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缓其兵,利己器(2)
系列专题:《中国历史博弈中的丛林法则:破局》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 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就这样,司马懿破了公孙渊的守局。 司马懿在速战破孟达和缓战平辽东这两次军事行动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一书中赞叹道:"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胜;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胜。""有势不同而事亦不同者:敌粮多而我粮少,则八日而取上庸;敌粮少而我粮多,则百日而后拔襄平是也。或速或迟,随时而易,变化无常,读此可以悟兵法。"但无论速战还是缓战,指挥者都要能够统筹全局,根据实际情况,不为局部或一时的小利所动。在我方准备尚未充分时,为争取更大的胜利,应采取缓战计策,一但时机成熟,应当机立断速战速决。 历史上以缓兵之计获胜的,远远不止这一次。我们再将历史的车轮往后退一千多年,回到春秋战国时代,看看秦国的王翦是如何以缓兵之计来破敌的。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灭亡了韩、赵、燕、魏四国。公元前226年,楚国发生了内乱,秦王就想趁机进攻楚国。 楚国在当时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因此,要进攻楚国,秦王也是很慎重的。战前,他召集将军们来到宫里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商讨进攻楚国的大事。 会议围绕出兵人数多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秦王首先问旁边一个名叫李信的将军说:"李将军,进攻楚国,依你看我们得出多少人马为好?" 李信是一位年轻的将军。听到秦王的问话,他冲口而说:"只要二十万人马就够了。" 秦王回头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已当了几十年的将军,最后升到大将,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这时,他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王翦没有立即回答秦王的问话。只见他紧锁双眉,仔细考虑了一会,才慢慢地说:"依我看,必须六十万人马才行!" 一个说二十万,一个说六十万,整整差了几倍。秦王心里想:看来王翦毕竟年纪大了,胆子才会这么小啊! 第二天,秦王发布了攻楚的命令,命令大将李信和副将蒙武带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秦军出发了,王翦向秦王上了一道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精力衰退,请求辞去将军职务,回家养老去。秦王也觉得王翦的确老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信不愧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年轻大将。出兵不久,他便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占领了楚国的不少地方,秦王对此感到很高兴。但是,楚国毕竟是一个大国,秦军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后,必然要分兵把守,兵力就分散了。不久,李信连吃败仗,把已经占领的楚国土地,又全部丢掉了。 秦王得到李信失败的消息后免掉了李信的职务,并决定还是请老将王翦出来。此时王翦已经回到家乡养老去了,秦王急忙亲自前往王翦的老家。秦王来到后,王翦把秦王迎进了堂屋,行过君臣之礼后问道:"大王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重要事情?" 秦王说:"李信带兵进攻楚国已经失败了。现在楚军正在西进,很快就要打到我们秦国来了。为了国家,我今天特地前来,请老将军出来领兵杀敌,报效国家。" 王翦一听,连忙感谢秦王,他说:"大王的命令,老臣本来不敢违命。但是我已经年老还乡,实在已无力担负这个重任,还是请大王另派得力的人去吧!" 秦王见王翦不愿出来,又说:"老将军不必多说什么了,这一次,无论如何你也得要亲自出马才行啊!" 王翦见实在无法推辞了,他想了一想,对秦王说:"大王一定要我出来,就必须接受我的请求。要攻打楚国,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秦王同意了王翦的要求。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开始向楚国进军。 秦军将士以为王翦出动这么多人马,一定会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消灭楚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翦率军刚到秦、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就立即下令军队停止前进了。接着,他又指挥将士们建立营寨,修筑堡垒,丝毫没有要进攻楚国的样子。 楚国大将项燕天天派人向秦军挑战,王翦就是不理,仍然按兵不动。 秦军将士们向王翦提出要求,冲过去跟楚军打一仗,但老将军却下了一道命令:坚守营垒,不准出战,违令者按军法处置。楚军几次挑战,王翦却没有理睬。这时,楚军也认为王翦年老胆小,不敢跟他们打仗。 王翦把军队驻扎下来,又干些什么事情呢?他最关心士兵们的生活,亲自察看各个军营,叫士兵们把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让大家好好休息。他还想办法改善军营里的伙食,让大家吃得饱饱的。 将士们吃饱了,睡足了,王翦还让他们在军营里搞一些有趣味的军事游戏,大家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王翦还在一旁鼓励大家说:"好啊,好啊!你们只管痛痛快快地玩吧!"王翦还叫军官把那些力气大、跳得高、动作灵活的士兵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来。 王翦带领秦军在秦楚两国的边境上这么一停,就停了一年多,军营里每天热闹得很。这样时间一长,楚国的军队可受不住了。他们看着王翦无心打仗的样子,慢慢地自己的斗志就日见低落了。在一个黑夜里,他们在项燕的带领下,开始向东转移。 王翦得知楚军转移后,他马上召集部队,说:"你们天天盼望出战,要求出战,今天机会来了,你们一定要奋力杀敌!"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休整和训练,将士们一个个养得身强体壮,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听了王翦这么一动员,大家都跃跃欲试,结果这一仗,楚军溃不成军,全线败退,秦军一鼓作气,活捉了楚王负刍,取得了灭楚的胜利。楚国的攻势之局也被王翦这么一招缓兵之计给轻松地化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有时的退是为了进一步的进。当取胜的时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要敢于退,等待时机,不能盲目地进。兵贵神速,是用兵的一般规律;缓兵之计,也是指挥上的常见之法。战争中的情况多种多样,行动计划,则应有张有弛。以退为进,在兵法上是说,以退却为手段来达到进攻的目的。 缓兵之计,在兵法上是说,暂时使势态缓和,拖延时间,以便从中脱离危险。更多的是用于不利形势下,争取一段喘息的时间。 破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心急。故益以缓兵计,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相机而动。破局者若能深切体悟缓兵计的智慧,将大有裨益。
更多阅读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理,逍遥客栈,肖遥正在安安静静的看书,这本《以交易为生》中对“交易”的描述非常贴切:交易者十分自由,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这就是成功
第39节:不论到哪里,外表会说话(2)
系列专题:《活出生命的喜悦与自在:我靠挫折来栽培》 我的皮肤属于过敏性皮肤,照理说很容易对化妆品过敏。但说也奇怪,只要我几天不化妆,皮肤就变差。后来我发现,习惯化妆的人就会注重保养,所以皮肤的状况反而照顾得很好;相反的,不化妆的
第39节:赢得对方信任,才能一步到位(1)
系列专题:《金牌销售员常用七大说话秘诀:会说话拿订单》 7 赢得对方信任,才能一步到位 尽管在推销过程中口才的作用极为重要,然而,有很多时候仅靠口才还拿不下订单的。例如,绝大多数顾客会在没有见到产品之前,都不会凭借推销员的一
第39节:不找借口,‘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2)
系列专题:《职场行动手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对此,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看清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去适应它,如果有可能,采取建设性的方式去改善它。惟一不值得做的,就是指责、抱怨和自我折磨。 后面那句话,更是让自己醍醐灌顶:
第39节:逃避与借口,只能带来更多危机(2)
系列专题:《高效执行力的精神源泉:自动自发》 如果在工作中遭遇到难题的挑战,就选择逃避,甚至想要逃跑(转换工作),这能解决问题吗?在哪里又不会遇到问题呢?再遇到问题怎么办?继续逃跑?如果自身的能力没有提高,那么在任何地方都会碰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