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大量增加,人们都在担心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而我却提出通货紧缩问题,是否系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我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个想法?灵感是从股市变化引起的。
2006年,是股市发生突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卧床5年的中国A股终于喷薄而出,而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股票市场之一。上证综指自1168﹒88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年底达到2675﹒47。12月,一个月上升了600点,有人把2006年称之为“造富年”,不过也冒出一个令人担心的苗头。股市出现了“二八”现象,20%股票是“涨”,甚至是飚升,80%股票受到冲击,有的是狂跌,领头的是银行股。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首发股,从去年10月27日上市,在两个月里上涨了90%,总市值已超过汇丰银行、美国银行,在全球银行股中排名第二,为上证指数贡献了约300点的涨幅。中国银行股也大幅上涨。银行股飚升的背景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银行股大涨与银行股份化改革的关系。为什么对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议论纷纷还未下场就热捧起中国银行股,不少人又争做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家了呢?当然不能否定这包含着对银行改革的肯定,但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银行背景的特殊性。说得明白一些,中国银行与整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大家还是借了巨额外汇储备的胆,不能简单地由此得出结论中国银行改革已大功告成。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信贷资产质量,信贷资产质量有很大的滞后性,过一个时期才能见明白;二是股市大涨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热钱大量涌入股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投资中国股市,不仅有股市的收益,还有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热钱就趁机而入。有进必有出,所以要准备应对热钱的进、出,防止金融风暴再次发生;三是银行股上市对通货紧缩的关系,要防患于未然。换句话说,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对整个金融形势的影响要有充分的分析与估计,我们会不会和在什么条件下,会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是国家通过税收制度、利率制度、准备金制度、物价管理制度等把社会本来应有的货币抽到国家手中,从而造成了社会自身货币的紧缺。当然也有人类生产能力的扩张,需要货币数量随之增长而没有增长,产生相对的通货紧缩。现在股市在银行股的引领下,节节飚升;在国有商业银行示范效应的催动下,其他各类银行也急于跟进,长此以往,民间资金原本用于置业、投资、借贷或用作其他计划的,甚至是用贷款得来的资金,都投向股市?社会资金往股市里流,好比是在股市中增加了众多的“资金抽水机”,从股市里“抽水”,银行股、大企业股自然如鱼得水,眉开眼笑,但却会出现挤兑效应,股市中许多企业受到挤压。民间资金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社会闲置资金”被抽走了,民间资金自然要紧张,靠民间资金过日子的中小企业自然会受到冲击。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多了以后,中央银行或用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等办法把富裕资金抽到国家手中,或用贷款指标把贷款规模控制住,社会上通货自然减少,留在国有商业银行部分也投到大企业中去了;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少,中小企业上股市本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民营中小企业只有一个不完全的、戴了一顶灰色帽子的民间“借贷市场”,原来中小企业资金本来就紧缺,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越聚越多,越多越不愿放小额贷款,中小企业的贷款会越来越难,中小企业的资金就会更加紧张,银根紧缩情况会在中国大地上逐步蔓延开来,从而形成通货紧缩。这是在中国这种特殊体制下、市场机制又不完善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不妨称之为“结构性通货紧缩”。这样,在中国的大地上可能同时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与结构性通货紧缩并在的局面。既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又会使产业结构调整会走入死胡同。出口企业会因为资金充足越说控制,发展得越快,越难转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大多靠民间借贷过日子,产品成本高,工人工资低,低层群众的收入上不去,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其结果是我们提倡促进消费,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恐怕也只是一个美好愿望。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种下降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普遍、持续性下降,而非个别商品和服务价格或部分地区价格水平的下降,也非偶然、短期的价格下降。从全局看,我国似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是普遍存在,覆盖面在90%以上,且近几年都是如此,实质是通货紧缩的反映,只不过被出口旺盛现象所掩盖了,反应不很突出。如果我们对中小企业再冲击一下,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快发展,中国经济可能出现动荡,这不是危言耸听!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虽然同是货币现象,本来是对立的,但是在我们国家却同时出现:现象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危机同时存在;形式是结构性的;原因是体制性的;情况却是很复杂的。宏观调控会更加困难,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难治理。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是国有商业银行独大,中小金融企业很少。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在大企业、外向型企业。它们开户大多在国有商业,国有商业银行从股市中吸收来的资金也主要投放在这些企业,这些企业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宠儿”,贷款给这些企业,银行高兴,地方政府高兴,中小企业却受到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也会在一片叫好中失衡!我们在农村安装了很多“资金抽水机”,诸如:邮政储蓄,各专业银行的金融网点,现在股市中又安装大的“资金抽水机”,资金越来越集中。如果现在这种金融体制没有根本改变,股市在金融股的带动下出现的“二八”现象,对广大中小企业可能恰恰是一个不祥的苗头!我们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市场化,企业有依法选择资源配置的自由,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而我们现在实质是通过金融垄断,指挥着资源配置的走向,金融股飚升就成了一个引爆点!我不反对金融股上市,但金融体制(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必须要有全局的考虑,否则就可能宠了大企业,苦了小企业;成了城市,害了农村。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忌。现在金融形势很好,却非常复杂。不完善的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市场机制、轰轰烈烈单项改革,我们会不会被老外玩得团团转?(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