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股市终因“圈钱”彻底暴露而无法掩盖的时候,一年多以前终于不得不彻底停止IPO、增发、配股等融资活动。穷途末路的中国股市“融资”功能丧失,也才迫使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股改”。人们也许理所当然地认为,股改是一场根本制度的革命,改革之后中国股市才能恢复其资本市场的本色,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股权制度,融资与投资是相辅相成的股市基本功能的两个方面而不再对立,中国股市也才能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为基础迎来真正的“牛市”。
然而,随着目前股改的进入尾声,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但也明显的有些迫不及待的重启IPO及再融资,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什么?
自IPO重启以来,A股市场已先后有21只新股获批发行,14只新股上市,已募集和计划募集资金额超过500亿元,新股上市让A股市场总市值陡增1/5。后面即不但有一批又一批的公司在上会候审,而且还有建行、工行、中石油、中移动等超级“航母”在排队等候登陆。最近已连续两周每周发行5只股票,显然,重启的IPO、尤其是大盘股发行的密度、强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作为确定股权核心的发行价格,人们看到的是中工国际的发行市盈率为19.83倍,同洲电子的发行市盈率为 24.32倍,中国银行发行市盈率为24.23倍,德美化工发行市盈率为22.88倍,得润电子为29.33倍,威尔泰为35.76倍,……。相比股改前不超过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重启的IPO发行高溢价是实实在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前按不超过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已是因偏离估值而变成“圈钱”行为的话,那么股改之后的全流通的发行,超过20倍市盈率的更高溢价发行,倒是符合估值而不是“圈钱”了吗?股改前因“圈钱”是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补偿公众流通股东“对价”的,但是没有了“股权分置”因素的全流通发行是不可能再有什么补偿的了,如此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高溢价发行那就只能是比“圈钱”更露骨的“掠夺”了。
在股改前“圈钱”的年代,脱离估值的高溢价发行之所以能行之维持,靠的是一方面管理层的“调控”,另一方面就是“炒新”的投机游戏。而如今重启的IPO,在“炒新”上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工国际上市当天的股价上窜下跳,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股价操纵案也许还在为难着管理层,但是作为中国股市的又一闹剧是不会不已刻在人们的印象里的。还有也许是再无后者的巨无霸中国银行,管理层何尝不想让它作为股改后开启中国股市新纪元与国际接轨的典范,但是虽然发行价是定在与H股接轨了,但是一上市就来了个野马狂奔,3。99元的开盘价一下子为上证综指注水70多点,以至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不是成为稳定股市的定海神针,倒是压着大盘下移了近5%。
中国股市在圈钱年代特有的新股不败神话又在股改后复活,因此“弃旧图新”又在重现,正是在扩容加速的时候,一方面的“恐新症”出现了股市大盘的多次暴跌,而另一方面的“喜新癖”却是在认购新股上云集了越来越多的巨额资金。迄今完成发行的13只新股,累计吸引了1100万投资者参与;认购新股资金单次冻结总量最高居然达到801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两市流通市值的一半,是年初A股市场所有账户上资金余额的4倍;许多券商甚至还在各地打出了专打新股收益率可达20%多的集合理财项目。
新股首日上市价高于股票发行价,在世界股市场应是很正常的普遍现象,被称为“IPO抑价”,这是发行人及投行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保证发行的成功,并为投行自身树立良好声誉,负责承销的投行往往都会倾向于一定幅度内的IPO抑价发行。而股票上市交易价格大幅超越发行价格,一种可能是发行价格严重低估了公司价值,投行的定价能力存在问题;另一种可能就是由于过度炒作或市场操纵,新股上市价格存在严重的泡沫。而中国股市重启的全流通IPO,正在显露投行的丑态,不但定价能力的不可信,而且其行为的投机性。有报道,大秦铁路之后的初步询价中,世博股份最终发行价被定为3.6元,27倍市盈率,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7元,53倍市盈率;远光软件,最终发行价5.8元,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9元,38.3倍市盈率;华峰氨纶,最终发行价被定为6.7元,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9.5元,38倍市盈率。这些机构的询价哪里是在定价,而是十足的在追捧,其实他们对新股询价并非认真新股的投资价值,而是意图发行时申购风险不大,可以做制度性套利。
“圈钱”在重现,炒新在复活,股市泡沫在续吹,但是股市最终还是离不开价值的牵引。股改后为什么中国股市重踏“圈钱”之路,问题是从2005年“五。一”长假后股改第一天开始就表现出来了,这天股市不是迎来了春天,而是在K线图上刻上长长的阴棒。2005年5月10日《搜狐财经》曾刊出笔者《为何试点头天就砸锅?》一文,文中曾说“人们看到了曾被寄予唯一希望的解决股权分置已被引入歧途,本该是实行真正“同股同权”的解决股权分置,变成了股权扭曲后的全流通,尽管装模作样地把股权分置时侵占的权益吐出了一点“补偿”给被几乎榨干了投资者,但是怎能抵挡全流通洪水猛兽的涤荡冲击”。当时,著名的谢百三教授就发出了“试点将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冲击”的警告,有的甚至更是直接说“试点开始之时就是股市崩盘之日”。本应是解决股权分置的股改没有解决扭曲的股权,没有纠正扭曲的定价机制,股改开始后的一个月后沪指即跌破1000点,这正是市场的真实反映。但是为了维护“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策,不是修正股改政策而是用“神秘资金”进场“救市”。救市的一系列措施,无非就是托盘中石化等指标股,拉抬农产品等几乎连一点对价也不给的股票制造“股改股赚钱效应”,推出权证创造“时间价值”等等,……。股改是“出乎预想”顺利进行了,可是给中国股市留下了什么?是被全流通掩盖下的更扭曲的股权,是更加混乱扭曲的定价机制,更有一个个在新庄家的拉抬下股价翻番、翻几番的“泡沫”!正是在泛起的成堆的“泡沫”衬映下,重启的IPO又怎能不显示其“魅力”,可是在真实的估值的显现来到后,退去的不就是那肥皂泡上的五颜六色吗?2004年深交所上了中小板第一批的8只股票的时候,那一个不是风光无限,可是当第50只股票结束时,又有多少不是跌破了发行价?
“圈钱”不是股市的本色,凡是“泡沫”总有破的时候,“调控”可以维持一时,但是走上市场化的中国股市最终必将由市场来解决问题。