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候,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家的货币供应依据是什么?国家发行货币现金究竟根据怎样的公式规律发行的?本以为在网络上面可以搜索的相关资源,但结果是越看越糊涂。
不过总的结论就是,通胀的成因源于货币供应过多,紧缩的成因源于货币供应过少。这种观念貌似正确,其实不尽然。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民众所需求的咽喉必需品、垄断性的产品等普遍通胀(如水、电、气、蔬菜、教育、医疗、房产等等),而电器、电话、汽车、纺织品等价格偏向紧缩。这种现象就不是货币供应的多少能解释了,它恰恰反映的就是市场规律对国家的任何政策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事实上在任何一次通货膨胀的过程之中,而通货紧缩的现象也如影随形,一旦通货膨胀得到抑制,接踵而来的就是通货紧缩,此起彼伏,循环不断,从来就没有找到过适度的感觉。 从50年代开始,中国的货币现金供应是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作为货币现金供应的依据,为什么会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子一作为货币现金供应?其中的解释包含什么货币乘数概念、利率概念等,很让人费解。我们姑且不论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掺有水分,基础数据来源多么的不真实,纵然产品价值数据可求,但商品价值数据就不可求,因为商品价值包含服务劳动价值,据西方经济学家们称,社会生产行业的劳动者只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绝大部分劳动者却从事服务行业,那么也就是说,服务产品价值总量(包含非实物产品)远远高出社会生产产品价值总量,如此说来,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来作为货币供应是不符合逻辑的。 目前,中国在原来“商品价值总额的八分之一货币供应”的公式下,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基础上递增17%的速度,发放货币,连续10年,也只造成2.2万亿的货币额与10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的1/4.5的比例。显然,原有的八分之一公式已经不可取,在原有的货币供应公式上差不多翻了一番,但结果是,“钱荒”现象依然故我。那么也就说明了这种货币供应公式也不正确。
按理,货币供应/年=商品总价值/年=国家财政收入/年,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总额-人民存款积累总额=国家财政的潜在货币供应量,这样的货币供应才能与社会需求形成配套,供求关系才不会产生矛盾。从1978年到2005年截止,社会产品积压了80.5705万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仅仅26万多亿,我们姑且不论80%的存款占据在20%富裕阶层手中,单单以存款数据和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数据就已经形成巨大的差距,无法形成配套,泡沫经济竟然达到53万多亿,其中还没有包含服务行业的非物化产品总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我们现在追求数据的配套,按照这种公式往市场经济模式上硬套的话,立马就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市场商业人士就会利用价格疯狂的盆剥劳动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商业人士既掌握了商品,同时也占领了大面积的货币,而大面积的生产劳动者将会变得一无所有,贫富差距将登山新的台阶。显然,这种公式无法与市场经济模式形成配套。
那么,货币供应/年=商品总价值/年=国家财政收入/年,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总额--人民存款积累总额=国家财政潜在货币供应量,这种公式错了吗?这种公式是不会出错的,而是错在市场体制模式。在市场经济模式中,我们将无法列出商品与货币配套的完美整合公式,仅仅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作为货币供应的抽象公式,而市场经济的现状就是,社会长期处于货币稀缺性危机状态,尽管产生周期性的通货膨胀,但货币稀缺性危机始终是如影随形。通货膨胀不过就是针对部分经济活跃的区域、集体、个人表现出来的变相盆剥方式。而货币稀缺性危机却一直占领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
显然,单单要求数据的好看是绝对行不通的,重要在于社会管理模式的完美和整合,以完美的社会管理模式来配套吻合完美的计算公式,而不是以完美的计算公式来硬套千疮百孔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出错,那么就会极大的破坏数据的完美,破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改革开放以来,试问,真正做到成功的政策有几多?至少我还没有发现。难道说政策错了吗?纵然政策存在错误,但还不是主要方面,而真正造成政策失败的原因就是市场具有天生的、极大的破坏性。比如教育、医疗体制改革,这是在市场的围攻之下,政府被迫做出市场产业化的改革,否则,国家财政将产生严重的财政危机,并引爆金融系统的一系列危机。然而,教育、医疗市场产业化给社会带来的严重恶果将又拖着我们不断滑向深渊的不归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市场强大的、势不可挡的破坏功能所造成的。
国企改革为何是老大难?为何成为国家的累赘?这也是市场的主要“功劳”,市场首先把原本红的发紫的国企排挤成国家的“烫手山芋”,致使国家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把国企抛向市场,从而成为市场的免费午餐。我们将不断看到的就是,国家政府将不断退出经济阵营,成为实实在在的小政府大市场,然后演变成官僚割据,形成政治市场化,形同无政府全市场,最终集权政府消亡,动乱年代的到来,恶性循环,新政府重新建立。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演变规律,更是历史朝代的演变规律。所幸的是,当今政府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全国各地产生了难以逾越的威慑作用,所遗憾的就是,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对于穷苦大众来说仍然是遥遥无期。在自然灾害、贪污腐败、刑事犯罪、贫富差距悬殊不断拉大的社会里始终饱受煎熬与蹂躏。也许,不少学者对市场经济寄托太多的幻想,为中国暂时的稳定而欢庆,而实际上中国社会的“癌细胞”正不断扩散,为中国将来的动荡深种祸根。我们可以不用回顾历史,就以现实世界格局也能了解一二。从阿富汗战争到美伊战争、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巴以冲突、以及以色列和黎巴嫩战争、恐怖活动等等,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市场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模拟,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优胜劣汰的社会,那么世界格局也会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作为壁上观,但不会太久,这些危机一样也会在中国上演。当国家政府完全退出经济阵营之后,新的危机就会接踵而来,贫富差距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宁,恐怖事件也将会频繁发生。因此,市场经济社会就是自己把自己打败的社会,就在这时,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压力也凸现狰狞、撕破伪装,那么国家政府就会腹背受敌、草木皆兵。
