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沙祖康 不信外交辞令的“沙将军”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有“外交界铁嘴”与“外交斗士”之称。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历任斯里兰卡大使馆职员,印度大使馆随员、三等秘书,外交部国际司三等秘书、副处长、一等秘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副代表、裁军事务大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大使、代表等职,曾任第58、59、60届联合国人权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50届理事会主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十一大筹备委员会主席等职;现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士”、“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刚刚走上联合国副秘书长位置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他成名于“银河号事件”交涉的圆满解决,他的声音代表中国无数次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响起,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中有理、有节的折冲樽俎更让他名声大噪。他是联合国有许多轶闻的主角,对他的名言“美国人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闭嘴”、“人权问题美国最好先照照镜子”等已尽人皆知。 他素以善于即席发言且妙语连珠著称,有人说他铁嘴铜牙,一张嘴可以胜过千军万马。“不太相信外交辞令”的他言语犀利,态度坦率,有勇有谋,曾自称在没有硝烟的外交战线“从未输过,没有挫折”。 母亲烧香祈愿不要考上大学的儿子成了外交高官 2007年2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沙祖康大使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南威哲宣布了潘基文的这一任命决定。于是,沙祖康成为继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冀朝铸、金永健、陈健之后,第七位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也是第五位来自江苏省的联合国副秘书长。

在外交界,沙祖康以“铁嘴”著称,他个性鲜明,在谈判中据理力争,被外界誉为与唐家璇、李肇星齐名的中国“外交三宝”。他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消息在家乡江苏宜兴迅速传播,一些与他有过接触的宜兴人在谈及这位出色的“铁嘴”外交家时,赞不绝口。 其实,沙祖康出生在上海。“我是1947年出生的,父亲在英国人办的亚洲汽油公司工作,母亲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工人。父母都是苦命人,母亲实际上是童养媳,可不是地主家的童养媳,是穷人家的童养媳。穷人家讨不起媳妇,就找个穷苦人家的姑娘放在自个儿家里养着,在自己家里生活、过日子。”沙祖康说,他的父亲曾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受党的教育比较多。“解放后,上海的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失业工人很多。父亲于是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带头离开大城市,减轻城市的压力。1950年,我们一家就回到了老家江苏宜兴市杨巷公社蒋店村,在那里安家落户。3年以后,上海那边也好了起来,原来被解散的工人马上回上海,可是当时父亲认为农村的生活自由些便没有回上海。对于老人家来说,他认为这是他一辈子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他觉得对不起子女,因为后来农村的生活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