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最大主题连锁酒吧:像童话一样生活》
在当年总结的来看读师专的最大好处就是这里积淀了大量的美女,因为漂亮,受到的各面深浅不一、方向不同的骚扰,自然成绩不如人意,加之那时还没有出现"自费生"这一概念,所以这样的美女多半来读了师专,而他所在的外语系更成了"重灾区"了。 刚进大学时其实他一直追在他们班的系花,她和他的境况很相似,也是来自一个军工厂的,不同的是他的母亲是上海人,她是属于气质高雅的那种,眼睛很大,且随时给人以幽怨的样子,披肩的长发,浓黑的眉目,足有1.66的个头,却是极好的身材,对他说话时总然不敢直面他的目光,声音很有磁性的,柔柔的能让人醉了。

说是"追",其实不如说是一种游戏,每天夜里都有同寝室的男生怂恿他去追那个女孩子,许多住过男生寝室的人都知道,进校的新生每天夜里谈论的话题是些什么,尤其在朦朦胧胧的时候,有时会肆无忌惮的把女人的每一个身体的部位拿来点评一番,当然每个人却是心事不同的。 在怂恿你去追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也许某个人在心里大倒酸水,而另外的人则梦想着你成为他的替身,还有的人就是惟恐天下不乱,他们在等待闹剧上演。 尽管如此,渐渐的他还是觉得好像应该去追她,因为就当时而言,他是班上最优秀的,而她是班上最美丽的。 但那个女孩一直很清高,或者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缘故,还没有开始追已经满城风雨,难度系数像股市里的牛市--已经被拉了八个涨停板,空间已经极小了。 于是这种感觉一直没有结果,他们不咸不淡的相处,甚至她还像一个提防有案底的假释犯人一样小心的和一个大家公认很优秀的人保持一种距离,如履薄冰。 1990年那个秋天,90级的女生进校了,在淡淡的失落感和强势的优越感里,他们迎来了新的一个学年的同学们。 在迎新的这一个过程中依然是光棍的他们,内心是骚动的,对于新来的妹妹们他们各个都像是一个个怀春的小公鸡,早就整理花冠蠢蠢欲动了------ 阿伦是迎新晚会的主持,自然成了万人瞩目的焦点,他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晚会很轰动,在现在想来是比严守一那个有一说一的节目要好的多了,因为他的节目女观众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呀! 门前还立了一块牌子,"非外语系男生(教职员工除外)非请莫入",你就可以想象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他,在当时的光辉形象了吧。 他得到了小女生们的追捧,其他"大熊猫"也一样倍感宠幸,所以他一直不喜欢那句广告词,什么有了选择真好,如果上天给他一个机会还让他选择一次的话,我想,也许阿伦还是会再选择读外语系的! 在校园里他是一个名人,除了作协会员、学生干部、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运动明星,大一时的运动会他就打破了跳高记录,并且将跳远、三级跳、跳高的金牌纵揽怀里。 这在以前的校运史上绝对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外语系多年以来一直是给人以"病态 奶油小生=阴盛阳衰"的概念,他挥舞双拳从跳高横杆下的地毯跃起咆哮的时候,系主任一定高兴的像在产房外听说得了个大胖小子一样心花怒放。 坐回去跑道边的班级区时还能够看到中文系、化学系、政史系等等那些盛产淑女的系里的女孩们专门跑过来参观,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励志提炼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有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耶鲁大学可谓是人才济济,而且不乏多才多艺之人,为什么要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呢?最后还是校长自己道出了原委。他说:耶鲁大学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唱歌、下棋等为特长,从来没有人填过自己擅做苹果饼,我觉得这个特长才是真正的特长,如果他填上自己"擅长厨艺",我可能就不会选她了,要知道所谓特长就是真正的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