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金融领域也开始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也随之恢复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自1980年以来,短短二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亿多元人民币增长到1999年的1384.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5.8%,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水平;保险公司的数量从一家发展到30家,并且形成了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国有独资、又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司组织结构。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2005年,随着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混业经营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及金融混业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国保险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多,保险中介机构快速增加,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竞争。2006年1-7月份,全国保费收入为34242986.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3.3%。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十大保险市场之一。
但是,在良好发展趋势与初步繁荣的背后,我国保险业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民众保险观念与消费意识极度淡泊、市场环境不规范、政策法规滞后不健全、产品体系不科学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最近颁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现今的问题与今后的方向。但笔者认为,保险行业在贯彻落实意见,努力解决矛盾问题时,还应尤需注重以下的环节和方面:
一、努力提高民众对保险的理性认识,加大保险市场培育力度,改变保险市场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做大市场蛋糕。在我国现阶段,多数人对于保险缺乏理性的认识,甚至感性的认识也很不准确具体,这在农村市场尤为突出。民众保险观念与消费意识的极度淡泊导致了保险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对较小、产品推广难度较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品牌的宣传而忽视产品本身的特点、价值等方面的宣传,实际效果很差,民众看了宣传广告之后,往往是只知道其公司,不知其产品、价值,更不用说保险意识的提高了。多数的产品推广是依靠关系、游说和行政等手段,民众的消费自发性很差。因此,保险行业只有必须注重多民众的消费教育与引导,注重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加大对产品价值本身的宣传,通力协作,共同提高民众消费意识,增加有效需求,提高保险认知度,共同做大市场蛋糕,才能改变目前保险市场被动营销的状况。否则,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急速增加,市场容量会显得相对有限,有限的客户资源被争来抢去,行业内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
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注重产品结构的科学性,以科学的产品引导民众的保险消费意识,满足民众需求。保险公司要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细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消费需求的特点和迫切性程度,研究开发最贴近消费需求,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产品,并以这些核心产品为切入点,带动民众保险消费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农村、农业领域的保险,产品设计更应该注重消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
三、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的同时,要注重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保险机构和民众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保险事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本着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态度,不仅仅抓好管理,更要努力帮助、引导保险机构的发展和民众需求的增加,做好服务工作。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我们说中国的保险业潜力无限,前景光明。愿我国的保险事业在多方的自觉调控与引导下,策马奔腾,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