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天亏损10万美金,只有国企业能亏的起
2006年9月21日《焦点访谈》播出《海运惊现“负运价”》的节目,讲的是最近3年来,在我国部分港口国际海运航线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航运公司帮客户运货还要倒过来给客户钱。一开始,当市场刚开始出现负运价的时候,海运部门一天的损失相当要推进大海一辆桑塔纳,后来由于竞争的加剧,损失相当于一天推进大海一辆奥迪,到现在(一周)损失达76万美金,一天意味着10万美金,这又意味着推进大海一辆什么车呢?
据《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得知,参与其中的都是国有航运企业,恶性竞争让这些国有航运企业损失惨重。但面对损失国有航运企业至今还乐此不疲。正如被采访者说的“可能国企亏得起”。
只有国企业才能亏得起,这证明是国有企业体制不合理导致的:要么是国有企业公有制主体的弊端所致;要么是国有企业“公有产权”的弊端所致。相比较可口可乐这样的公有制大公司,我们是找不到公有制制度缺陷的,那么唯一的不合理之处也就是在“公有产权”的问题上。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公有产权”的国有机构经常出现的建老鼠仓问题,这也是一样的。这些问题根本是在“公有产权”体制下杜绝不了的。
二,“公有产权”是对国有企业过度救助的体制之源。
这样的竞争竟然比谁亏的多的国有企业,是不可能支持市场经济大厦的建立的。而这样的企业竟然能在市场经济存在到今天,而不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简直就是个奇迹。为什么我们的市场机制不能淘汰这样的低效率企业呢?根本原因就在体制上。下面我们再说一个案例。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政府为关闭清算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埋单”,已花费人民币5万亿元。如果《焦点访谈》报道的海运国际航线的每周亏损76万美金是个大数字,那么相比较银行的损失,国家为银行的经营不善的5万亿的大买单,每天10万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关于中国政府对银行改革付出巨大成本的重要原因,中国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认为,“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对这些金融机构实施过度救助导致的”。为什么中国的国企会没有退出机制呢?为什么可以会产生过度救助呢?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国经济的“公有产权”性质上,政府随便都可以拿没有“私有产权”制约的国民财富填无底洞。当然用“公有产权”的国民财富填了窟窿国企,当然不会被市场淘汰,也不会有退出机制了。
拿《焦点访谈》每天亏损10万美金的国有海运公司来说,政府(地方政府)可以动用几乎用不完的“公有产权”国家资产(比如出卖土地,比如动用外汇储备注资)来延续其生命。而在“私有产权”基础的国家,大多数的资产都是以“私有产权”的形式存在的,象国有海运公司这样经营亏损,想要动用国民财富为其经营亏损买单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样“私有产权”体制下,就不会产生焦瑾璞谈到的过度救助。因为“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那样即使是公有制为主体企业一旦面临亏空,结果会是发生产权转移,或者企业破产而退出市场竞争,这样的体制整个市场是在作优胜劣汰,是有效率的。
“私有产权”基础的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都是经历过市场优胜劣汰选择的,而“公有产权”体制下,企业资产的积累往往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而是出自于掠夺民众,这样企业的经理人也完全可以不靠市场竞争,往往是政府任命的。这样就导致了国有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的低下。这种机制下,无论企业,还是管理人员都不遵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的。
目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过热,根本是和目前中国的“公有产权”体制是分不开的。比如房地产的繁荣,是建立在银行体系的安全之上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家动用外汇储备为银行系统风险买单。中国的房子是给银行盖的,国家给银行系统买单实际上就是动用国民财富给房地产买单。也就是说中国以“公有产权”的体制是必然会导致房地产疯狂的。
再比如目前证券市场的繁荣,完全是由于政策资金托市,还有管理层垄断新股发行导致的。这里我们发现无论是价值发现行情,还是股权分置改革行情,都离不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有产权”国有资金支撑。国有资金和每天可以亏空10万亿美金的国有航运公司一样,完全是可以不比赢利而专门比亏空的。但整个市场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那么一旦人民币升值红利消殆尽,一旦国有资产消耗到一定程度,增量资金不再进入没有了资金推动,那么结局就必然是中国经济硬着陆。
但无论经济好坏,“公有产权”的国民财富的结局都将面临“私有化”的趋势(大面积的贪污腐败也是“私有化”)。垄断行业的集体加薪,应该合法吧,但笔者绝对可以成功论证其是一种贪污腐败合法手段的,体制之弊,防不胜防!
