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小川跟通货膨胀摆在一起,并不是要鼓励他大搞通货膨胀。把周小川跟弗里德曼摆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跟这位经济学大师比肩。把弗里德曼跟通货膨胀摆在一起,是因为他早就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与周小川(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换一个人当行长,就得更改名字)这样的中央银行官员的决策息息相关。所以,这三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名词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2006年11月16日米尔顿·弗里德曼去世)坚持认为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中央银行乱发货币造成的。即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上来自印刷厂: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央银行应该按照“单一规则”(single rules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为4~5%,超过这个数字就是犯规。
弗里德曼认为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为4~5%﹐这样既可以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也不会使名义工资下降﹐可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弗里德曼认为﹐这是“最适当的规则”。他建议﹐美国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应稳定在4~5%﹐除此之外﹐政府不用对经济进行其它形式的干预﹐完全让市场自发调节﹐保持经济均衡。
周小川先生是13亿人的中央银行行长。他的这个特殊地位,决定了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与他之间的干系。如果这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倘若不出现通货膨胀,那是他应该做到的,是应尽之责。
2006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该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水、电、燃料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品调价的压力,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报告预计,二季度和三季度同比居民消费价格(CPI)将保持平稳,四季度会略有上升,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2006年9月17日,周小川在新加坡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会议期间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但未来可能面临上升压力。他指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总体形势良好。扩大内需的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居民消费旺盛。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结构不合理、环境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金融领域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等任务还很艰巨。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11月10日,周小川在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主办的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中国央行认为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略高于应有水平,但目前通货膨胀水平较低。这话也许是安慰什么人的。看看周小川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决定的货币发行增长情况,就知道未来中国是不是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9%左右,实际上,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较上年同期)一直高于16%。例如,2006年10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16.4%。这就是说,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国的货币发行效率在全世界都算高的,印钞机也一刻都没有闲着——货币供应量比名义经济增长率高8个百分点。
有这每年积攒的超过实际需要量的超额货币发行做铺垫,慢慢积累下来,就是一个“火药桶”。在今后三至五年内,中国如果不出现比较头疼的通货膨胀,那一定是弗里德曼先生把什么东西搞错了,而以周小川行长为首的中国货币政策指定者们则是一群了不起的天才,特别是周小川行长,其在中央银行历史上的声望和地位也会大大高于沃尔克和格林斯潘之流,也许还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