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外名人成功与失败的本源追溯:发现人生》
第二节

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线 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线,是人们期望并祈求的人生景象,主要体现在少数人身上。 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线图示 主要特征 ——除了具有一般正常型的生命曲线特征以外,此类生命曲线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的生命周期较一般人长,超过各历史阶段的人均寿命,少数人的生命历程甚至长达100岁或更长。 ——在生命延长的同时,这些人还体现出相当健康与充满活力的状态,且具有起居得当,饮食节制,心胸开朗及喜好运动等习惯,对漫长的人生考验与挑战有着极强的适应力。 ——超常生命曲线的人,并不是没有身心方面的不适与波折,而是依靠自己的生命底蕴与必备的外在条件,战胜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困扰,给生命注入始终顽强延伸的能量。 第一章 生命曲线的构成与变化典型人物 (1)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先圣孔丘、儒家亚圣孟轲、儒家大师荀况都生于社会动荡、一生辛劳而奔波的生活状态中,但他们在创立与完善儒家学派,提出一系列影响中华几千年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想的同时,分别享有73岁、83岁、75岁的高龄。这在当时可谓世之稀少。 而春秋战国的另一名大哲学家、思想家墨子,出生于公元前468年的邾国,一生中当过手工艺匠,做过宋国的大夫。早年研习孔子学说,之后又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用、节用……”等十项思想主张,而自创墨子学派。他一生勤于思辨,论著颇丰,且生命的轨迹延伸很长,直达公元前376年,在92岁高龄时逝世。 墨子的生命曲线图示 (2)孙思邈 我国隋唐时期大医学家、中华药王孙思邈,7岁开始就学,20岁时已善议百家学说而精通佛学经典。他立志从医数十年后,更是博览医书,行走万里,勤思不倦,造诣极高,所著《备急千金要方》,被历代医学誉为中华医学之圣宝。更难得的是,孙思邈在救人治病,行医施善的过程中,体悟出许多养生之道。药王山的《孙真人养生铭》道:“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被悲极欢,当会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夜静鸣云鼓,晨与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常无病,常当节五辛。尔神宜娱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孙思邈身体力行,生命状态始终勃发,在百岁高龄时竟完成了第二部30卷的医学巨著《千金翼方》,终享于102岁,为中国古代之奇人也。 孙思邈的生命曲线图示 (3)巴金 近现代的知名人物中,生命超长者也颇有人在。中国文学泰斗巴金先生于1904年11月出生于成都,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时期。巴金1928年旅居法国后回到祖国,担任上海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等职。抗战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巴金于三十年代创作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家》、《春》、《秋》等。解放后,他仍以饱满的精神与不息的笔耕活跃于文坛,先后任上海文联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巴老于1978年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到1986年8月写至第150篇,历时8年,匠心独具地完成长达42万字的散文巨著,形成了巴金晚年文学创作的又一辉煌。 巴金一生涉世漫长,创作惊人,《巴金文集》达1000万字。尽管各种生活的磨难与长期超常的工作伴随一生,但他依托优良的生命活力走了过来。巴老对生命有着深刻理悟:“我将生命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小花,这就我们的爱和恨、欢乐与痛苦,这都跟着那水流不停的向大海流去……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尽管巴老于1983年患上帕金森症,之后又患上较严重的呼吸道病及骨质疏松等,但他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病魔,他的生命源泉一直流至2005年10月17日才停止。 巴金的生命曲线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