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联合国秘书长个人魅力与政坛之路:潘基文传》
但是,潘基文却希望到发展中国家印度工作,而不是发达国家美国。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潘基文的弟弟潘基相解释说:"当时,我们家的情况非常不好。如果大哥去发达国家美国的话,很难攒下什么积蓄;如果去了相对落后的印度,省下钱来还可以贴补家用。所以大哥自愿选择去印度工作。" 2001年,潘基文任外交部次官,关于自愿去印度工作的原因,他说了和弟弟类似的话,"我通过外务考试,进入了外交部,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人们感觉我们家和夫人家的背景都不错,所以很羡慕。事实上,我来自农村,什么也没有。我自愿去印度工作,完全是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虽然我没有背景,甚至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潘基文的名字在外交部广为人知不是因为他的研修成绩位居第一名,而是因为他放弃美国,自愿到印度工作。当时,朴正熙总统为了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印度建交,于1972年2月任命业务促进能力出色的洛杉矶总领事卢信永为新德里总领事。 为了与印度正式建交,卢信永总领事召集全部外交官同事,挑选了英语水平出色的潘基文。 潘基文担任驻印度总领事馆的副领事,从而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凭借诚实的品行、出色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英语水平,很快就引起了卢信永总领事的注意。 1973年,韩国与印度正式建立邦交,卢信永也从驻新德里总领事晋升为驻印度大使,并在公馆长会议上公开赞扬了潘基文。卢信永在出版于2000年的回忆录里这样记述印度时期,"初次见面的潘基文事务官帮我完成了很多工作,那时候他刚刚结婚。" 1955年,卢信永通过了第三次高等教育考试,此后便一直走精英路线,曾担任过驻日内瓦代表大使,1980年到1982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官,经过国家安全企划部长,终于在1985年被任命为国务总理。 1976年,潘基文升任书记官。1978年10月,潘基文被任命为驻联合国代表部一等书记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工作。卢信永刚刚就任外交部长官,立刻任命书记官潘基文为国际联合课长,可见他对潘基文有多么信任。 "很抱歉,我晋升得太快了" 1985年,卢信永被任命为国务总理,立刻召回了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留学的潘基文。多年之后,潘基文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卢总理写信叫我回国,我在美国写信祝贺卢总理,两封信在太平洋上空擦肩而过"。 当时,卢信永任命副理事官(三级)潘基文为原来由管理官(一级)担任的仪典秘书官。1987年,再次将他提拔为理事官(二级)。 这样一来,别说参加外务考试的同届毕业生了,就连第一、二届的前辈们也都被潘基文比了下去,他成了晋升最快的人。于是,潘基文就给一百余位同届、前辈、后辈们写信,内容大致是"很抱歉,我晋升得太快了"。 在非公开场合,潘基文经常提及前总理卢信永,坦言自己从卢总理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特别是通过琐碎的小事熟悉了重要的东西。
![第19节:自愿放弃美国去印度(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54028898706.jpeg)
"卢总理非常重视电话和书信的重要性。电话就像有人站在门口敲门,必须真诚地去接。另外,写给别人的信也必须亲笔签名。对于没有亲笔签名的贺年卡和书信,卢总理从来不看,直接就扔进垃圾桶。因为没有发信人的诚意。2006年年初,我宣布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时候,总共发出了一千多封信,亲笔签名之后才发出去。" 国务总理仪典秘书官潘基文负责起草卢总理的演讲稿。演讲结束之后,潘基文负责忠实地收集反映,做出自己的建议。 对于秘书官的作用,潘基文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后辈外交官当中,有人认为只要写完上级的演讲稿工作就算完成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演说如何进行,听众的反应怎么样,这些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做出报告。只有这样,将来上级才能放心演说,并且减少失误。这是我在为卢总理工作的时候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