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85年的年报中介绍了这个故事:一个石油勘探者,正在向他的天堂走去,但圣.彼得对他说,“你有资格住进来,但为石油职员保留的大院已经满员了,没办法把你挤进去。”这位勘探者想了一会后,请求对大院里的居住者说句话。这对圣.彼得来说似乎没什么坏处,于是,圣.彼得同意了勘探者的请求。这位勘探者拢起嘴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很快就打开了,里面的石油职员蜂拥而出。圣.彼得非常惊讶,于是请这位勘探者进入大院并要他自己照顾自己,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有那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在华尔街工作,但证券市场上却没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逻辑和理智的力量。实际上,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往往价格波动最剧烈。
8岁开始关注股票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奥马哈,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巴菲特在童年时代就对数字十分着迷,心算能力很强。巴菲特8岁时,便开始阅读他父亲的有关股票市场的书籍。巴菲特11岁时就在他父亲担任经纪人的公司开户。同年,他购买了他的第一只股票——市政服务公司优先股。巴菲特16岁高中毕业时,已经积攒了6000美元。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理性投资者》有关证券投资的部分对巴菲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雷厄姆强调理解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他始终坚信:投资者只要能正确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购入其股票就能发家致富。格雷厄姆的这种评估方法引起了巴菲特对数字的重视。 1956年,凭着从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投资知识以及亲友的金融背景,巴菲特开办了一家合伙投资公司。这时他只有25岁。 巴菲特的这家投资公司由7个合伙人组成,共出资105000美元,巴菲特是总负责人,他自己仅投入100美元。此后的13年,在巴菲特的管理下,合伙公司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了29.5%。取得这样的成就相当不易。因为在这13年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伙投资公司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来没有发生过衰退。巴菲特向他的合伙人承诺说:“我们的投资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并不是随波逐流。”合伙公司“将尽力把长期资本损失(而不是随行逐市的短期损失)减少到最小。”合伙期间,巴菲特不仅采用少数股权方式进行投资,而且还通过股票的大量购买,控制了7个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到1965年,合伙公司的资产达到2600万美元。
1969年,巴菲特决定结束投资合伙关系。他认为股票市场正处于高度投机的氛围之中,真正的价值在投资分析与决策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小。投资者收回了自己的资本份额,然后各奔东西。有些投资者转投市政债券,有些则由巴菲特推荐给了一位基金管理人,剩下的其他一些成员,包括巴菲特本人在内,则把资产转至于1962年收购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形成了新的合伙关系。巴菲特在新的合伙公司中的股权增至2500万美元,足以控制公司。在此后的20年里,巴菲特与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财富双双飞涨。
想要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巴菲特的个人形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外表来看,巴菲特貌不惊人,具有祖父般和蔼慈祥的面容和天才般的智慧,简朴、直率、坦诚,深奥冷峻的智慧与乡巴佬般的幽默完美组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对那些内在逻辑合理的事物有着深深的敬意,对无知则极为厌恶。他喜欢简朴的处世之道和生活方式,尽量规避复杂。
任何一个人在阅读巴菲特撰写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度报告时,都会深切地感到他对圣经、凯恩斯等的引用非常娴熟!每份报告有六七十页,密密麻麻写满了信息,没有照片、彩图或者表格。那些有足够的素质能把报告从第1页一口气读到尾的人得到的回报将是一剂兼具金融味道、轻松幽默、坦诚实在特点的良药。巴菲特在报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样强调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经营的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他认为那些拥有贝克夏.哈斯维公司股票的人都是公司的股东。因此,他总是设身处地,从股东角度思考问题。了解股东们想知道什么,然后就告诉他们什么。
巴菲特领导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人格、经营哲学和他那独一无二的行事风格的化身。从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可以看到了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经营准则。巴菲特对企业所要求的所有品质也都体现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中。我们还可以在一些不同寻常、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司经营策略中看到巴菲特的准则。慈善捐助方案和奖励方案这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巴菲特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内部采用了一套基于工作业绩的奖励制度。奖励与公司规模、个人年龄或者公司的总体盈利水平无关。巴菲特认为,表现出色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无需理会公司股票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公司经理人员的奖励应根据他们在自己的责任领域内是否成功地达到了目标。巴菲特并不采用分送认股权的奖励制度,而是在每年年底,向每个经理人员签发支票,有些支票的数额相当大。许多人用这笔奖金购买了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股票,最终与公司股东共担风险。