当我们看到城市的在量扩张,农村的萎缩,不难想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基石已经愈来愈显得脆弱。当一个国家的双腿再也无法支撑整个庞大的身躯时,那么就成为了众矢之的羔羊。
美国作为第一超级大国,似乎成为许多经济学者模拟的榜样,笔者在这里要提醒的是,美国的富强来自于金融欺骗,来自于战争,来自于石油经济的操纵,美元是国际硬通货,这是中国无法模拟的。金融欺骗的手段就是把别国积极出口创汇所付出的产品变为美国的免费午餐。当今中国储备的8000多亿美金随时有可能遭受损失,人民币被迫升值3%就是例证,动辄就是数百亿上千亿的损失。
我们可以把世界格局形容成若干个独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必然产生优胜劣汰,那么倒闭的企业就是倒闭的国家,美国作为第一优胜企业,就会不断吞并其它倒闭的企业,从而充实了自己的实力,不断的消灭与自己相抗衡的企业,使其完全丧失竞争能力,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因此,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之中,美国永远是强者,而其它国家却惨遭横祸。中国要想模拟美国,只会永远的交学费。如果要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除非世界各国全部消亡,最后才轮到美国,原因在于美国有其它国家供养,它永远驾临在其它国家之上。这就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残酷本质。在国际舞台之中,中国是世界工厂,是世界的贡献者,也可以说是美国的贡献分子之一,而不是驾驭者,当中国的资源消耗殆尽,为世界再也不能作贡献的时候,中国的危机就会全面爆发。与其说美国是世界霸主,不如说其是世界的“吸血鬼”。
当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货币体系,当一个国家拥有一个漏洞百出的货币体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长期处于“贫血、钱荒”状态,也就是货币稀缺性危机而依靠“造血”功能苟延残喘。国民党执政时期就是这种状态,经济危机给劳苦大众带来深重的灾难,自然无法供养频繁发动战争的国民党政府,致使国民党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四面楚歌,那么国民党就无法在中国领土上立足。货币是劳动人民储存财富的凭证,而货币体系就是劳动人民通过劳动获取货币的保障和途径,当劳动人民失去了获取货币的保障和途径,那么劳动人民一个一个就被政府边缘化了。风险自当已是当代劳动人民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呼吁宁可不要政府,因为劳动人民只在做贡献,却得不到政府的回报。在社会公平和保障方面,政府的作用几乎是无为的,怨声载道,政府也在劳动人民的口水中过日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一矛盾只会恶化不会缓解。
费雪公式是:“货币总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这样的公式是很不严谨的,商品价值总额可以理解,但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统一的价格,自然无法统计商品价值总额,这种公式自然不能实用,并且服务产品中的非物化商品将无法统计。货币流通速度就更让人费解了,货币流通存在转账、现金、支票、流通量的大小、多少、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永远是看不清楚的,也是无法计算的,如此不确定因素怎可列入公式里面计算呢?
如果采取:“货币供应/年=商品总价值/年=国家财政收入/年,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人民存款积累=国家财政货币潜在供应量”,那么这样的公式是否吻合逻辑呢?
如果在市场经济中,这种货币公式自然是行不通的,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国家财政收支不能产生平衡,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税收功能有限,不能对国家财政的支出给予有力的支持。并极易产生通货膨胀,酿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在“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取消现金,废除税制”的模式里面来理解,就能让人看得很清楚。一年的货币供应等于一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这是财政收支平衡模式。一年的货币供应等于一年的商品总价值,这是货币供应与社会商品总额配套供应模式,因为此刻国家已经统一服务行业,那么也就说明了社会产品归国家统购统售,商品价格的调整完全被国家控制,顺理成章,国家就会计算出掌握的商品价值总额,由此得来了准确的数据,并以此作为货币供应的依据。
再者是,以人民的存款总额来结合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总额更能让人理解,未消费完的商品积累总额减去人民存款积累总额就等于国家的货币潜在供应量,如果此刻商品过多,以至于国家财政产生太多的支出过剩,那么国家可以面向全社会发放福利,或者是滚入来年的潜在支出。反之,如果商品出现紧缺,财政支出出现困难,那么国家还有另外的调控法宝,那就是商品价格调整,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因此,在国家统一服务行业经营的模式之中,上述公式可以任意运用,既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完美,更达到统计数据的完美和收支平衡的完美。
在市场经济这个千疮百孔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之中,一切的货币流通都是看不清楚的,就是再好的货币公式也无法与市场经济形成配套,摸着石头过河绝对走不了多远,因为河底不是平坦的,也不是一样深的,每前进一步,离深水区更接近一分,风险就会增加一分,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激流的漩涡,等待我们的绝不是理想的彼岸,而是生命的终结,不仅前功尽弃,而是一切的努力连同自己的生命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