三,垄断是效率低下的“公有产权”的国企的唯一生存手段
由于“公有产权”没有生命力,效率必然低下,这就必然导致其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以不正当手段维持其市场竞争力。以“公有产权”为基础的企业必须要用垄断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维持其市场利润。这严重扭曲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进一步导致民族资本的高耗于低效。
虽然“我”“公有产权”的国企没有效率,那么对不起,“你”“私有产权”的企业不允许和我公平竞争,或者不允许你进入“我”的行业!结果在中国无论高效率的私企,还是低效率的国企都不能使民族资本兴旺!
中国证券市场必须要用政策市来维持市场繁荣,因为一旦没有了政策垄断,处于和“私有产权”公司的公平竞争之下,大批效率低下的“公有产权”支撑的国家企业将大面积瘫痪。再比如房地产市场,国家必须动用行政手段控制土地的使用,否则大量再建新建的无限市场供应早晚会搞垮这一暴利市场。
低效率体制必须用不正当竞争维持自身生存,这也是中国舆论猛烈抨击国有垄断,但国有企业始终垄断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目前的“公有产权”基础上,没有效率的企业,一旦失去垄断就意味着死亡。
四,继续“公有产权”体制,每个人对应的国有财富是会增加还是会减少?
现在中国积累了近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财富显然是“公有产权”性质的,但其实质是和国家的耕地、矿藏、森林、国有企业等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国民财富。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份的。但“公有产权”性质下我们这些资源是以国家集体的形式进行管理的。这个休制的效率肯定不会高到哪去的。
如果是在“私有产权”的国家,按目前近1万亿外汇储备,每人就会相当拥有769美元的外汇储备(折合6092元人民币),每个农民会有2亩的耕地几十亩的山林(折合几万甚至十几万),这笔财富如果不动用,而是投入到一个机制合理的证券市场(比如香港股市),按年10%的平均增长,那么十年后,原来的资产不会减少,还会获得一笔不菲的投资收益。如果有人遇到疾病或者天灾,每个人拿自己的那份财富起码还可以从银行抵押到一笔贷款。
但现实是在“公有产权”支撑的经济体系里,越是穷人越是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那怕是本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财富。
虽然国家现在在搞对贫困阶层的救济,事实上“公有产权”的体制非但对贫苦的救济起不到解决根本问题的作用的,就是“公有产权”的体制,其对富裕者的救济都是很失败的,我们知道国有商业银行业的管理是不成功的,否则中国金融改革的5万亿改革成本又从何而来?还有仅养老金一项缺口就达2.5万亿元。
“公有产权”的支撑的经济体系没有效率,其实证明这一点也很容易。笔者上面说的那些国家管理的国民财富,现在每人人均就会相当拥有769美元的外汇储备(折合6092元人民币),每个农民会有2亩的耕地几十亩的山林,折合几万元(城市居民由于对国有企业,城市资源的占有,其财富要远比农村的人均财富多),如果继续搞“公有产权”性质的集体管理,那么十年后谁能保证我们国家那份财富会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现实问题之一,哪个省份的山林,树木是只多不少的?其实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欠下的环境债已经够我们偿还的了,这都是“公有产权”体制下的恶果。
对“公有产权”的不合理性,笔者曾撰文《中国经济根本不遵守客观规律》专门予以论证。认为支撑公制主体的必须要以“私有产权”为基础才合理,因为只有“私有产权”的制约,投资者才能在最后关头卖出资产惩罚操纵者,惩罚贪污腐败者。而事实上中国广泛的出现贪污腐败,也是“公有产权”无法对操纵者无法制约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人说贪污腐败有利于市场经济,其实贪污腐败是用另一种手段在破坏我们“公有产权”为基础的不合理体制。当然笔者相信如果体制不改,那么中国贪污腐败的势头也不会减弱,根本上我们国家存在一个极其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当然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方向是正确的。正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公众投资者拥有绝大多数的股份的经济体制一样,是合理且高效的。场经济的基础应该是规则公平,产权明晰。如果理论上对本文观点不反对的话,那么我相信下一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公平的,在不影响现在经济秩序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私有化”。将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基础从“公有产权”变为产权明晰的“私有产权”,通过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化将是最好的办法。历史将证明我们反对“私有化”,仅仅是因为我们反对不公平的“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