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站在世界体坛巅峰的19人:中国高端访问9》
其实写人物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写高端人物,光采访就是一大难,要从茫茫时空的不稳定性中将不同时段、方位的采访对象相对稳定下来进行“深挖”,需要时间、耐性和缜密策划,一点不慎,事情就可能黄了;接下来就是努力把人物写好,又多少会受到一些限制,诸如时政方面、专业方面、经验方面等;要吃透它,翻材料就得花很多精力,这可比写虚拟的“胸有成竹”的小说、散文或诗歌等文学作品难度大得多,而且下笔不慎,写出的人物专访很可能就是八股式的呆板块头,甚至会溺死作者的文学素养。所以上海一位纯文学作家曾经挂出免战牌声明:从不写或很少写带有应制味道的稿件。而文化市场非常残酷,余玮夫妻可是一对笑傲文坛敢于拼搏的“拼命三郎”,这也许与他们出身在湘鄂农村从小吃多了苦头有关,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吃苦,许多城市里出生的生下来就养尊处优的“贵族文人”不愿意花太多精力为之的题材,当作金矿挥汗如雨地开采,从不言累,乐此不疲。而且在写高端人物的同时,也写出了不少高情趣、高质量、高品位、高品牌的作品,甚至有专著在全国政协礼堂首发,五六十位专家学者、还有国家领导人纷纷前往捧场。 余玮夫妇能够把容易写呆板的太时政、太专业、太学术抑或“面孔太正”的人物写得活泼有趣,丰采多姿,功夫了得。笔者纵览余玮夫妇的多篇佳作,发现他们写作的奇妙之处在于求不变中的多变,如不变人物的成长背景、活动环境、身份地位和卓著功勋,却可以推波助澜地应变人物的理想追求、矛盾化解、传奇生涯和奋斗历程。他们往往以文学手法处理真实的人和事,在《中国高端访问》丛书中,选择的对象涉及到中国的政治、艺术、科学、财富等方方面面的顶尖人物,应该说写起来很有风险,可是他们把握的行文基调很到位,能够使尖锐、敏感的内容(或问题)循着和谐的运笔气势化险为夷,风光更迭。如写事多用“颠覆平面法”,使事件更有传奇性。“十几年前的红透大江南北的青春诗人,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汪国真,因‘火锅事件’被以极不情愿的方式再度聚焦……”(《汪国真:腹有诗“书”气自华》)只简约几笔,就交待出扣人心弦的事件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写人多用“类比移植法”(或粗鄙法),更能幽默有趣地表现人物特征。“海拔一米八,腰围一米零几,体重零点一零五吨。周宝生身体魁梧,伟岸有余,可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周宝生: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传奇》)人以“海拔”、“吨”位论之,“粗鄙”到极致,也就可爱到极致。写景多用“袖里乾坤法”,使之穷极现代时空的典型意义。“通往官桥八组的道路平坦宽阔,两侧的建筑掩映在观赏树和草坪中。一排排农家小楼依次摆开,错落有致,白瓷砖贴墙、红瓦铺顶,整齐亮丽,‘农民文化中心’功能齐全,森林公园郁郁葱葱,‘中国博士后田野高科技工业园’生产忙而有序,在鸟儿的阵阵呢喃声中,让人品出几分和谐、宁静、甜美。在蓝天白云下相互衬映,展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新景象。”(同上)写景不局限于眼前之景,将所写之景赋予人文思想,也是作者大视野、大境界的自然观照。写物多用“闲中着色法”,更能激活感官上的审美情趣。“老作家孙犁的女儿孙晓玲珍藏有一张铁凝亲手绘制的、送给孙犁先生的贺卡,贺卡上画的是一只引亢高歌的雄鸡,红冠、粉脖、灰身、紫爪、孔雀蓝尾羽,神气活现,生机勃勃。”(《铁凝:中国文坛的新任女掌门》)写到尾巴不说尾巴,说成尾羽,只一字之差,使事物灵动的感觉浑然毕露。 触摸装帧精美泛着睿智光泽的《中国高端访问》丛书,也触摸到了这对作家伉俪全方位的立体思维,这种融合了新闻性、故事性、典型性、通俗性、知识性、思辨性等性能强健的立体思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历练而成的写作气场本事无穷,正电荷般地挟带大量信息和丰赡内涵灿烂地辐射着中国文化前沿。 敷设此文,忝列为序。

200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