巴菲特刚刚接掌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时,公司净资产只有2200万美元。29年后,增长到104亿美元。巴菲特当时的目标是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已明显高于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平。从1964年起,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涨到8854美元。虽然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收入也时常发生剧烈变动,因为股票市场变动导致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所持股票的市值也相应大幅度涨落。但年增长率平均高达23.3%,大大超过了巴菲特制定的15%的目标,并且远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长水平。
市场先生帮忙
巴菲特信奉本.格雷厄姆的理论,本.格雷厄姆告诉巴菲特,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票估价的态度。格雷厄姆指出,投机者往往企图预测股票价格变动并希望从中套利。相反,投资者却是寻求在合理的价位购买公司股票。格雷厄姆还告诉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格雷厄姆讲述了一个他称之为“市场先生”的比喻,以此来帮助他的学生认识预测股票市场波动的愚蠢所在。
为了理解股价的非理性之处,不妨假想你与“市场先生”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的两个合伙人,若不出意外的话,“市场先生”每天会报出一个价格,他愿以此价格来购买你的股份或将他的股份卖给你。尽管你们合伙的企业经济特性和经营状况稳定,但“市场先生”的情绪和报价却非如此。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有些日子“市场先生”会因情绪高涨而只看到未来光明的一面,在这些天中,他会给你们的合伙企业股份报出非常高的价格。而在另外一些时间里,“市场先生”可能会非常沮丧,看不到除了未来的麻烦以外的任何东西,此时,他会给你们的合伙企业股份报出非常低的价格。
格雷厄姆说,“市场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惹人喜爱的特点,他从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他今天的报价被你忽略了,“市场先生”明天还会报出一个新的价格。格雷厄姆告诫他的学生,有用的是“市场先生”的皮夹子,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的表现很愚蠢,你就可以轻易地忽视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在他的影响下摔倒,就会出现灾难性的结果。
巴菲特提醒他的股东,要想投资成功,就必须对企业具有良好的判断并使自己免受“市场先生”控制的情绪旋风之害,巴菲特自己常把格雷厄姆的比喻牢记在心中,以便使自己摆脱市场情绪的感染和左右。
格雷厄姆说:“一个人离华尔街越远,对所谓股票市场预测与选择买卖时机的主张也就会越发怀疑。”因为奥马哈与纽约有一个较为适宜的距离,巴菲特对市场预测毫不相信也就不足为奇了。巴菲特不去预测短期的市场动向,也不相信任何其他人能够预测。他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股票预测的惟一价值是使财富的统计数字好看一些。”巴菲特不去预计在什么时间里市场行情会上升或下降。他的目标是适度的。他曾开玩笑说:“我们只不过简单地尝试在别人贪婪时沮丧,而在别人沮丧时贪婪。”人们通常认为个人与大的机构投资者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巴菲特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往往不稳定和不合逻辑,个人只要坚持考虑简单的企业基本面情况就能轻易地获取收益。按照巴菲特的说法,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机卖出股票时才处于不利地位。巴菲特强调投资者必须为市场的变动做好财务与心理上的准备,必须料到普通股的价格是会波动的。如果你想投资股票市场,那么你必须具备眼见你所持有的股票价格跌了一半而不惊慌失措的能力。
巴菲特已经赢得了作为一个老练精明的投资者的声望。这是因为他往往在几乎整个华尔街仇恨或者漠视一个好企业的时候却购买它的股票。巴菲特80年代购买通用食品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整个华尔街对此嗤之以鼻,很少有人认为购买这些公司股票有何令人激动之处。事实是当菲利普.莫里斯公司1985年收购通用食品公司时,巴菲特所持有的通用食品公司股票已经增值了三倍。而自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88年—1989年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以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上涨了四倍。
在其它的案例中,巴菲特也表现出即使在金融恐慌期间,也不怕作出重大购买决策的胆识。巴菲特认为,“造成证券低价最普遍的原因是悲观主义,有时是弥漫全部的,有时又仅局限于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我们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我们喜欢由此而产生的价格,乐观主义是理性投资者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