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站在世界体坛巅峰的19人:中国高端访问9》
结婚很长时间以来,虽然王义夫和张秋萍是一个队的队员,但平时是不准住在一起的,各住在各的宿舍。只有到了星期六,队里才允许夫妻俩团聚一次。严格的规定使他们将爱情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激发了他们奋斗上进的热情,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上,他们总是把最好的成绩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爱人。作为一个队的队友,王义夫和张秋萍一起参加了第24、25、26、27共4届奥运会,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王义夫获得了一枚金牌。 当时,张秋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射手,而且她成名远早于王义夫。1996年,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丈夫,张秋萍结束了自己作为一名优秀射击运动员的生涯,做起了王义夫的教练。作为妻子,张秋萍要在生活中悉心照顾伤痛缠身的丈夫;作为教练,她要在技术上指点丈夫,周密地为他设计一点一滴的细节。可以说,王义夫已经占据了张秋萍生命天空的大半边天。同样有着事业雄心的张秋萍从此甘做人梯,一步一步地将丈夫送到新的高度。而王义夫对妻子的疼爱也是打心底里的,他说:“张秋萍这些年,既是教练又是学生,还得管好家,真是不容易!” 王义夫的每一场比赛,张秋萍几乎都是紧跟在丈夫的身后,紧张而又理智地观看丈夫的比赛。每一次王义夫回头,准能看到妻子的微笑和手势。而今,王义夫已经熟悉了这种温馨而果敢的现场指导方式。在雅典奥运会比赛当中,张秋萍没有来到雅典现场。但是,王义夫和张秋萍却不断地发了几百条信息———王义夫将自己的比赛状态发信息告诉妻子,征求妻子的意见。马上,张秋萍就将信息发过来,很清晰很有条理地指导丈夫应该怎样。由于准备得非常充分,所以这次王义夫在决赛打得很坦然,并且将好的状态坚持到了最后。 可能是王义夫夫妇俩在射击方面的遗传,女儿王威旸虽然只有13岁,但枪打得就挺出色的。但是,王义夫不太赞成女儿这么小就托起沉重的枪杆,为此还专门跟女儿谈了一次,表示父母的心愿是希望她先上大学。但是女儿的主见非常强,她坚持说自己也要打枪。于是,爱女心切的王义夫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以前,忙于训练的王义夫陪伴妻女的时间太少,现在他说自己要好好补偿,抽更多的时间来陪着妻子和孩子。有时,他们一家三口会到北京附近的风景区玩一趟,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王义夫自诩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主要劳动就是去菜市场买菜。有趣的是,奥运冠军买菜却是经常挨宰。因为大部分卖菜的都能认出奥运冠军王义夫,所以他买菜的时候碍于面子一般都不讲价,往往是人家说多少钱他就掏多少钱,一手交钱一手提菜就走了。可他也不是每次都心里没数,有一次从一个菜摊买完菜,他再到另一个摊位一问,知道8毛一斤的菜自己却花了一块五。

和妻子相亲相爱这么多年来,不懂得浪漫的王义夫并没有对妻子说过多少甜言蜜语,更别提什么送玫瑰花、送巧克力,就连结婚首饰都没有买过一件。可真情装在他心里,有时候他从心底里冒出的话能让张秋萍感动地热泪盈眶。一个冬日,王义夫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妻子上街,骑着骑着,他突然对妻子说:“媳妇儿,等我拿了奥运会冠军,给你买辆桑塔纳,看把你冻得我都心疼啊!”张秋萍听后,鼻子一酸,紧紧地抱住丈夫的腰,把脸深深地贴在他的背上。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今,王义夫也经常和妻子到外面逛逛街,给妻子买套衣服,买点化妆品,和妻子在昏暗的烛光下喝点咖啡,回忆往昔的恩爱时光。在张秋萍眼里,王义夫越来越体贴人了,越来越像个好丈夫了。共同走过奥运赛场内外20年的风风雨雨,登上人生最高舞台后,在“老枪”王义夫和妻子张秋萍的眼里,获得爱人的真情便是他们追梦人生的最高赏赐,也是他们最值得珍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