金主推固定收益
随着多家城商行系基金的获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阵营正在进一步扩大。 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家城商行申请成立基金公司。截至目前,除了宁波银行申请的永赢基金尚待证监会最终批复外,其余3家均已获批正在筹备成立
大广 夹缝求生 利率市场化压顶 城商行夹缝求生
继去年年中央行接连扩大存贷款浮动区间后,对于后续将以怎样的节奏继续向前推进,市场一直有着诸多猜测。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预计,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或可能在2015~2017年间完成。 “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银行间
城商行:成地方政府债买单中介
地方政府债的债主是谁?不言而喻—银行呗,实则不然。 因为老百姓只买过国债券,没听说过地方的政府债券,也没有人买过。依照中央的规定,地方政府没有发行债券的权力,因为中央知道地方政府拥有这个权力后,一定会胡来,管不住。所以
叶檀: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已过时
资本,始终是考验城商行生存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扩张迅猛,曾经风头强劲的城商行,现在普遍感到了资本金的压力。但城商行寄望于引入战略投资者、IPO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是否就能帮它们解决资本的困局并改善效率与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